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陈玉霞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陈玉霞

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还不够完善,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震严重程度和建筑抗震倒塌能力紧密相连,注重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本文首先对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重要性及其设计思路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与质量。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

房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近年来,房屋建筑施工中,抗震设计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为建筑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者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好建筑抗震设计工作,以充分发挥出现现代建筑设计的优势,以促进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地震灾害是危害最人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结构伤害最人的危害,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困扰众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难题。在人类史上,发生的地震灾害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唐山人地震、汉川地震等。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家、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过多的人和财富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一旦该区域发生地震灾害,其在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不能够完全准确的预测。针对地震这种不确定、危害性的大自然灾害,世界各国的地震工程界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利用现有的抗震思想和技术降低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失。目前,全球90%以上的国家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坚持的原则为“小震不破坏建筑结构、中震建筑可加固、大震建筑不倒”,该抗震原则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很人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由此可见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思路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因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因素很多,所以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会发生改变。由于预测抗震发生的时间很难,而且地震的危害又极大,所以设计建筑物时要全面分析各种因素,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首先,要合理选择建筑物的建筑选址,其设计也要符合要求,不仅要做好建筑物的内部设计,还要采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建筑物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地加固与改进。

2.1选择合适的设计建筑方法

抗震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要对建筑物的刚度进行有效把握,保证建筑物的柱以及墙可以保持非弹性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地震的能量有所损耗,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避免坍塌事件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强化建筑结构薄弱环节

针对于建筑物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必须要准确的控制,建筑物的变形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要保证建筑物的变形能力足够强大,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保证薄弱部位不产生位移。对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度应该合理地控制,提高建筑刚度,避免裂缝出现。

2.3优化抗震设计

要想从整体上优化建筑结构,只从简单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以及特点,首先要有效地把握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以及安全性,再进行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业主的要求,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规则来进行设计。在建筑完成后要针对建筑物的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完善不足。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策略

3.1建筑造型抗震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其体型设计和建筑布局、体量等方面密切相关,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环节。在设计过程中,过分追求美观,导致建筑设计不规则、不对称,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建筑结构因受力不均,容易受到严重破坏。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建筑平面形状的时候,尽量选择规则类型的形状,比如,矩形、方形,坚持对称设计原则,避免建筑结构受到外力拉伸挤压的影响。在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美观性的同时,要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使得抗震性能与美观实用相融合。

3.2建筑平面抗震设计策略

均匀对称是建筑平面布置设计的核心,同时均匀对称也可以更好地呈现建筑物各种空间功能需求。如果建筑墙体、钢构件不对称,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不均匀现象发生,建筑局部墙体乃至建筑物遭到损坏。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设计是建筑平面设计的核心组成元素。在设计单个房间平面的时候,必须准确确定各个房间的面积、门窗位置等。建筑平面组合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集中式、单元式,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平面组合形式。以单元式为例,在优化利用垂直交通的基础上,使各个使用空间有机融合,这种形式大多用于商住楼、高层办公楼。要尽可能把竖向交通设置在平面内,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抗扭转能力等。如果竖向中心在平面外,要尽可能少在转角的地方开门开窗,防止出现“转角效应”。以集中式为例,借助大厅,把各个房间融合,大厅便是其重要的桥梁。这种形式比较适用于商场、展览馆,经常采用大跨度结构、空间网架结构等,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3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抗震设计

在地震发生时,楼梯间、楼层板等都会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楼梯间。楼梯间属于竖向交通空间,具有疏导人流的作用。进行平面布置时,楼梯间不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尽头及转角处。需要结合建筑物结构特点,充分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合理设计楼梯构件。以楼梯和建筑主体结构整浇框架结构为例,需要做好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工作,避免楼梯布置出现不规则现象,要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抗震构造措施,比如,用于其中的梯板要以对应的斜支撑构件为基点合理设计,合理控制梯板厚度。二是:墙柱部分。一旦发生地震,墙柱经常被损坏,非常严重。墙体是建筑结构的核心围护、承重构件,必须全面考虑建筑结构刚度、重量等分布情况。还要保证柱子具有一定的刚度、强度,坚持“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此,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建筑抗震设计工作,以充分提高建筑安全性,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业.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 建材与装饰,2017,22:77-78.

[2]陈思彤.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7,09:82-83.

论文作者:陈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论文_陈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