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善于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省委确定明年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分期分批地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是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现状出发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中心环节。”它“对于从整体上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确保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我就“讲学习”的问题,介绍一点资料,谈一点体会。主要讲以下三点:
一、加强学习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加强学习,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直重视、特别关注的大问题。早在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刚刚担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就讲要“刻苦学习”,带了个好头,作出了表率。此后10年来,每当全党提出新的工作任务,他总是大力倡导学习,一以贯之。1994年他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重要讲话。1995年,他正式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把“讲学习”摆在了“三讲”的首位。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郑重提出:“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同时提出要在全党造成四种风气,其中第一位的,就是“认真学习的风气”。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江泽民同志专门讲或重点讲学习的文章、谈话就达二十多次,明显感受到他对学习的高度重视。
我们知道,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都必须进行不懈的学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有学习才能获得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有了力量,才能创造出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学习的最一般道理。我们今天讲学习,当然要懂得这个一般的道理,但是我们更应当了解的是,我们党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今天加强学习,又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因为,从中国的国际地位看,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看,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强国富民、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看,中华民族的振兴对世界各民族的繁荣富强,其影响力也是重大的。上述一切的关键在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于党的领导干部。党的现状总体上看是好的,是不辱使命、人民信赖的。但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同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又是很不相称很不适应的。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三讲”特别是讲学习,其目的性和针对性就在这里。对此,我想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些说明。
一是从我们党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来看。我们已经选择了社会主义,我们已经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挫折的时候,我们依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虽然如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国内的且不说,就国际环境而言是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多极化态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知识创新速度大大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主题没变,但大分化、大组合、大竞争、大联合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酝酿之中,一与多、争与合的矛盾错综复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洞察国际风云,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大局,驾驭大局,站稳脚跟,学会大思维,制定大战略,争取大主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只要中国这棵社会主义大树不倒,社会主义就有希望。
二是从完成跨世纪的战略目标看。我们共产党人讲学习不同于学者做学问,始终具有明确的现实感和使命感,即为了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那么,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20年的进程看,答案是明确的,那就是完成“一个伟大的转折”(邓小平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转折的内涵相当丰富,远远超出了“工作重心”的范围。它是由传统的产品经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是由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工业社会、城镇社会的转折,是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折,是由伦理社会向民主法治社会的转折,一句话,是由贫穷、落后的传统社会向富裕、发达的现代社会的转折。这个转折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特点,其实质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越。显然,这样一个伟大的转折,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的许多东西,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的管理,开放社会条件下的对外交往,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等等,都是我们知之不多甚至完全不知的。这就逼迫着我们的领导者必须加强学习,切实掌握驾驭转折、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当年,毛泽东同志把进城比作“赶考”,告诫干部要经受住进城的考验。那时通过重新学习,赶考合格。今天,领导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新的“赶考”,通过重新学习,加强学习,也会合格的。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很难说了。到时候再补考,代价就太大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三是从我们党驾驭历史转折的规律看。我们党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重大转折。历史的大转折,意味着社会的大变革,与此相伴随的,必然是思想的大解放,理论的大飞跃,学习热情的大高涨。不学习就要落伍、掉队,被迅速转弯的时代列车所甩掉。总结以往我们党驾驭转折的经验与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江泽民总书记概括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当革命和建设进入重大转折关头,党总是把结合实际加强学习摆在首要地位,以此提高全党及各级领导干部驾驭转折的能力。这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的经验。延安时期,经过整风学习,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奠定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建国初期,全党经过努力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全党重新学习,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这2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完全是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的结果。只有学习,才能深刻地认识转折;只有学习,才能更快地适应转折;只有学习,才能善于驾驭转折。
四是从世界发展的大潮流看。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告诫我们“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流。注重学习,正是时代潮流的题中应有之义。这里有两个典型的例证:一个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中最具魅力的,先是以新技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浪潮”,继而是信息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现在又是知识经济。不管叫什么名堂,总之都是新知识在引导着世界前进。要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就得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知识。另一个是,受上述潮流的影响,目前在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理论方面,“学习型组织”理论正在迅速崛起,并向着政府管理领域蔓延。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号称“当代全球最富影响力的管理大师”美国人彼德·圣洁,代表性著作是他的《第五项修炼》。人们称他的书“是21世纪企业及个人突破困境的权威指南”,是“领导者的必读书”。彼德·圣洁的核心性观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学习是“成功的源泉”。从这里,演绎出一系列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如,社会组织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才能“再造组织的无限生机”;“学习型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为此,“要从偏重知识、理解知识的‘学’,转到以培养能力为主的‘习’。”为了尽快建造“学习型组织”,他依次提出了五项“修炼”:第一项是“自我超越”,认为这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把思想、观念从以往的成见中解脱出来;第三项是“建立共同远景”,形成组织内成员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第四项是“团体学习”;第五项是“系统思考”,这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怎样评价这种学习型组织理论,当然可以讨论,但它在世界上被炒得很热的现象,说明知识经济时代对学习的高度重视。被赋予新时代涵义的学习,确实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大趋势,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五是从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的状况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干部的“四化”标准,使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现职县以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具备了大学文化程度。这对于“讲学习”来说无疑是好事。但是,问题在于,是不是具备了大学文化,或者有了研究生学历,做领导工作就能够得心应手而不再需要学习了呢?当然不是。说明我们是否需要学习的根据不是学历,而是领导工作的实际状况。当前我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环境保护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久攻不下,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是一般地说,领导者缺少足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居于领导岗位的干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弥补知识、智慧和能力不足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习。从这一点来说,没有哪一个干部可以说“不需要学习”。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不管是多么高的学历,他只是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若干方法,在错综复杂的领导工作中,那一点知识和方法总是显得很少,很不管用,因此,需要加强学习。这是一。其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原有的知识很快就变得陈旧了,无法适应领导工作的需要了,因此需要重新学习。其三,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传递方式的革命,信息已超越国界,冲破身份、级别的限制,这对我们的领导方式也是一次冲击,因此,必须勤奋学习。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一些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由于不注意学习,思想上变得庸俗起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思想的庸俗化往往是一个人变质的开始。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干部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这是老借口新问题。早在50年代就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毛泽东同志当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苦功学习”的问题,要求“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他说:“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478~479页)邓小平同志1962年也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文选》第一卷,316页)对此, 江泽民同志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看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就是在思想上究竟把学习放在什么位置,如果真正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总能挤出时间来学的。”
总之,对于党和党的干部来说,讲学习实在太重要了。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提高素质和能力;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打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而理论上的成熟则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正如吴官正同志所说,政治上不坚定与理论上不清醒有直接联系,工作失误与理论水平不高密切相关,作风上的问题也与理论基础不牢固有联系。所以江泽民同志强调说:“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全党全民族都必须有这个共识。”
二、首要的是真正学好邓小平理论
“讲学习”,要学什么?十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江泽民同志对此作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概括地说,主要有6个方面:(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江泽民同志讲的最多、最为关注的问题。最近,他还强调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反复研读。(2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3)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发展史。(4)学习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5)学习现代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 以及领导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6)学习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如党史、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文学等。其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更带根本的性质。因为它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大计,是领导干部的主要任务,是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迫切需要。领导干部的理论根底应当扎在这里,领导干部的理论功底应当体现在这里。
就学习邓小平理论而言,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这里不可能也没必要展开,只能根据江泽民同志多次讲话的精神,从总体上提示几点:
第一点,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尤其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人错误地认为,现在我们搞建设,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学马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视不够,兴趣不浓,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江泽民语)早在1985年9月,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就针对这种情况讲过一席话,他说:“现在我还想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专对新干部,对老干部也同样适用,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6~147页)
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说明了:(1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2)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 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3 )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4)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才能“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5 )只有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也是运用和驾驭其他知识的定盘星。在指导思想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偏离。指导思想的偏离会导致无产阶级政权的丧失。
第二点,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最全面、最深刻、最科学、最权威的论述。主要有:①对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理论观点给以科学命名;②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给予最高层次上的科学定位;③对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作出了历史性决策;④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这一跨世纪的历史性选择。
其中核心问题是“定位”,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此,党的十五大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个方面作了科学论证,但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我认为,这一新的定位,是在最高层次上的历史定位。因为,对邓小平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历史定位。比如可以从“性质”上定位,把它叫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产生、形成的角度定位,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理论飞跃,是最新成果等等;也可以从功能、作用方面定位,说它是强大思想武器,是根本指导方针等等。党的十五大则选择了一个新角度,即把邓小平理论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放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新的概括,无疑具有新高度。因为“新阶段”这个概念内在地包含了邓小平理论的性质,它的形成、发展,它的功能、作用。道理很简单,邓小平理论既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那么它理所当然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在“结合”中发生的新的理论飞跃,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理论,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代替它。“新阶段”的历史定位,不仅是在最高层次上的定位,而且还集中回答并解决了三大关系问题,即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以及邓小平理论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而这,恰恰是全党全国人民迫切需要解决,而又必须加以解决的重大认识问题和理论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三大关系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信仰问题,增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自觉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这就是说,邓小平理论首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和继承,是嫡传的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没有丢,决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江泽民同志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科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固守已有的理论,而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去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邓小平理论正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点,恰恰是十五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到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在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第三点,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努力在掌握理论体系上下功夫。
学习邓小平理论,正面地说,是“三个下功夫”,即:“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引自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反面地讲,要解决“三个停留”,即:“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引自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或者说重申了上述正面要求:“首先要带头学好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
上述要求关键是把握科学理论体系,只有把邓小平理论如实看作是科学体系,就能把握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也就能够正确运用。但是,有些人,对邓小平理论是科学体系不甚理解,或不以为然,甚或认为邓小平理论只是一些讲话、谈话,没有大部头著作,谈不上什么完整的理论体系。这说明,在兴起学习新高潮中,很需要在理论体系上提高认识。这里,我想根据十五大的基本精神,换一个角度,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的看法。
一是从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理论渊源来看,或者说,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崭新的科学体系,这一点已被世界所公认。恩格斯说,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核心,科学社会主义是归结。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邓小平,始终把马列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来学习、把握、运用。他在回答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时,始终自觉恪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加以运用、丰富和发展。他坚决反对学究式的寻章摘句、东征西引,很少直接孤立地引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名句格言,而是以全副精力在融会贯通和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目前国内外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学者已经逐渐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邓小平同志大量深刻丰富的论述,实际都围绕着这样三个系列来展开和深化:一是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生产力理论为轴心,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理论为轴心,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民主法制理论为轴心,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这三者又是内在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备严整的逻辑体系。尽管列宁、毛泽东,包括邓小平,在不同阶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颗粒,其子系统的排列组合有其新特点,但在总的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仍然是归属于无产阶级理论体系之中,是在其内,而不是在其外,是体系链条的一环,体系长河的颗粒。
二是从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源头上看,或者说从理论的现实基础上看。众所周知,任何理论的源头和基础在于实践。理论是否是科学,是否形成体系,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历史和现实,取决于实践向人类思维提出挑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的程度。江泽民同志指出,近百年来,特别是当代社会,人类实际生活变动的剧烈和深刻性“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改革开放全面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是全方位的社会实践,从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全方位的,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性和深刻性。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创者和总设计师,对上述问题的实践把握和理论思考,自然也是全方位的。诸如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和祖国统一等等,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等各个方面。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总揽全局,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开拓了新境界,提高到新水平,作出了新判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就说明,实践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回答和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理论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从而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体系,其本质特征正在于它的实践性,其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它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用这一精神来解决中国问题,就是毛泽东、邓小平提倡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判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否到了一个新阶段,根本的准绳、尺度就是结合的程度、结合的水平、结合的效果,而不是有没有“大部头”、“大本本”,即所谓鸿篇巨制。毛泽东没有什么鸿篇巨制,然而他的思想观点已成为公认的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也是如此。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结合得好,运用得好,在不同的时期,解决了中国前进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简化一点说,毛泽东解决的是摆脱剥削压迫的问题,邓小平解决的是摆脱贫穷、落后的问题。一个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一个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改革开放20年巨变的现实,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指导的结果,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无法抹煞的历史。
以上说明,对体系的理解决不能学究式、教科书式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不是教义,不是教科书。
最后,还要说明一下,在高度重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学习和研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
党的十五大有两个重要论断值得注意:一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二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1989年6 月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产生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标志。经过不长时间的交接班和平稳过渡,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工作,并很快成熟起来。又经过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这一段实践的证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负众望,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可靠的继承者,是跨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锐意进取的开创者,是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开辟未来的坚强有力的领导者。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在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党的十四大报告,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五中全会上江泽民“论十二大关系”的讲话,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议,特别是十五大报告,是近10年来第三代领导集体学习、运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重要的成果。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成果,将引导我们更现实、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学风问题是讲学习“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讲学习,不仅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的问题,而且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即学风问题。江泽民同志1998年7 月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学习新高潮能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来,理论武装工作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学风,就其内涵来讲,主要包括学习理论的动机、对待理论的态度、掌握理论的途径、运用理论的目的等几方面;就其实质来讲,则是一个思想方法、工作态度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
当前,总的说,我们党的学风还是比较端正的,否则就不能解释邓小平理论如此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产生巨大力量这一铁的事实。这个主流不能否认。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在一部分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学风不正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不学”,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却成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二是“浅学”,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三是“空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者不会用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四是“歪学”,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说成是邓小平理论的原意和中央精神:五是“假学”,摆样子,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种不正学风虽然表现在一部分人的身上,但害己害人,误党误国,危害极大,必须大声疾呼,坚决反对。
反对不正学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好邓小平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那么当前怎样才能端正我们的学风呢?总的说,应该是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具体地说,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出发点、立足点问题。
学习理论,是立足于本本,从本本出发,还是立足于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历来是两条思想路线的分水岭。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没有一个不失败的。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理论学习的成果归结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才是兴国立民之道、胜利之本。因此,陈云同志一再讲,“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端正学风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第二,立场、观点、方法问题。
我们强调学习理论重在学习科学体系,把握精神实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中学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只学语录、条条,或者只言片语。“一句顶一万句”是神话和教条,“两个凡是”是绳索和僵化,都已经被实践所打破。在学习理论上,我们要向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学习。毛泽东同志历来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是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讲问题的。他讲过: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邓小平同志也是如此。他强调:“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他从毛泽东同志那里学来了理论精髓——实事求是,主张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就要求在学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
第三,注重结合,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两位马克思主义大师——毛泽东、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学到的“真经”就是“结合”二字,用中国的话讲,就是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只能停留在西方、在“天上”,而不会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实行了结合,就显示出了实践的生机、理论的活力。结合出真理,结合出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书本里没有、也不可能有各国革命和建设的“线路图”。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才能找到革命和建设的正确发展道路。我们山东省这些年发展比较快,根本原因就在于“结合”的文章作得比较好,即把邓小平理论、中央精神同山东的实际相结合,形成有山东特色的发展路子。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穷尽”真理,而是为人类实践留下了选择与创造的广阔空间,鼓励人们按照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体现了它的活的灵魂。
我们所讲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辩证的融合。它不是生硬的“捏合”,不是穿靴戴帽式的贴标签,更不是用某种理论观点来剪裁生活。那种认为生活实践是某种理论观点的婢女,可以随便打扮、任意支配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怎样才能把理论与实际正确结合起来呢?毛泽东同志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途径和方法,即(1)提出问题。从实践中, 特别是从失败和挫折中,发现和捕捉问题;(2)观察问题。通过调查、考察,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问题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认识;(3)分析问题。 运用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和方法,对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解决问题。制定出“管用”的路线、 方针、政策,使问题得到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和行之有效的途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这个问题又有新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十五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解决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问题,还应当努力认识和学习邓小平理论特有的理论风格——(1)鲜明的时代特色,(2)彻底的实践品格,(3)坚定的政治方向,(4)牢固的群众观念,(5 )可贵的务实精神,(6)广阔的开放意识,(7)敏锐的战略眼光,(8 )严谨的科学态度,(9)深刻的创新精神,(10)深邃的辩证思想,(11 )强烈的大局意识,(12)独特的领导魅力,(13)缜密的系统思维,(14)管用的理论形式,(15)朴实的理论语言。
第四,切实解决好“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问题,敢于触及灵魂,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上述学风不正的种种表现,归结起来是一个思想问题,包括思想品质、思想作风、思想方法。所谓学风问题要“治本”,就是要下决心改造主观世界。吴官正同志在我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要着重解决教条主义问题、实用主义问题、形式主义问题、官僚主义问题和言行不一问题,避免认识上和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解决好这些问题都得从改造主观世界入手。改造主观世界,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就是努力使自己的主观符合客观;从党性的角度讲,就是要坚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切实搞好科学理论的武装,而不能变形为理论“包装”。
第五,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要落脚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检验学风是否端正,“讲学习”的效果是否明显,归根结底要看对当前社会实际问题解决得怎样,是否全面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此,通过学习要做到:一是明确“全面推进”的方向。作为领导,最可怕的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中迷失正确方向,而这个危险是存在的。方向一错,满盘皆输。我们所坚持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国际国内形势怎样变,这个“向”是偏不得的。二是聚集“全面推进”的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但是群众的力量并不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随便拿来使用,它需要领导者切实地保护、真情地呼唤、广泛地团结、科学地组织、精心地引导。只要把群众的力量集中于全面推进的事业中,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三是抓住“全面推进”的机遇。社会发展是动态的,随时有机遇和挑战。应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机遇在握,胜券在握。四是选择“全面推进”的策略,把握“全面推进”的节奏。“全面推进”是社会利益的大调整,“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因此,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富有成效的政策和策略,宜快则快,宜慢则慢,切不可主观随意,瞎干、蛮干。要在稳定中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胜利。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我们应该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和自己的实践,坚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学习是智慧的源泉、能力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加油站、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伴侣,活到老,学到老。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