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独特”--论毛泽东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沁园春·雪论文

“风景独特”--论毛泽东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沁园春·雪论文

“风景这边独好”——谈毛泽东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词论文,风景论文,独好论文,中学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诗人。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诗句赞美之。作为中共创始人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代领袖,他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蕴涵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反映了毛泽东本人的毕生经历和斗争生活及其思想感情。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壮丽诗篇,是毛泽东伟大人格的光辉写照,是毛泽东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伟人的诗词来补充、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史实的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徜徉伟人的诗境,领略伟人的才华,感悟伟人的人格,学习伟人的革命精神,立大志、宏抱负,增强爱党爱国的热情,以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对待学习和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还能激发其对语言美和人格美的追求和效仿。另外,还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为语文课本中选录的毛泽东诗词提供背景注释,并与政治、地理学科相结合。

一、激发情感和兴趣,借用诗词导入新课

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朗读(已学过的可以全班一起背诵);制作CAI配背景音乐(或直接播放毛泽东诗词歌曲)。比如用毛泽东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作的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引入《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节,就颇为吸引学生。该诗非常形象、贴切地反映了抗战胜利初期国共两党的不同表现。“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蒋介石占有中国大部分地区,想成为中国的主宰者;人民不承认蒋介石国民党的“法”,也不顾蒋介石的“天”,一切权利应当归人民。重庆所有的官员都是贪官,写出了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延安没有粪土是不会变成黄金的,写出了解放区的光明。炸断桥梁挖坏道路是为了团结,揭露了蒋介石想夺取抗战的胜利果实,假团结真内战的丑恶嘴脸;夺取土地争得城市就是斗争,写出共产党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寸土必争。遍地都是悲痛叫苦的灾民,满城流淌着人民的鲜血,反映了国统区人民的悲惨命运:我只不过为了拯救老百姓这一理想而斗争到底罢了,明确表示了中共解放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理想。可以设问:这首诗大概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段历史时期?当时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哪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蒋介石有没有如愿以偿,为什么?毛泽东面临当时政局,为了“救苍生”,进行了哪些努力和斗争?从而导入新课。

又如1950年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上阕概括了中国百年近代史,形象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旧中国黑暗的岁月。下阕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焕然一新的变化。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开端时,可以以此导入,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揭示由“长夜难明”到“天下白”“百年魔怪”到“雄鸡一唱”的真谛。

在讲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这一节时,用毛泽东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5年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诗句导入,可以反映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以及不怕大国沙文主义和自然灾害的革命精神。如“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三家条约”点出了1963年苏、美、英三国为垄断核武器、防止中国获得核能力而签订的事实;“土豆”“牛肉”反映了赫鲁晓夫宣扬的“土豆烧牛肉”共产主义,犀利地讽刺所谓“三无世界”:没有武器、没有军队、没有战争的骗局。

二、增强生动和理解,借用诗词分析课文

在毛泽东诗词中,包含了诸多的重要思想:“阶级斗争学说”“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统一战线”思想等等。借助反映各个革命阶段的毛泽东诗词分析课文,既可增加历史事件的生动性,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讲到湘赣边秋收起义时,可以运用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该诗一目了然地叙述了什么人(who),到哪里(where),为什么(why),什么时候(when),干什么(what)这些史实的基本要素。还可以就一些问题设疑:秋收起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秋收起义的性质;“向潇湘直进”计划的最终结果等等。用毛泽东1930年12月作的《题第一次反“围剿”誓师大会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来说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击战术。

增强对事件之间联系的理解。用1929年《清平乐·蒋桂战争》配合讲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土地革命。“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用该诗分析新军阀黑暗统治与革命根据地创建关系;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土地革命相互关系:根据地、土地革命、红色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用《西江月·井冈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思考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岿然不动”?可以结合讲述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增强政史地学科之间的联系。如武汉,就是一个结合点。1927年春《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九派”指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九条支流,“沉沉一线”指贯穿我国南北的京广铁路。说明了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茫茫”“沉沉”“苍苍”这些叠音词反映了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展现了“一五”计划成果之一:长江武汉大桥以及三峡改造工程的设想。用此可以说明三峡水库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几代中国领导人建设三峡工程的夙愿和现在建设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

借助毛泽东对一些人物的评价,来多角度分析人物。如致刘志丹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挽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赠彭德怀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赠丁玲的“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赠叶剑英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赠邓小平的“柔中有刚;绵里藏针”等等。

三、添加人文色彩,借用诗词故事渲染课堂

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故事情节,可以激昂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气氛,增加温馨感。《沁园春·雪》就是很好的一例。在课文中可以在两处讲解到:一是长征;二是重庆谈判。《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于清涧袁家沟窑洞里深夜写成的。这首词通过对祖国北方壮丽雄伟雪景的描绘和千古英雄人物的评论,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主义的态度和赞颂无产阶级的立场,抒发了作者雄视千古的豪情!增强和鼓舞了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但该词为世人所知是在重庆谈判时。当时应柳亚子先生“索句”之请,毛泽东将1936年2月写成的《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随即作了和词。《双十协定》签订后第四天,重庆《新民报晚刊》发表了毛泽东的《咏雪》词,顿时轰动了整个山城,并及于全国。两周之后,重庆《大公报》又将柳的“和词”“毛词”一起以醒目的地位刊出。短时间内,仅重庆一地就有十余种报刊连续发表了对该词的步韵、唱和之作与评论文章。人心所向,舆论沸腾,使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国民党中宣部召见《新民报》主管人,大加申斥和警告了一通,认为这是为共产党“张目”。不久,在蒋介石授意下,掀起了疯狂“扫荡战”。国民党《中央日报》《扫荡报》组织了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攻击中国共产党人。以郭沫若为首的进步文人、民主人士黄齐生,还有陈毅等也奋起抗争,针锋相对,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和驳斥。赞之者有,攻之者有,折射出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盛事!《毛泽东传》的作者美国人R·特里尔评价说:“毛是在努力团结所有的人以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的时候写下这首词的。他的英雄主义梦是在把中国作为最高事业,在中国面临的危险比自成吉思汗以来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时候产生的。”“毛从来没有忘记中华民族。”并称赞:“《雪》是一首地道的民族主义颂歌。”

在讲述少年毛泽东时,可以结合毛泽东的一些应对联故事,能够充分反映少年毛泽东的才智和远大抱负。毛泽东8岁在私塾上学,一天,先生外出嘱咐学生背书,回来时却发现毛泽东和几个孩子在塘中戏水。先生指着他们的泥巴脚丫子,念出“濯足”要他们对,对得好,可免于打板子。毛泽东脱口而出“修身”。先生暗暗赞叹。16岁毛泽东考入湘山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得知萧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前去借阅。萧三说:“我借书很讲究,有三种人不借:无真才实学者不借,庸庸小人者不借,我出上联对不出下联者不借。”他借题发挥,出了上联:“目旁是贵,糙眼不会识贵人。”毛泽东略一思索,从容作答:“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萧三羞得满脸通红,从此两人结成莫逆之交。读了传记中的华盛顿、林肯、彼得大帝、卢梭等人,毛泽东把自己的名字取为“子任”,表示要以救国救民做为自己崇高的使命。

四、加强情感熏陶,借用诗词进行人格教育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在言为诗。”文艺创作是作者思想情怀的展现。毛泽东献身革命几十年,他的每一首诗词都是崇高的革命情感、开阔的思想境界、优美神奇的艺术想象相结合的精品。诗人的胸襟、气魄、才思、文采酣畅淋漓地显示在诗中,完美地体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共产党人,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不移的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情感。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如《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立体的辽阔、绚丽的江南秋景。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则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对灾难祖国的救治之情:1915年,针对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的四言诗《明耻篇》题志中写道:“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925年《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爱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和远大抱负。

革命英雄主义情感。歌颂将士奋勇杀敌、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如反映第一次、第二次反“围剿”中的“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飞将军自重霄入”“横扫千军如卷席”;《十六字令三首》和《七律·长征》都是歌颂红军藐视困难、征服困难的革命壮举,也是颂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经典。歌颂焕然一新、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如《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七律二首·送瘟神》“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等,对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革命乐观主义情感。在艰难的长征过程中,毛泽东信心满怀。《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沁园春·雪》中诗词气吞山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对革命的坚定信心,使革命者情绪乐观,精神焕发。这样的诗句随处可见。如“战地黄花分外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等。

高尚磊落的胸襟,睿智深邃的哲理。对世界,真诚期盼“地球同此凉热”;对对手,从容自信“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对个人主义,风趣幽默“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易放眼量”;对胜利,谦逊磊落“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对困难,进取自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等等。

五、巧设练习,借用诗词进行思维训练

用诗词出练习题,增强人文熏陶,也是近几年测检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走势。如《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以设置几问:(1)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远征?红军被迫长征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红军远征的主要历程。(3)诗中的“三军”是指整个中国工农红军。实际上参加长征的“三军”是指哪三支方面军?为什么“开颜”?(4)该诗体现了红军怎样的态度和精神?再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设问:(1)首联反映了哪两件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出现“风雨起苍黄”现象?(2)“霸王”是谁?结合史实说明解放军是怎样“追穷寇”的。

再如,把诗词组合出题。如:把1927年春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起出题。阅读以下创作于武汉的毛泽东诗词,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材料中“九派”的河流(三条以上)。“一线”“一桥”“高峡出平湖”各是指什么?(2)分别写出1927年、1956年中国史上的大事(各三件以上)。(3)请结合有关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能够“高峡出平湖”。

六、毛泽东诗词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诗词含义,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区分历史与诗词的关系和地位。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蕴涵深刻的思想内容,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我们只有真正地了解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了解毛泽东诗词中所写的革命斗争史实,才能正确地理解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既不能用史实来套用诗词,也不能用诗词牵强附会史实,把毛泽东诗词当作简单的政治图解。何其芳曾经指出:“毛主席诗词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和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著,在世界观上,在革命的内容和革命的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但两种著作的表现方法却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了科学和艺术的不同,说明了科学和艺术的各自的特点。”文学和社会科学虽然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两者反映的方式不同:社会科学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以理论的形式揭示社会生活的内部规律;文学则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等作栩栩如生的描绘,以艺术的形象这一特殊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诗词是艺术的语言,是一种形象思维。所以,我们不能用解读社会科学论著的方法去解读毛泽东诗词。其次,也不能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浪漫主义作品。熟谙艺术规律的清代文人冒春荣曾用12字点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关系:“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谓此乃为“诗趣之灵”。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它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浪漫主义为主导,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宏伟事业,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地用史实去解读诗词,牵强附会。

2.适当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诗词。毛泽东的灿烂诗章,既记录着一个民族艰难曲折、奋进、崛起的辉煌历史,又是毛泽东全部人格的生动体现。他优美的诗句,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又给我们高尚的艺术享受和生动的思想启迪。可以说,处处都与革命和建设相联系,点点都闪现着睿智,对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修养都有重大帮助和影响,在教学中通常会出现难以割舍的现象。但用诗词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诗词这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添加人文氛围,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对人格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诗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而不能喧宾夺主。因此能否选取合适的诗词来辅助教学是使用诗词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所谓适当,应表现为:切合教学需求,能起到补充说明教学内容的作用;能作为某些史实的佐证材料;能得出一个或一些重要的观点或结论;无须追求完整运用。

标签:;  ;  ;  ;  ;  ;  ;  ;  ;  

“风景独特”--论毛泽东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沁园春·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