《红与黑》于连悲剧原因探析论文_杨璐瑗,王正灵,王胜柃

《红与黑》于连悲剧原因探析论文_杨璐瑗,王正灵,王胜柃

杨璐瑗 王正灵 王胜柃 重庆师范大学 401331

【摘要】《红与黑》是司汤达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在文中,作者通过对出身卑微的于连的个人奋斗的人生悲剧的描写,来反映法国大革命时期年轻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本文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历程为研究方向,探讨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家庭;社会;个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084-01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根据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后写成的,主人公于连出身贫寒,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在市长家,于连与市长夫人发展成情人。为了隐瞒这段不正当关系,在西朗神父的安排下,于连来到了贝尚松神学院,接着被神学院院长介绍去了德•拉莫尔侯爵府,担任秘书。他的高傲引起了侯爵女儿的好奇,于连设法把她勾引到了手,侯爵被迫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这时,市长夫人在教会的驱使下写信揭发了于连,于连开枪打伤了她。被捕之后,于连万念俱灰,在法庭上怒斥资产阶级,最终上了断头台。

在这本书中,塑造最成功的是于连这个人物形象,这个个人奋斗者从贫民阶级一步步往上爬,最终却不得善终葬送了性命。本文主要从家庭社会个人三个方面来探究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

一.贫苦的家庭环境

于利家庭贫寒,父亲是木匠,在他之上还有两个哥哥。他英俊帅气,喜欢看书,厌烦沉重劳动。在这个家庭里,于利没有尊严,自由和地位。一出场,他便遭到父亲的一拳一掌,打掉了他心爱的一本书----《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也打得他流鼻血,对他,父亲没有任何关切之心,反而直呼“畜生”,父亲对他尚且如此恶劣,两个哥哥更不必说,经常欺负于连,“礼拜天,在公共场所,他只有挨打的份”。

这就是于连的家庭,处于底层阶级,他也不受父兄疼爱,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了十九年,于连产生了强烈的进取精神,他渴望富有,渴望权势,渴望步入上流社会。他深受卢梭的影响,接受自由平等观念和无神论的思想,同时,他崇拜拿破仑,羡慕拿破仑时代的青年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但是,当他看到神父的收入相当于拿破仑手下大将的三倍时,对金钱,社会地位的渴望驱使着他穿上黑色教会服,通过教会的路往上爬。

小说后半部分,于连因谋杀罪被判死刑时,父亲赶来探监,但他关心的并不是儿子的生死,而是于连的积蓄,父亲跟于连“热心地谈了许久”。最后当于连决定给两个哥哥每人一千法郎,其余都给父亲时,父亲喜不自胜,认为于连这么做才是正确的,才能偿还他预先垫付的养育费,教养费……所谓的亲情关系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血浓于水的亲情染上了铜臭味,仅仅靠着金钱维系着,不得不说,于连的家庭是造成他悲剧结尾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分为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三个小的社会场地(市长家、神学院、侯爵府)。在小说中,腐朽的教会,虚伪的教父,争权夺利的贵族,勾心斗角的官员,组成了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的全貌。于连处于底层贫民阶级,他一方面极端仇视大资产阶级,一方面又渴望自己改变命运,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的人生转折点,他打开了眼界,也增长了野心,为了报复市长的轻视,他与市长妻子雷纳尔夫人暧昧不清,发展成了情人关系,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这里,便是社会改变于连的第一步.

神学院进修期间,于连目睹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内幕,他有样学样耍起了两面派手法,他明明崇拜拿破仑,却当众谴责他,他根本不信宗教,却能用拉丁文流畅准确背诵《圣经》,使人相信他是虔诚的教徒,他的伪装使他成为了神学院院长的宠儿,也因此获得了去侯爵府当私人秘书的机会.

在侯爵府担任私人秘书,于连的地位陡然提高,这更增长了他的虚荣和贪念,这个时候的于连已经成熟,善于伪装自己,见风使舵,他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侯爵女儿的爱慕,也获得了领地,财富和贵族身份,然而,这个时候,德纳尔夫人的揭发却又将他打回了原形,并因此失去了性命。

三.个人的性格与行动

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亲情关系淡薄的家庭造就了于连矛盾的性格。

首先,表现为反抗与妥协

于连形单影只,反抗的是整个上流社会,注定要以妥协为手段.市长将他当成仆人并大声呵斥时,他没有沉默,而是狂怒“没有您我照样能活下去,先生”,为了报复市长对他的轻蔑,他以占有市长夫人作为报复,当这一段奸情败露,他不得已进行妥协,听从神父地位安排,去神学院避风头。

其次,虚伪与正直交杂

在神学院,于连将自己崇拜的拿破仑深藏心底,违心的宣布自己的愿望是做一个神父,可事实上“他完全不信神”,他将《圣经》倒背如流,不相信《新约》,却宣称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行为准则”,为了扮演一个虔诚教士,甚至大骂拿破仑,这些都是于连虚伪的体现。

当然,于连的行为中虽然有不光彩的一面,但在他思想的点滴中仍然体现出贫民青年的正直.当他娶了侯爵女儿之后,他没有忘记维里维尔的贫民.他给神父寄去了五百法郎救济他们。在小说最后,于连拒绝向资产阶级法庭求饶,他对雷纳尔夫人忏悔了自己的罪行,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控诉,使他性格中正直的一面上升到了极致.

最后,虚荣与真诚杂糅

于连的一生都是为名利奔波,他追求权势,地位,金钱,尤其是与侯爵女儿---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情更是反映出了他的爱慕虚荣,但是,在这虚荣的背后,对待感情,于连仍有着真诚的一面。

对雷纳尔夫人,于连完成了从戏谑到爱情的转换,小说的结尾,于连因谋杀罪入狱,雷纳尔夫人赶来探监,他疯狂的拥吻着她,直言“你要知道我爱的永远是你,除了你,我从来没有爱过别的人”,在法庭上,他对雷纳尔夫人做了忏悔,从容的等着死亡,在生命的最后,于连绽放出了一朵美丽的真诚的爱情之花。

综上所述,于连的悲剧是家庭,社会,个人多重原因造成的,他所处的时代,不允许年轻人尤其是贫民阶层有野心并进入上流社会。于连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他身上的困惑和迷茫,同样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无法逃避的生存困境,也正因于连功败垂成的悲剧,成就了《红与黑》经久不衰的独特的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1]邓轶嘉:《<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浅析》,《文学教育》,2012.05

[2]范学亮:《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6期

[3]司汤达,《红与黑》[M],哈尔滨出版社,2007.09

[4]傅希春、陈应祥,《外国文学名著选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

论文作者:杨璐瑗,王正灵,王胜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红与黑》于连悲剧原因探析论文_杨璐瑗,王正灵,王胜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