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论文_梁莹琳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论文_梁莹琳

(博白县中医院 广西玉林 537600)

【摘要】通过中医辩证论治、病因,西医病因、基础治疗等,分析小儿厌食的临床症状,且通过中医分型药物疗法,针灸治疗、穴位贴敷及注射、推拿等方法予以合理的临床处理,与西医方法相结合,达到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目的。

【关键词】厌食症;中医;西医;小儿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01-02

厌食症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多出现在1~6岁阶段[1]。厌食症小儿往往在较长时间内出现食欲缺乏或食欲减退症状,见食不贪,有的还会拒食,整体摄食行为发生异常[2]。如厌食症状未得到合理改善,极易造成儿童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3],因此小儿厌食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4]。因目前小儿厌食症并无统一治疗方法,所以本文通过分析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制,探讨其中西医治疗方法。

1.厌食症病因病机

1.1 中医方面

厌食病变部位主要为脾胃,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运胃纳功能失健,有的患儿出现脾胃气虚、脾胃阴虚症状[5]。脾胃不和,纳化失职,导致厌食症状的形成[6]。小儿脏腑较为娇嫩,脾往往存在不足,极易引发脾胃病证,如单纯补益,往往导致碍滞气机,峻用消剂,往往造成损脾伤正,因此对小儿厌食进行治疗通常需运脾[7]。

1.2 西医方面

目前认为,小儿厌食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是局部或全身疾病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消化液无法正常分泌,酶活性降低,且甲皱微循环不良,胰腺外分泌功能减弱,非消化期胃电节律紊乱,餐后排空缓慢等。缺锌会导致羧基肽的酶活性减弱,引发消化功能异常[8]。

2.中医治疗

2.1 中医分型治疗

食滞内阻型:如饮食懒进,脘腹饱胀,夜卧不安,精神尚可,二便如常或酸臭,采用曲麦枳术丸加味治疗,方内药物主要为白术(麸炒)、山楂、枳壳(麸炒)、桔梗、枳实(麸炒)、陈皮、麦芽(炒)、六神曲(麸炒)[9]。如饮食显著缩减或不思饮食,食不成餐,大便不调,便烂或食后恶心呕吐,可予以消乳丸加减,方内药物主要为香附(炒)30克甘草(炙)15克陈皮(去白)15克缩砂仁30克神曲(炒)30克麦蘖(炒)30克[10]。

脾失健运型:采用自拟健脾开胃汤,方内药物主要为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神曲、焦山楂、生麦芽、生谷芽、砂仁。

胃阴不足型:采用沙参麦冬汤,方内药物主要为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脾胃气虚型: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内药物主要为党参6g、白术6g、云苓10g、山药6g、陈皮6g、苍术5g、麦芽15g、谷芽15g、鸡内金6g、焦山楂6g、神曲6g、甘草4g[11]。

肝气郁结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内药物主要为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虫积伤脾型:需驱虫去积,健运脾胃,采用肥儿丸加减,药物主要成分为肉豆蔻(煨)、木香、六神曲(炒)、麦芽(炒)、胡黄连、槟榔、使君子仁。

2.2 针灸治疗

彭锦绣等采用壮医针灸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穴谷线穴、四缝穴、足三里穴、百会穴,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患者中治愈42例(84.0%),好转5例(10.0%),未愈3例(6.4%),总有效率为94.0%[12]。胡氏在研究中,应用健脾化积散配合毫针点刺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双)、脾俞(双)、百大窝(双),浅刺不留针,行平补平泻法;四缝穴用三棱针刺出黄水,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03%[1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推拿治疗

孙可望采用推拿治疗1~6岁儿童,采用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足三里、捏脊为主的健脾助运推拿,总有效率达到100%,而其对比组采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差异明显(P<0.05)[14]。王素梅等人的研究中,分析辨证取穴推拿与基本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效果,辨证取穴推拿的治疗组有效率为97.6%,基本推拿的对照组为9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8.8%,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2.4 穴位贴敷或注射治疗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采用中药敷脐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朱云群等在研究中,采用的外敷中药治疗68例患者,药方为九香虫、丁香、白术、砂仁各6g,甘松10g,莱菔子、槟榔、藿香各12g,胡黄连、苍术各15g。上述诸药研为细末,混匀,过100目筛,密闭保存备用。在适宜时,每次取3~6g用食醋调为糊状,做成直径约5cm药饼,将其敷至脐上,盖上纱布,以大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通常持续2~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治愈50例,好转1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1.18%[16]。

小儿厌食采用穴位注射效果显著。武建坡等使用针刺配合注射治疗,针刺穴位:四缝穴(双侧);注射穴位:足三里(双侧)。双侧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2,每侧注射0.25mg,3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痊愈3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l例[17]。

3.西医治疗

3.1 正确喂养与心理指导

合理调整饮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等对于小儿厌食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儿童日常生活饮食对于脾虚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可有效预防厌食的发生[18]。为儿童进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不可对其进食予以强迫,防止儿童出现拒绝进食的逆反心理[19]。

3.2 对症治疗

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可促进胃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新陈代谢,例如吗丁啉、西沙必利、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复合维生素B等。锌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改善味蕾的敏锐性,增强食欲[20]。

4.结语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时,由于分型较为混乱,因此建立统一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意义显著,通过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小儿厌食症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结合心理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梅兰,汪芳俊.健脾助运小儿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334-336.

[2]马海雯.推拿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21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0):49.

[3]曾章国.厌食症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40-3841.

[4]王信利.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5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40.

[5]袁志仁,刘惠芳,李宝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78例[J].四川中医,2008,26(2):82-83.

[6]张丽萍,耿丽,范瑞君,等.小儿厌食症相关因素调查[J].武警医学,2008,19(9):784-786.

[7]郝宏文.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0(1):21-22.

[8]何金生,殷太安,马秋燕,等.硫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116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84,64(9):572-574.

[9]崔瑞琴.分期论治小儿厌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1):44-45.

[10]林玲,姚冬莉.辨证论治小儿厌食112例[J].浙江临床医学,2006,7(8):725.

[11]赖崇杰.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63-1864

[12]彭锦绣,黄沂,黄瑾明,等.壮医针灸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3):377-378

[13]胡晓明.健脾化积散配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 145 例[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4,35(2):22-23

[14]孙可望.健脾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49-50.

[15]王素梅,陈美娟,郝宏文,等.辨证取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82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25-927

[16]朱云群,林乔.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2):40-41

[17]武建坡,潘爱民.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厌食5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5,7(22):72

[18]龙雅君.儿童饮食喂养方式与小儿脾虚证形成的相关因素调查[J].河北医学,2016,22(7):1222-1224

[19]于苏平,李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09-113

[20]刘秀英,胡炜锌.与儿童厌食症相互关系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1996,7(4):237-239.

论文作者:梁莹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论文_梁莹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