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阳新县供电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4352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电力发展十分迅速,其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提升了电力业务效率与管理效能。本文在分析信息化对电力企业生产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提升我国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与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已可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许多企业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工作能很好地固化业务流程、制度规范、考核标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协同化,杜绝人情干扰,提高工作效率。运用信息化手段还能很好地提高企业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因素等各类安全风险的管控水平。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安全信息化建设,已从早期的简单数据处理分析向信息管理系统发展,但也有部分企业仍然存在信息化普及度低、信息化功能不全、信息化精细程度不高、信息化各模块“孤岛”运行等问题,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需求及现状分析,笔者结合所在电力企业具体实践,从安全信息化队伍建设、安全培训信息化、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化、大数据安全分析等4方面,对信息化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信息化对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提高电力业务的运作效率
在电力企业中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优化电力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升业务的运作效率,就比如在电力企业中运用ERP系统,需要对电力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调整与优化,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有利于处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电力业务的运作效率。此外,电力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管理系统,节约工作时间,提高业务运作效率。
1.2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费用
电力企业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对人力、物力以及设备等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进而有效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无人值班控制系统以和变电运行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减轻值班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工作人员的聘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生产管理成本。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可以加强电力企业对设备的管理能力,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使用MIS系统还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消缺率,便于全面检修、管理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期限,也可以说是间接地节约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提升其经济效益。
2提升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的策略
2.1安全培训信息化
安全培训是使作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员工,另一类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员工。与企业内部员工相比,相关方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要更低,因此对相关方作业员工的培训应该是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较为普遍和传统的安全培训方式是由企业培训人员对相关方员工进行授课培训,一般采用集中上课的方式进行,存在互动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培训效果有待提升。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安全培训,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企业通过构建安全培训信息化平台,可采用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的方式开展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工具箱采用信息化手段,能集成身份识别、人员管理、培训方案制定、安全培训、安全考试、问卷调查等多种实用功能。参加培训的员工扫描身份证后,系统会自动登记员工信息,并建立独立培训档案。受培员工登录培训工具箱管理系统后,可以放映多媒体培训课件,员工通过观看外接的投影屏幕完成培训,培训后可通过答题器进行无纸化考试,系统会自动记录考试成绩并存档。信息化安全培训能针对不同类型作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制作或下载有针对性的培训课件,弥补了通用性培训的弊端,提升了培训效果。
2.2加强电力管理的执行效率
虽然制定了完善的电力管理制度,但仍需要具体措施来保障制度的落实效率。首先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职责进行划分。电力运行管理的责任在于电力运行部,其负责电力生产管理制度的修订与生产计划的制定,并负责对电力生产情况进行检查,根据生产统计数据对技术与生产方案进行改造。而企业的安全部门、质量部门则负责对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时及时反映并通知整改。只有明确各方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才能使电力管理制度的执行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已有的电力生产情况、故障率及原因、检修频次与成本进行分析,为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建议。实际上,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生产活动的预测作用,可以极大地减轻管理人员地负担,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地有效手段。
2.3完善电力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系统间的协作
电力信息化管理是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运作的基础上来开展各项电力业务的,包括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系统。要想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就必须紧密联合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各个系统间的协作,实现全方位信息化管理体系,具体分析如下:(1)就目前而言,仍有一部分电力企业尚未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在一些工作环节中还是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无法保证工作效率。为此,电力企业必须先实现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情况,提升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保障电力企业业务流程的顺利开展。(2)加强系统之间的交流协作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对人力资源分配以及人事调动等进行及时记录,并与相关部门系统是紧密连接的,假如遇到了人员缺失或调动的情况,也能够及时应对特殊情况,不会影响电力业务流程的开展,保证了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3)电力营销系统与信息化管理也是息息相关的,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协作,只有全面观察及总结其他系统的工作,才能有效掌握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情况,并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与用户需求的电力营销方案,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电力服务。(4)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系统,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接收与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建议,并反馈至其他系统,然后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提升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4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随着先进管理技术的引入,电力生产对技术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对此,电力企业要定期组织人员外出学习,了解示范单位的电力生产管理情况,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企业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先进管理理论的培训与交流活动,让管理人员相互交流其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为了防止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可以制定适当的激励手段,例如通过先进的管理理论或新技术对企业生产状况进行改善并提高效益的,应当给予奖励并加大宣传,形成激励效应。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电力业务效率与管理效能。总之,电力企业必须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契合信息化生产管理的理念,优化信息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确保电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晓斌,姚敏剑.提升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效率的方案探讨[J].科技视界,2017(9):319-320.
[2]高秉强,张瑜.电力行业信息化企业评价体系核心要素[J].电信科学,2017(8):193-196.
论文作者:刘文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电力企业论文; 生产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效率论文; 系统论文; 企业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