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经济工作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工作论文,几点论文,第四季度论文,看法论文,明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这次加息意义重大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作出提高存贷款利息率的决定。这次加息,幅度虽然不大(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各提高0.27个百分点),但意义重大。
首先,加息表明政府终于开始启动最重要的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利率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也是最灵敏最有效的调节手段。我国不少经济学家都担心,今年以来政府较多地运用行政手段调控过热的经济,不但副作用大,且很难长效,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在启动利率杠杆,标志政府开始重视经济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在争议中国应不应采取加息来实现宏观调控时,反对的经济学家(比如经济日报曾发表一篇长篇采访)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对利率变化反应不灵敏;中国的银行体系不健全,受行政干预较多。这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已是比较独立的市场主体,不会对利率变化无动于衷。特别是,我们已决心不断完善新体制,朝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方向努力。因此,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主要采取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是理所当然的,而利率是公认最主要的经济手段。如果这个手段都不用,谈不上主要采用市场经济通用的调控方法,即经济方法。
其次,加息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近几个月,国际上有人以中国原油需求大幅增长为由,大肆哄抬国际市场油价,一度升至55美元一桶。中国一加息,油价大幅下降,因为大家看到,中国加息意味着经济转向稳定,不再盲目追求超高速发展,从而降低了人们对中国原油需求的预期。本来,中国从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四月份以来已采取许多措施,对经济降温并且取得成效,但是,一般外国人包括商人,对中国的一系列行政手段不理解,或者不认这一套。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信经济手段而不信行政手段,如同中国许多官员只信行政手段而不信经济手段一样。这次加息,外国人马上就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稳健,并很快作出反映,油价大跌。可以想像,如果我们早两个月加息,原油价格很难高升至55美元以上,也许能使我国节约数以亿美元计的购买原油的外汇,因为今年我国每月进口原油约1000万吨。这次加息产生那么大的国际影响,是我们许多经济学家都没有料到的。这也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我们研究问题要适应这种变化,正如四中全会《决定》说的,要有世界眼光。看来这一条是越来越重要了。
二、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
这是目前经济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考虑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我国是否要结束负利率状态,如果是,就意味着要进入加息周期,因为现在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远未达到通胀水平,还差近200个基本点(即2个百分点),而我国目前提高利率只能是小幅度(估计每次不会超过50个基本点,即0.5%)进行,所以要经历一段时间(估计至少一年)。
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最主要的是看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是否已经克服,物价上涨率能否较快回落。
反对加息的经济学家前一段一个重要理由是今年进入四季度以后物价涨幅将显著回落,有的甚至估计要回落至3%以下。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估计过于乐观。我个人估计今年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上涨4%左右,全国全年涨幅也是4%左右。明年的物价涨幅能否回落至3%,很难说,即使回落至3%,那么要走出负利率至少也要提高存款利率近100个基本点(即1%)。更何况在正常情况下,实际利率应为正数2%或再高一点。
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目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主要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高一点(超过9%这个界线),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还是过快(1—9月为27.7%),煤油电运还那么紧张。这种状况,决定着我国还是要实施以紧缩为主要标志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决定着这次加息不会是一次性行动,而将进入一个加息期。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考虑加息不能只看国内因素,还要看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如果美元利率继续提高,如象格林斯潘设想的那样,逐步提到4%,那就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形势很可能按此设想发展。但也要想到,如果美元利率到2%不再提高,或一段期间不再提高,就会制约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率。因为如果我国较大幅度提高利率,扩大与美元的利差,就可能刺激美元热钱进来套利。何况目前国际上一般还估计人民币会升值。所以,我国继续提高利率要密切关注美元利率的变动,可能还是要分好几步,每一步小幅度提高。
三、关于物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6月份起,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已达5%,6月为5%,7、8月为5.3%,9月为5.2%,已经到了需引起关注的时候了。IMF曾提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以内仍为通缩,超过1%为通胀。欧盟规定2%通胀率为控制底线。国家发改委控制线为4%(同比)和1%(月环比),因为大体3%-5%是一个界线,到3%—5%有些政策至少利息政策就要调整。
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说,第四季度价格会回落(指涨幅回落),有可能,问题是,对回落期望不能过高。9月份上涨5.2%,翘尾巴占2.6%,新涨价占2.6%,所以第四季度,看来难以降到3%以下,因为光是新涨价因素到9月份已达2.6%个百分点。加上少量去年有翘尾巴因素,特别是今后还有新涨价因素。所以,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的目标很难实现,我个人估计在4%左右甚至4%多一点。
今后,粮价大体能平稳,不会涨到哪里去,因为国际市场粮价现在已比中国高一点。
燃料价格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可能对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带来影响,如电费、天然气费、交通费等上涨。
还有,生产资料价格两位数的上涨会缓慢地影响到居民消费价格,农民工工资看来也要提高,从而提高工资成本。
9月份各项统计数据最须关注的看来是价格,特别是月环比上涨幅度高,其中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上涨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个百分点,这样换算成年率都接近两位数和10%以上。
生产资料价格也是这样。9月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14.3%。1-9月累计,比年初上涨4.8%,同比上涨13.9%。在9大类品种中,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涨幅明显。9月份有色金属价格总水平比上月涨3.4%,同比涨37.8%。钢材环比上涨0.8%,同比涨21.1%。国内化工类产品价格继续上涨,9月化工类产品价格环比涨2.7%,同比涨20.2%。聚苯乙烯涨幅最强,环比涨8%。原油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很快会影响到国内。
控制物价上涨,还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包括总量上要缓解经济生活绷得太紧的状况。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经济生活绷得太紧,煤油电运那么紧张,既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老百姓生活也不方便。煤矿连续出大事故,跟煤炭需求过旺、价格猛涨很有关系。煤矿拼命挖煤,不顾安全条件,不顾法纪。有人告诉我,山西小煤矿矿主(年产30万吨—50万吨的),每天可以赚30万元,一个月900万元。这样的暴利驱使人们不怕冒绞首的危险。难怪有些矿主把老婆孩子安排在国外,至少是在北京,自己能捞多少是多少,不顾矿工的死活。煤炭需求过旺不缓解,煤矿灾难很难减少,中央发再多指示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人统计,生产100万吨煤,中国死4人,印度0.4人,美国0.04人。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已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和批评。
拉闸限电也对老百姓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北京人体会少,外地人体会多,常听他们抱怨。
经济生活绷得那么紧,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也影响价格关系理顺。比如水价,电价,需作合理调整,但是在国家发改委两条控制线下,不许调价,使价格扭曲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在中国,年经济增速最好控制在8%左右,不要越过9%,今年到现在为9.5%,高了点。还要控制政府能控制的价格上涨的节奏和幅度。国为现在(指9月份)全国已达到两条控制线的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月环比上涨1%和同比连续三个月上涨4%以上,这两条都达到了。在中国,也许2%—3%的物价上涨率是比较好的选择。
四、宏观经济政策需作适当调整
现行政策包括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政策,还是沿袭治理通缩带扩张性的政策。随着经济情况变化,宏观经济政策需作适当调整。比如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是1998年初确定和实施的,这一方针主要是针对1997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形势,意在刺激投资和消费的。这几年已取得很明显成效。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出现投资增速过快,笼统说扩大内需就不太适宜了。因为扩大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们当前要扩大的是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其他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而对投资需求则不宜一律采取鼓励、刺激的政策。这次四中全会《决定》谈到这个问题时,用的是“既立足于国内需求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再沿袭扩大内需的提法。
又如,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今年六七月间说法有点乱。先是财政部长说目前我国实施中性的财政政策,但不久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说,我国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人们一般都理解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不是中性的,更不是紧缩性的。现在看来,形势的发展变化,已要求我们不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了,而且今年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出方面已根据中央国务院要求采取从紧的做法,特别是在用长期建设国债投资方面,已作了调整。目前采取中性财政政策或稍微偏紧一些可能是适当的。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几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用增加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刺激投资的政策,所以最好也作调整。本来宏观经济政策就是调控短期(一或二年)经济运行的,不宜长期化。原有国债在建项目是否可以用一部分财政增收来抵补,需要研究。
再如货币政策。央行一再申明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时再加上目前从紧取向,并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如提高准备金率,提高一些行业资本金比例,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但有一个问题,包括有的外国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我们到现在仍实行负利率政策,又使最重要的经济杠杆同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一致,实际是松的货币政策,即鼓励投资和消费的政策,出现互相矛盾的局面。负利率政策使老百姓存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实际上越存越少,与群众利益相矛盾。特别是,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信号扭曲,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事实上,在加息之前不少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早就提高了,七月份全国政协开会时,四通的段永基委员就说,他们的贷款利率早就提高了。温州市的市场利率也已达到年利百分之十多。现在到银行存款,多一点的如达到5万元,银行工作人员就会主动建议你不要存定期存款,而推荐他们那里销售的这个那个基金,利率都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不少。最近,一家大公司用百亿元资产担保,随报纸发下招揽十万元定单存款,利率高达8.3%,其中6%付现金,23%付代币消费券。美元存款也是这样。最近,由于美联储提高汇率,有些银行储蓄所都推荐新品种,利率在3%左右,而银行利率还是一年期不到1%。显然,利率双轨制是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何况双轨利差还那么大。现在美联储基准利率已同我国扣税后一年期利率差不多,小幅提高利率(包括存款和贷款利率)还有一定空间。
五、突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改革,深化改革,消除各种阻碍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我国国有经济集中到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行业和领域并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如果政府控制和通过行政手段分配的资源减少并转而由市场配置,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就能大幅度提高。如果垄断行业放宽市场准入,在非自然垄断性领域开展公平竞争,就必然大大提高经济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价格。如果我国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就能有力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总之,我国通过改革能够挖掘出来的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很大,在十年八年内也许不会比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小。
我们要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价值规律对生产和流通的调节,必然推动科技不断进步,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这是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证明了的。
我国市场化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仍需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银行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增值税转型、文化体制改革等都已逐步展开,但是还可以抓得更紧些,做得更完善些。比如国有中央企业改革就还可加紧推进。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这个估计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我的理解是,这一阶段要着力推进深层次改革,要涉及一部分有权势的人和集团的利益,阻力比较大。比如,要改革审批经济体制,就触及原来有审批权力的部门和人的利益,困难重重。最近,不少人对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有意见,认为很不完善,有人甚至认为比改革前审批更多更麻烦,而且认为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来制订削弱自己权力的方案是很难做好的。又如,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新的厂商参与竞争,必然会遇到垄断行业(和企业)的阻挠和抵抗。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家抱怨他们要进入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太困难。还有,深化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使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习惯于长期吃国家大锅饭的职工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和风险,有可能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从而可能产生不满和抵触等等。
看来,今后要深化改革,一方面要中央自上而下有力推动,不让部门和部分人因维护既得利益而阻挠不前。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并为市场单轨制的条件成熟时,有些主管部门以种种借口反对他们管的生产资料(如水泥)放开市场、放开价格,后来还是由国务院下文,公布放开价格的生产资料目录(包括水泥),从而终止争论,进一步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市场主体主动推进改革,例如,有不少国有大型企业,冷静分析了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认识到必须加快公司制改革步伐,才能迎接挑战,提高竞争力。有些民营企业也认识到要做强做大,必须引入现代公司制,改善公司治理等。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
宏观调控与推进改革不矛盾。在实施宏观调控中,比如这次为过热的经济降温,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深化改革。
比如,最近大家都认为,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审批经济体制是必要的,也是很迫切的。改革投资体制要点之一是强化投资人的责任意识,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对投资决策失误追究责任。这也是抑制投资饥饿症的一种办法。
又如,关于放宽市场准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已喊了多年。但是实际进展不够快。最近看到一个材料,有的政协委员在会上说,有关方面提出放宽某一行业市场准入,大家可以办这方面企业,但是又附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多少年(15年)的从事这方面的经历。这等于对民营经济关上大门,因为过去从来不让民营经济涉足这一行业,何来15年经历呢?
这次加息也说明宏观调控同深化改革可以结合。这次加息使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迈出了新的一步。如规定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不设上线,只对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即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同时,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这是一个积极的向市场化方向前进的进展。
标签:经济论文; 美国加息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美元加息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利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