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论文_刘钦泉

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论文_刘钦泉

山东华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泰安 271219

摘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各个行业对于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迅速扩大的矿山开采业务不仅造成了环境问题,也引发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率。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种多样,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本文就关于当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措施

1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1制定相应的矿山地质保护制度

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可以对矿山的结构形成巨大的损害作用,对于矿山的长期开发与利用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和矿山灾害防治过程中,进行事先的检查与防护,要切实制定好合理可用的灾害防治制度和管理制度,实现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统一发展。首先要建立严密科学的预报制度,能够实时的监测矿产地区各项数据,以便于相应的管理人员及时预防和发现矿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地质项目建设方案。当前我国环保规划过程中灾害防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而矿产地区由于所处位置偏高,因此在进行地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和隐患,如何规避风险、优化项目建设管理、促进矿产开发工作顺利进行是值得相关人员深思的问题。预报制度包含了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以及影响程度等等,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同气象主管机构进行发布。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区域内进行矿产开发以及工程的建设,必须要在项目进行之前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及时将评估结果作为研究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企业,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合格之后才能交付使用。

1.2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应用

当前,应用GIS系统建立与设立的灾害防治体系已经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细化地制监控流程。在当前阶段人们已经开始运用数字模型进行虚拟化处理平台的建立,可有效地使工作人员提前熟悉地质监控的步骤要点,为进一步的地质监控以及数据获取和处理提供依据。在GIS技术平台下,可以对矿产地区的谈谈地裂缝现象和泥石流等灾害进行提前的防护。比如在泥石流的灾害监测过程中,数据库中提前准备好的各类数据对于泥石流灾害具有不同等级的敏感级别,这些数据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被不同权限的用户共同使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安全措施,设置好用户的权限、访问权限以及数据审查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监督过程中设置数字监控可以实时掌握地质的变化情况,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准确科学直观的观察和研究泥石流等灾害,同时利用多时相的遥感资料,可以人工动态的观察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和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进行及时科学的指导。

2矿山地质环境合理利用措施

2.1建立调查区划体系

我国国土面积广泛,地质种类众多,因此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自然也不能够一概而论,而是要分类处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划分地质灾害区域,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的不同,以及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强度不同,对不同的区域划分不同的灾害区域。在区域划分完毕之后,就可以针对不通的调查区域分配人力物力,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勘查报告,对所在区域进行合理判断后再向上汇报。这样不仅能够使工作更具体有效,也能使防治工作更便于管理。

2.2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我国的地质环境分类众多,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类聚集地、重要工程区、迁移避嫌集中安置区等不同地质环境。因此要想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划分,就必须要建立好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不通区域的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地质环境的容量以及地质环境的抵抗力分析,从而确认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从而更好的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划分处理。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一为加强质量评价;二为加强防范与安全风险调控评估,此过程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实地勘查;三为加强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的评价与分析;四为加强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的容量的评价与分析。

2.3建立监控预警体系

虽说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对许多自然灾害而言,仍然是有迹可循的。当侦测到这些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存在后,要及时的采取预警工作,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进行隔离、处理或是对附近的人员进行提前疏散等工作,这样可以将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尽可能保证在最小限度内。

2.4在调查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搬迁

当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监测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需要对人口进行迁移后。相关部门的人员也要做好搬迁避险的工作,组织带领附近的人员进行迁移。不仅要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要尽可能保证人民的财产安全。专家通过调查地质环境,如果有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这一类地质灾害隐患,要加强地质侦查和评价工作,通过搬迁避让加强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隐患。

2.5在地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应急处理体系

在灾害发生之后,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对灾害现场进行处理或者隔离,避免因地质灾害导致的二次损伤。此外相关救援机构也要及时赶往现场,对受灾人员进行及时救助,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在整合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突发灾害的管理力度,保证重大地质灾害适应公共管理需要,并且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撑机构,技术装备体系、应用技术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面对地质灾害,高效、科学和系统地响应重大自然灾害,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2.6加强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地质环境安全建设可以有效规避建设风险。在此过程中,需要了解工程的性质以及工程用地的外部形态,也需要检测地质成分与地质结构,看是否有造成地质灾害的风险。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加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也要求有关单位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工程用地的具体地质信息,对其安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促进工程用地区域内地质环境的充分利用;还要求有关单位对建设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7区域环境利用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地质环境的优势与不足。一方面,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勘测,获取其地质信息,通过对所获取的地质信息的整合,凸显地质环境的优势,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另一方面,从地质灾害的产生、地势灾害区域划分以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地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探寻地质环境的不足;此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工作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从而实现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地质环境变得极其脆弱,而地质环境的脆弱性,直接导致了我国地质灾害的频发。为了减小因这种现状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人们必须要考虑如何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治。并尽可能的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兴.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3):233-234.

[2]赵宇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1):101.

[3]熊书林.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J].能源与环境,2018(03):111+113.

论文作者:刘钦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论文_刘钦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