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绩效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规模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大规模投资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外部效益明显。大规模投资项目涉及的领域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共同需要,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征,表现出一定公共物品的属性。二是建设周期长。三是规模大,不以营利为目的。针对这些特点,在构建大规模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大规模投资既会影响特定区域范围内的资金拉动效应,也会影响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因此,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对象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而且包括具体项目单位。评价内容既包括政府部门管理活动,也包括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包括投资资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内容。
(二)评价标准具有综合性。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衡量经济效益要用价值指标,而衡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难用具体数量简单概括,需要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三)绩效评价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一般而言,大规模投资计划建设周期长,计划绩效往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出来。因此,评价计划绩效情况如果仅评价当期直接绩效,不关注后期绩效,容易导致评价结论片面性。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有必要进行追踪评价,持续评价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情况。
(四)评价方法具有灵活性。评价计划绩效情况,可以采用传统的、通用的评价财务指标方法,也可采用因素分析法、公众投票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
(五)评价结论具有建设性。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评价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评价计划绩效情况最终目标还是为了揭示影响绩效发挥的因素,向项目管理单位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绩效水平。
二、构建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从大规模投资计划单个项目、某一行政区乃至整个国家总体绩效情况等不同层面,客观评价大规模投资计划预期目标实现情况、项目实施效果、计划实施效果、项目管理情况及项目可持续状况等。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应注重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既要从微观层面评价单个项目绩效情况,又要从宏观层面评价计划对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影响。
(一)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分类
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分为关联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合规性六类指标。
关联性主要评价项目选择与国家产业政策、部门相关政策及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致程度,重点关注各级地方政府参与程度,是否制定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贯彻落实方案、项目管理制度等。
经济性主要关注大规模投资计划项目立项决策科学性和项目执行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问题两个方面:一是关注项目决策过程,评价项目决策科学合理性;二是关注项目执行过程,评价项目执行的经济性,关注是否因建设程序不合规、项目支出不合理导致投入增加问题。
效率性主要关注实施大规模投资计划产生结果与投入资金之间的关系,是否以最小投入取得一定产出或者以一定投入取得最大产出,计划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效果性主要关注大规模投资计划单个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程度和实际产生效果,以及大规模投资计划总体预期目标实现情况。
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评价大规模投资计划单个项目建成后的管理情况、运营资金积累情况、项目盈利情况,以及影响项目效益持续发挥的因素。
合规性主要关注大规模投资计划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单个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关联性指标
与国家发展政策相关性。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价项目与国家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政策的相关程度。
与产业发展政策相关性。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价该项目是否与国家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政策的相关程度。
与地区发展需求相关性。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评价该项目在地方发展规划中的优先程度,主要关注该项目建设是否能够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经济性指标
项目立项科学性。评价项目立项依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有关预测是否客观可行,项目审批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存在利用已经完工项目重复申报、编制虚假材料申报、同一项目重复申报等方式套取政府补助性资金问题。
项目支出节约(超支)率。该指标反映项目建成后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的对比关系,关注项目是否达到支出最小化。该指标为正,表明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项目支出经济,指标越大,经济性越好;该指标为负,表明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支出不经济,指标绝对值越大,越不经济。计算公式为:
资金损失浪费率。该指标反映由于项目决策失误导致建成后部分设备不适用、支出控制不严造成不合理支出增加、管理不善造成材料损失浪费等问题的金额占项目实际支出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项目损失浪费金额=建成后不适用设备支出+不合理支出+损失浪费材料支出
管理费用率。反映项目各级管理单位管理费用总额占项目实际支出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越低,说明直接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支出所占的比例越大,项目间接支出越小,经济性越好。计算公式为:
3.效率性指标
配套资金到位率。该指标反映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到位的项目配套资金占应到位配套资金的比率。该指标越低,说明项目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越差,资金越没有保障。计算公式为:
资金使用率。该指标反映项目实际支出占可用资金的比例,可以分为年度资金使用率和综合资金使用率。年度资金使用率反映某一年度项目实际支出占可用资金的比例,综合资金使用率反映截至绩效审计评价时点项目实际支出占实际到位资金的比例。资金使用率越高,说明项目用款进度越快,建设效率越高。计算公式为:
工期计划完成率。该指标反映项目实际建设工期占计划工期的比例,比例越高,效率越低。计算公式为:
设备使用率。该指标反映设备负荷程度,一般用设备平均年度运行时间占设计年度运行时间的比例,或者设备实际运行能力占设计能力的比例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项目运营成本超支(节约)率。该指标反映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运营后,日常运营成本超出(低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计划运营成本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4.效果性指标
投资完成率。该指标反映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占项目概算投资总额的比例,在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不超过概算的情况下,比例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计算公式为:
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该指标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建设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实现情况。大规模投资计划涉及多种类型,不同项目侧重点不同,重点关注的目标实现类型也存在差别。如果我们用表示建设目标实现程度,表示经济目标实现程度,表示社会目标实现程度,表示环境目标实现程度,则可以用以下公式综合评价各项目标完成情况:
其中,(i=1、2、3、4)为权数,表示具体某类目标的重要程度,即具体某类目标对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程度,并且,大小需要根据项目类型、项目总体目标、项目具体目标来确定;的具体数值需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某项目标实现程度来测算。
5.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项目管理状况可持续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管理责任是否明确、产权是否清晰、管理维护人员是否专业化,是否能够从制度和技术层面上保证项目得到持续运转。
项目财务状况可持续性。该指标通过对比项目取得收入、政府对该项目的补贴和项目运行成本,评价项目能否维持正常运行。评价项目财务状况可持续性可以采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种方法,绝对指标为项目年积累资金,相对指标为项目成本收入百分比。计算公式分别为:
项目年积累资金=项目年收入+政府对该项目的年度财政补贴-项目年运行成本
在不考虑大修理的情况下,如果项目年积累资金≥0,说明该项目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即从财务角度上来看,该项目在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情况下,能够处于不亏损状况,年积累资金越大,项目财务可持续性越好,出现大修理和部件更换时越有资金保障。
6.合规性指标
项目支出管理不规范问题所占比重。即检查发现的项目支出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占项目实际支出总额的比例。该指标越高,说明项目支出合规性越差。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违法违规问题所占比重。即检查发现的部门违法违规问题金额占部门基本支出的比例。该指标越高,说明部门预算执行的合规性越差。计算公式为:
(三)某一区域或全国范围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关联性指标
该指标主要评价各级政府是否及时调整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发行地方债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等政策措施;评价各级政府是否增加了政府投资力度,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等措施;评价各级政府是否按照大规模投资计划的总体要求调整投资方向,合理安排当地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将资金主要投向了棚户区改造、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改造、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
2.经济性指标
可行性论证充分项目比重。根据某一区域内符合可行性论证要求的大规模投资计划项目占该地区全部项目的比重,评价可行性研究科学性,符合可行性研究要求的项目不包括高耗能项目、高排放项目、投向产能过剩行业项目、重复立项项目及虚假立项项目。计算公式为:
地区项目投资节约(超支)率。反映某一区域大规模投资计划项目建成后实际投资总额与计划投资总额的关系,评价计划是否达到支出最小化。计算公式为:
3.效率性指标
配套资金到位率。在统计某一区域大规模投资计划全部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基础上,调查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客观评价地方政府配套责任履行情况。计算公式为:
项目按期开工率和项目按期完工率。大规模投资计划项目能否按时开工、能否按期完工,直接影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际效果。计算公式为:
项目验收合格率。通过比较验收合格的项目数占项目总数的比例,评价项目实施情况。计算公式为:
4.效果性指标
保增长效果。主要关注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实施是否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减少了当地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或者改善了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该指标需要利用当地统计部门年度统计结果。
促就业效果。主要关注大规模投资计划实施新增区域就业人数,包括直接增加就业人数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
公共设施(经费)增长率。通过比较大规模投资计划实施前后区域农村公路里程数、污水处理能力、人均绿化面积、饮水安全人口、人均教育经费、人均医疗保险经费等增长情况,客观评价大规模投资计划社会效果。计算公式为:
5.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项目配套制度情况。为保证大规模投资计划建成项目持续运转,各级政府是否制定了项目设备管理制度、项目技术支持办法、项目产权制度、项目水电气供应保障措施等,从制度上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
项目财政补贴制度。各级政府是否将项目运营经费差额列入财政预算,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从资金上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
6.合规性指标
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项目比。主要评价大规模投资计划在某一区域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例。如果一个项目违规问题金额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占到该项目投资总额50%以上,我们把该项目视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项目。计算公式为:
资金被挪用项目比。主要评价某一区域大规模投资计划存在资金被挪用的项目占该地区全部项目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三、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决策,提出了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宏观政策目标,实施了扩大政府支出的大规模投资计划。以这一大规模投资计划为例,讨论上述指标体系的运用问题。第二部分所述的六项指标,假设各项指标分值之和的满分为100分,其中,前五项指标为基本考核指标,每项指标占20分;最后一项指标为附加性指标,占10分,作为绩效评价加分因素或者抵减因素,调节考核结果。
1.关联性评价。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大规模投资计划实施情况总体比较好。大规模投资计划整体绩效相关性评价得分为满分20分。
2.经济性评价。笔者经过调研,参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赴各地检查情况、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情况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接受《中国人大》记者专访情况等资料,笔者对大规模投资计划总体经济性绩效评价得分为15分。
3.效率性评价。经过调研,参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笔者对大规模投资计划效率性评价得分为15分,其中,配套资金到位率扣分4分,项目按期开工率扣分1分。
4.效果性评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笔者认为,中央实施的大规模投资计划非常及时,效果非常明显,为中国经济尽快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大规模投资计划效果性评价得分为满分20分。
5.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笔者对大规模投资计划可持续能力评价得分为10分。
6.合规性评价。
目前,大规模投资计划尚处于实施阶段,审计署对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情况的全面审计调查也尚在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大规模投资计划总体合规性评价尚难以进行。
总的看,考虑到国家成立专门小组对大规模投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大规模投资的规范性必定会较一般项目有所提高。合规性评价的得分一般应在10分左右。
因此,运用本文设计的大规模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进行评析后,我国大规模投资的绩效水平约在90分的水平上,绩效非常理想。这个结论也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据披露,我国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7%,其中,大规模投资拉动了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2.3%。
标签:项目目标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绩效考核指标论文; 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计划论文; 资金计划论文;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投资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