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主场外交视域下的中美俄三角关系
李 兴
【摘要】 主场外交往往与元首外交、大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活跃,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一带一路”主场外交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也折射出了中美俄三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三位一体。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试金石。
【关键词】 主场外交 中美俄 “一带一路”
主场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
所谓主场外交,就是以东道主的身份展开的外交外事活动。近年来,一些大型外交外事活动在中国举办得比较多,如北京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合峰会、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世界进口博览会,等等,充分凸显了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外交的重要变化和重大成就,展示了国家的实力和形象,尤其是中国自己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自己创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中国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及赞誉。“一带一路”倡议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全球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倡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2019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一次全球瞩目的国际盛会,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规格更高,二是规模更大,三是活动更丰富。“一带一路”是务实的项目合作与战略对接,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是对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的展示,是对区域与全球治理、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力支撑,是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的否定。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事必有因,因必有果。主场外交往往与元首外交、大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主场外交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也折射出了中美俄三角关系。
所谓三角关系,即三个国际行为体、三个双边关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任何三边关系都能构成三角关系,三角关系是高级的三边关系,三边关系是低级的三角关系。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美国是唯一超强大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单项的经济实力都是全球第一,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相对衰落和过于焦虑。人口最多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及发展前景广大。面积最大的俄罗斯经济最弱,但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其在能源经济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无论是中俄还是中美,都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不同的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以合作为主,而中美战略互动关系中竞争的一面在快速上升。反映在中国的主场外交中,即很少能见到美国著名人士、美国高级官员,而中俄元首良性互动。可以看出,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不同,三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作为当今世界的三强,美国既是全球超级大国,也是亚太大国;中俄既是世界级大国,更是亚欧大国。
在轨道连续高低变化的仿真计算中,需模拟在4根轨枕范围,即4.5 m内中间两根轨枕之间高低发生的变化。与轨道单点高低变化的仿真类似,在悬浮架采集的4路间隙信号中取两端的间隙信号2、3进行分析,并根据4路信号计算求得直线度。
“一带一路”主场外交:中俄美三角关系的试金石
冷战时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全面对抗,就经济方面而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平行市场,即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和紧密联系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非常弱小,只能依据中国智慧和外交技巧在两个超强大国之间“夹缝生存”。冷战后,欧洲经济共同体扩大为欧洲联盟;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解散,多年后在苏联部分国家范围内形成新的欧亚经济联盟;而中国已然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和“新丝绸之路计划”(主导者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是冷战后亚欧中心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体化体制机制,集中体现了中俄美三个大国的亚欧大战略,是大三角关系在区域经济、地缘政治和人文地理领域中一个比较集中、具体和突出的表现。
“一带一路”致力于内外联动,亚欧联通,东西平衡,南北并重,义利兼顾,经济优先,文化辅助,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可以提升中国在全球和区域层面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并且能够帮助协调中俄在亚欧区域的战略关系——对接而非冲销,合作而非冲突,具体表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一带一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金融、政治外交关系格局形成一定的冲击。特朗普整合了奥巴马实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希拉里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其特点是先军后经,以军带政。“印太战略”有从南边包抄、围堵、牵制“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嫌疑。中国倡议的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不冲突、不对抗基础上的新型大国关系没有被美国主流社会认可和接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国际话题。作为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个强有力的国际信息源和新闻传播源,与全球市场、世界政治和国内公民权利紧密相关。对中国大型主场外交外事活动,特别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试金石。
“一带一路”主场外交:俄美态度的比较
(1)改善泥饼质量,降低摩阻。施工中提高润滑性能的关键在于通过控制滤失量,形成薄而致密的泥饼。通过加入足量的降滤失剂、封堵防塌剂等,有效改善了钻井液滤失性能,减少了泥饼厚度和渗透性,增大了强度和韧性,从而起到了降低摩阻的效果,在该体系中各种降滤失剂及封堵防塌剂含量为:2%~3%SD-202、2%~3%KFT、3%~5%SMP-1、1%~2%SJ-1、2%~3%SPNH;同时加入1.5%~2%的低荧光磺化沥青粉,加强钻井液的护壁性,降低滤饼渗透率,提高钻井液润滑性,保持泥饼摩阻系数低于0.10。
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更多地将其视为中国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战略。美国官方基本上是忧心忡忡,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会削弱其在亚欧、亚太区域和全球的影响力,甚至会威胁其霸主地位,冲击二战后其主导创立的国际经济、金融制度。事实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发展与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可能不无干系,中国与俄罗斯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与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②也并非完全无关。美国甚至公开反对和威胁其盟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诋毁中国“不透明”,搞“新殖民主义” “债务陷阱”,不断地给中国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制造障碍,不时地冷嘲热讽“一带一路”建设。当然,这可能与美国以商立国,巨商总统特朗普集商人的务实和政客的精明于一身有关。虽然美方对“一带一路”建设持不信任态度,双方贸易摩擦频发,但也不排除在某些具体领域的合作互利。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三位一体。支持、冷待还是反对“一带一路”倡议,赞成、消极还是抵制“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是分析和判断中美俄三角相互关系的全新视角、有效框架和重要指标。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主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试金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防止陷入抽象、务虚的概念之争、理念之辩、框架范式之论。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要重在数量、规模,而且要看质量、效益;不仅要展示中国力量和中国风格,更要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道义;不仅要展示中国硬实力和阳刚之气,更要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和阴柔之美。中国的主场外交,不是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戏台,而是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舞台。 “一带一路”建设是世界的百花园,不是中国的后花院。“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中俄结伴而不结盟,中美对话而不对抗。我们希望,中美俄良性互动,善意竞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由于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给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制造了很大的困难。美国认为,俄罗斯搞欧亚经济联盟的企图是“恢复苏联”,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是俄罗斯大国崛起的跳板;①认为中俄“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是传统地缘政治竞逐,是对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很不以为然。俄罗斯则一方面努力经营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虽然谈不上风生水起,但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也没有烟消云散;另一方面加紧了“向东看”“转向东方”的步伐,争取搭乘中国经济的快车,加强与中国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应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经济制裁没有使俄罗斯屈服,俄罗斯在中国一定程度的帮助下已经大致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当然有内在的刚需,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特朗普傲慢而又冒失的“双拳出击”和“左右开弓”使然。
七年前,岳无影刚当上青城派掌门,出战皖南黑星寨,率人一口气杀了黑星寨上上下下几百人,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孕妇。
“一带一路”建设绕不过俄罗斯。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即“一带一盟”的关系是对接合作,还是相互竞争,俄方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失落、不解、疑虑、担忧,到彷徨地观望、反复地算计、矛盾地煎熬、纠结地徘徊,再到逐渐有所理解、有兴趣、有热情;从并非心甘情愿地接受,到比较积极地寻求对接合作,有所作为。在“一带一盟”数年实践中,俄方有所配合,有所努力,有所保留,有所失望,更有所期望和希望。和平共处、并行不悖、对接合作、积极合作,成为“一带一盟”关系的主流。两国元首在各自主场外交活动中频繁良性互动。普京总统两次以贵宾身份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在这之前也出席了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美元。由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中国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大豆和天然气的力度。2019年两国经贸量继续增长。普京总统在2019年的国情咨文中再次肯定了“一带一盟”对接合作,高度评价中俄平等互利关系是国际事务和大欧亚伙伴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两国构筑了高水平运行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产能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不仅如此,双方还共同推动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展开地方合作、青年交流和高科技合作,扩大能源合作、旅游合作和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亚欧战略和周边战略,是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石和关键,关系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关系到国际经济、金融公正合理新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当然,战略协作的同时也存在善意竞争,即俄方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补和对冲。中俄关系既有弱点和短板,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有待两国进一步深入合作,不断完善。从历史来看,中俄关系本身就是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中发展的,只要中俄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政治互信,遵循已经达成的各方面共识,未来中俄关系前景可期。
也许是这种跨语言的学习影响了拉加德的母语,她在法国南部的艾斯克普罗旺斯政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一心从政,到有“政治家摇篮”之称的巴黎政治学院的国立行政学院进行预备学习,但两次硕士考试都没能通过。这个挫折改变了拉加德的人生走向,她转而在巴黎第十大学攻读法律,并考取了英语和商业法双硕士学位。“当时我确实想进巴黎政治学院,但现在我丝毫不遗憾学了法律。失败使我转向,使我有了其后25年的独立生活,给了我非凡的运气。”拉加德后来回忆说。后来她的发展,也证明她改在商场上扬名立万后杀回来,相比一步步在政坛上惨烈打拼,可谓捷径。
【注释】
①王晨星:《美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认知与对策分析——兼对俄美关系的若干思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②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国针对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战略。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日本时第一次完整地介绍了他的“印太战略”,即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团结美国在该地区的大小盟友,以美国为首,核心国家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地理上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呈一个包围中国和亚欧大陆南部的封闭的弧形。“印太战略”的目的是加强美国与该地区盟国间的联系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削弱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俄罗斯的影响力。“印太战略”的特点是先军后经,以军带政。笔者认为,虽然从概念用词来说,“印太战略”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希拉里倡议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不同,但一定程度上还是囊括了后两者的框架,并意欲进一步整合、扩大和加深。日本可能是“印太战略”最积极的帮手,但也未必愿意与中国直接对抗。印度的地位虽然得到提升,但也未必甘愿卷入地缘政治之争,为美国所利用。截至目前,“印太战略”的顶层设计还不是很成熟,主要内容还不是很具体,机制远未完善,效果和前景尚不明朗,有待继续观察。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博导,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中俄全面合作研究”(项目编号:16ZDA040)和一般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BGJ039)阶段性成果】
责编/刁娜美编/杨玲玲
标签:主场外交论文; 中美俄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论文;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中心学术委员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