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中不仅鼓励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工业遗产的宣传报道和传播推广,更是鼓励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鼓励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究,未来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必将更加密切。
关键词:工业遗产;文化产业;文学性
“推进工业文化发展,提升工业软实力”,“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的文化基石和软实力”,在这样的的大背景下,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工作已经进行了数个月,截至目前,最后的认定名单还未公布。时间的指针往回拨动,《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在2018年的11月份发布,只要我们认真研读这份管理办法,就会发现,在这份管理办法的第一章的第三条就开宗明义的解释了工业遗产研究中的文学内涵:“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我们不可否认,无论是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包含着极高的文学价值,这种文学价值一定会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一点我们从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条件上就得以验证:(一)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与中国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二)工业生产技术重大变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业、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对后续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具备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广泛认同;(四)其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对工业美学产生重要影响;(五)具备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这五款条件中的前四条分别对应了上文中提到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接下来,我将从工业遗产中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工业遗产研究中的文学内涵。
一、历史价值中的文学性
单霁翔在《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中指出,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唯有保留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会使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今日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城市永远换发悠久的魅力和时代的光彩。作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遗产,无一不蕴藏着优秀的中国工业文化精神。无论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旧址还是福州船政局旧址,无论是开滦煤矿还是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这一座座旧厂房都在昭示着我国工业从手工劳动向大机器生产的全面过渡,中国近代工业从这里起步;从东三省兵工厂到黄崖洞兵工厂,从大同煤矿到京张铁路,中国工业在国难乱世中从“国家兴业时代”进入“国人兴业时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鞍钢、首钢机器轰鸣,大庆、长春、酒泉,产生了多个新中国的“第一次”。一部工业的自强史就是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史,同时又与文学运动的发展相辅相成。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除了机械的制造之外,另附设有广方言馆(即语言学校,原设于1863年,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和翻译馆,用以介绍西方知识,以及培养语言人才,在1868年-1907年之间,译书达160种,除以军事科技为主之外,旁及地理、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于晚清的知识分子吸收西方知识产生很大的影响。
兴起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更是直接受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国内私营资本、民族工业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空前的民族资本主义繁荣景象,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甚至于我们每个人小学时耳熟能详的课文《詹天佑》就是以京张铁路的建设为线徐徐展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有大批工业题材文学涌现出来。从1948年草明的《原动力》开始,工人以全新的艺术形象走上了文学创作的历史舞台。作家草明曾在鞍山钢铁厂工作了10年,这10年里,她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共同工作,并将这种体验倾注到了作品的创作中,从1954年到1964年的10年里,她先后创作出了《爱情》、《延安人》等多部小说集和中篇小说《小加的经历》以及长篇小说《乘风破浪》。这10年里她还前后创办了9期“青年工人业余文艺创作班”,为鞍钢培养了200多名工人作家、诗人。鞍钢的历史价值中一定包含着这些文人创作,而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一定因为鞍钢的历史积淀而更加熠熠生辉。
二、社会价值中的文学性
社会价值本身就要求工业遗产具备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广泛认同。工业精神是工业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工业文化积淀提升的结果。工业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历史和当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反映时代特征,承载时代信息的工业精神,我们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得以传承。
今年我到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的大庆油田调研,感触很深。虽然大庆油田的始建年代不是最早的,大庆油田的历史不是最长的,但是大庆整个城市都被镌刻上了“铁人精神”的魂。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至今已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1959年9月26日,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为标志,勘探发现了大庆油田。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三年时间就拿下大油田,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松辽平原地形像个脸盆,大庆处于盆底,历史上曾是泄洪区。大庆夏天雨水非常多,冬天又高寒。4月到9月三两天就一场阴雨,车辆行走困难,各种设备和建筑材料不能及时运到现场,没有房子住,缺粮少菜。而冬天的大庆最低温度零下40多度,会战大军住板房、帐篷、废弃的牛棚、马厩里,有的几十个人一起,地上铺草,用篷布盖在身上睡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进喜和工友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石油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他们日夜吃住在井场,仅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第一口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王进喜更被当地的老大娘称为"铁人"。“大庆精神”以金戈铁马之势席卷全国,“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在全国传播,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旧是我们这个新时代奋斗者的榜样。
大庆的钻探设备仍在孜孜不倦的运转着,关于大庆,关于铁人的讴歌也从未停止过。从最早的于彦夫导演的《创业》到尹力导演吴刚、黄渤主演的电影《铁人》;从张天民作词的《满怀深情望北京》到戴立然作词的《天地人和》再到今天的大庆市市歌《跟着铁人脚步走》;从中华铁人文学奖到“铁人杯”征文,大庆以其独有的精神内核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以王清学、王立纯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者更是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大庆的文学是工业的文学,工业的大庆也必定会在文学上以铁人精神为支撑走出更为辉煌的脚印。
三、艺术价值中的文学性
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是这样定义的:其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对工业美学产生重要影响。凡是有美的地方一定会有艺术,有艺术的地方就会有文化,艺术与文化一直以来就是互为支撑的关系。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先驱者的798艺术园区是2018年第一批认定的工业遗产之一。
谈起北京798艺术区的历史,必须从新中国的工业化开始说起,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718联合厂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王铮部长指挥筹建,前苏联、民主德国援助建立起来的。718联合厂的建筑设计由德绍的一家建筑设计机构负责,而德绍算是包豪斯设计院的半个故乡,联合厂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它的景观和元素,既有建国初期的中国、建设时期的中国,还有改革开放时的中国。718联合厂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不仅在现在来看是美的,也是极大的适应了当时国内工业大生产与生活之间的需要的,所以直到2000年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它的部分厂房闲置才进行了出租。50年的时间,足以证明它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了。
今天的798艺术园区已然成为现代文化艺术的聚集地,占地30万平方米,作家刘索拉、出刊人洪晃、音乐人李宗盛先后进驻于此,各种创意书店更是比比皆是。798艺术区示范了一种文化拉动经济发展的先锋发展模式,如今这种模式正在全国蔓延但仍鲜有超越,不正是因为它独有的60多年的美学价值的积淀嘛?这样有几十年历史的包豪斯建筑在德国都是少见的,然而在北京它仍然散发着独特的生命力,正是因为这种艺术价值上的积淀才造就了今天798艺术区文化上的独特性。
另一个文学色彩更浓厚的工业遗产当属都江堰了,作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工业文化遗产,早在2000多年前就用到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人文自然设计理念,都江堰的艺术价值自不必过多赘述。而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也毫不吝惜对都江堰的馈赠,陆游的“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描绘了大堤拦江的雄姿,黄俞的“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抒写了水利工程的伟大,余秋雨的“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道出了都江堰的壮丽。经过了数千年风雨洗礼的都江堰,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一个丰富的文化遗产。
四、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启示
岁月的长河从不停歇,以至于中国的历史太长了,长到每一件或大或小的事物都浸润了文化的影子。但正是这样的历史,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厚重的文化积淀。有人说后工业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工业远远没有成为过去式。我们的工业承继自都江堰的工匠精神,承继自京张铁路的创新精神,承继自大庆的奉献精神,未来也必定会在高铁、智能制造等领域继续发扬。正是这些工业遗产才保留了我们的城市走过的记忆,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体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暂行办法》中不仅鼓励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工业遗产的宣传报道和传播推广,更是鼓励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鼓励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究。未来工业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必将更加密切,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放到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宏阔背景下,让它成为当今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文化创新的资源,将“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
参考文献
[1]佟玉权.工业文化的承继性与工业遗产保护[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9,34:8-11
[2]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J].中华建设,2019:2-11
[3]隋琳.关于大庆油田地域文化建设的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2002,18:29-30
[4]王琳.天府之源 水利鼻祖——记世界古代水利工程杰出代表都江堰[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9(03):57-60.
论文作者:穆贝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工业论文; 遗产论文; 价值论文; 艺术论文; 都江堰论文; 历史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