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肉牛论文,常见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胃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 病因 多由于吃了腐败、冰冻、脏污、不易消化或有毒草料所引起,突然更换草料、使役过度、胃肠内有寄生虫或用药不当等都能引起发病。 症状 病牛初期食欲减少,后期则食欲废绝,不吃草料,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口臭,口腔黏膜干涸。初期便秘,粪便上带有黏液。后期拉稀带血,有恶臭味,排便时常呈里急后重,腹痛,发出呻吟。病牛不断回视腹部、后肢踢腹,体温升高。随着病情发展,精神高度沉郁,身体消瘦,耳鼻四肢冷凉。被毛蓬乱,腹部蜷缩。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投给腐烂、发霉、变质及有毒饲料,及时治疗消化不良和各种腹痛病,防止继发该病。 治疗 应根据疾病发展情况抓紧消炎,关键是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做好护理、补液、解毒和强心4个环节。在护理上,首先要设法消除病因,给病牛以柔软容易消化的饲料,并适当减少喂量,对病牛实行单独饲养1~2周。 消炎、杀菌是根治胃肠炎的积极措施,一般可用痢特灵,每天用2~3次,每次1~2克;或口服黄连素,每天用2~3次,每次1~2克;或口服呋喃亚林,每天用2~3次,每次1~2克;或内服磺胺脒,每天用2~3次,每次15~30克。补液是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的最好办法,不但能调整病牛的水盐代谢,还能调节心脏和肾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稀释中毒素和促进毒素的排泄。补液用0.9%的氯化钠溶液或5%~10%葡萄糖溶液,1次静脉注射2000~3000毫升,每天1~2次。 育肥牛最容易患瘤胃积食,因为整个口粮以精饲料为主,粗饲料为辅,所以容易造成瘤胃内积蓄过多的食物,使瘤胃容积增大,胃壁扩展,瘤胃运动机能紊乱等疾病。 症状 一般发生较快,采食与反刍停止,不断地嗳气。有轻度腹痛,摇尾或右肢踢腹、拱背,有时发出呻吟声。左腹下部轻度膨大,饥窝平满或凸出。触压瘤胃,在有深浅不同的压痕时,病牛表现疼痛。瘤胃蠕动声初期增强,以后减弱或停止。呼吸促迫,黏膜常常呈蓝紫色,脉搏增数,若无并发症则一般体温无变化。 病因 多数因为吃了过多质量不好、粗硬易膨胀的饲料,如草根、豆饼、块根类食物,或吃了霉败饲料,或饲养方法突然改变,或一时吃了大量干料后又饮水不足等。由于过食,使瘤胃运动机能障碍后,大量内容物不得排出而积聚,进而发病。 预防 主要在于加强管理,防止过食,适当加强运动。 治疗 病畜需禁食1~2天,但可不限制饮水,进行瘤胃按摩或缓步运动。药物治疗可用蓖麻油500毫升,煮沸后使用;或用硫酸钠400~500克、鱼石脂15~25克,常水适量1次服用。同时,为了改善血液循环,配合应用10%的浓盐水300~400毫升,1次静脉注射。心脏好的牛也可用5%硝酸毛果芸香碱液2~4毫升,1次皮下注射。如用上述治疗办法无效时,就得进行瘤胃切开手术。 瘤胃膨胀症 由于反刍动物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瘤胃急剧膨胀。育肥牛喂给尿素,立刻饮水也能引起该病。 症状 多由于采食过程中或采食过后不久突然发病。病初表现不安,回视腹部,右肢踢腹,背腰拱起,腹部迅速膨大,饥窝凸出,尤以左侧更为明显,可高至宽结节或背中线。反刍和嗳气停止,触诊左饥窝部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呼吸高度困难,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心搏动增强,脉搏增数。后期病畜张口呼吸,步态不稳或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很快会因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亡。 预防 由于该病多为吃了大量易发酵饲料,或带有露水的细嫩多汁青草或苜蓿草、酒糟和霜冻的草,或腐败变质的饲料等而引起的。所以,平时就要对牛限量喂发酵的饲料。禁止喂质量不好的草料,防止采食过饱,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治疗 发现该病应及时治疗。应以排出气体减轻压力、制止发酵和尽快恢复瘤胃机能为原则。本病发展迅速,延误治疗会很快导致死亡。故应迅速确诊及时抢救。当患牛腹围不太大时,可将涂有松油或大酱的木棒置牛口中,使病牛不断咀嚼,促进嗳气。当腹围显著膨大,呼吸高度困难时,应立即进行瘤胃穿刺,放出气体。在放出气体后,立即向瘤胃内注入制止发酵的药物。可内服制酵剂或健胃剂,内服姜酊、龙胆酊、大蒜酊等健胃药,也可静脉注射浓盐水,或内服莱菔子散。在膨胀停止后,为排出瘤胃内容物,可内服缓泻剂。可将50~100克烟叶研碎,加植物油500毫升,用勺熬开。去火以后投入辣椒100克,炸黄为度,立即把辣椒捞出,待油凉后加适量水,给牛1次灌服。 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新病症,备受养殖场关注。其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对养牛业危害较大。发病时多是频频鸣叫,惊恐,口吐白色或暗红色泡沫,颈后及胸侧被毛逆立,肩胛及后肢肌肉震颤,体温正常或偏低,突然倒地,四肢划动,1~2小时死亡。 病因 因误食氟乙酰胺污染的饲草或饲料,感染A型魏氏梭苗致发本病,或致病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致发;牛严重缺硒引起的急性死亡;在采食、使役、食后不久或休息时,忽然发病死亡。 预防 本病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对氟乙酰胺中毒的常发地区,应加强宣传,防止鼠药污染饲草或饲料;对于缺硒地区,应定期给牛补饲含硒维生素E;对以A型魏氏梭菌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多联魏氏梭菌苗,给牛进行定期免疫。 治疗 因此症发病急,死亡快,常来不及诊断和治疗,或不等兽医人员到场,病牛已经死亡。本病确诊主要靠死后检查,可以采胃内容物进行毒物分析,也可采集肠管进行细菌学检查等。 流行性感冒 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全身黏膜特别是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发生黏液性炎症,并带有四肢的关节炎和皮下气肿发生。该病发生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40%~60%,但死亡率却很低。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2~4天。病牛发病后体温上升,可达42℃,恶寒颤栗,眼结膜充血,呻吟。孕牛可发生流产。高热持续1~4天后下降,下颌垂部出现皮下气肿,淋巴结肿大。眼睑肿胀,畏光流泪。四肢关节肿胀,病牛起立困难。喉及支气管发生黏液性炎症,呼吸困难,咳嗽。 诊断 依据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诊断困难。但该病传播迅速,有必要做出早期诊断。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畜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发现有病牛后应彻底检查牛群,对病牛早期做好隔离。畜舍、用具及运动场均用2%氢氧化钠热溶液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 治疗 轻病不必治疗,只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就可以痊愈。重症则要采取对症治疗,如给退热药、抗生素和缓泻剂等,也可以用清热、解毒、润肺、祛湿的中药治疗。 症状 牛感染该虫后,多呈慢性发病。轻微或中等感染的,如膘情较好的,一般不表现发病症状,当严重感染时则引起发病。此病又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为病牛有轻度发热,行动迟钝,发生腹泻,放牧时离群落后,有时可突然死亡;慢性型为病情常呈慢性经过,表现为食欲缺乏,牛体逐渐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颈下与胸腹下部出现水肿,被毛粗乱无光泽而逐渐脱落。 预防 应在春秋两季驱虫1次,在驱虫期间的粪便要堆积发酵处理。不能在有肝片吸虫病的潮湿地上和低洼地带饮水,也不在低洼潮湿地上割青草喂牛。对牛的粪便应严格检查,发现有虫卵的,一定要杀死虫卵,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治疗 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按牛每100公斤体重给药4~5克。此药难溶于水,可做成舔剂。投药后2~3天会排稀软粪便,4~5天恢复正常。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肉牛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_肉牛论文
肉牛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_肉牛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