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成本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述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知识、信息、教育投向了更加关注的目光,新一代的远程高等教育在政府部门的强劲推动下,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不少高校看好远程教育,但不管是政府还是学校面对巨大的技术设施投入和有限的教育经费, 都拿不出足够的资金作为远程教育的初期投入。网络时代带给远程教育美好的前景使商家和学校又不甘坐失良机,部分高校借助企业,部分高校在条件欠成熟的情况下仓促启动。企业投资的远程教育必然在利润最大化和保证教育质量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致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出现裂痕,濒临分道扬镳;企业在对投资回报产生失望甚至于损失惨痛的情况下开始抱怨政府主管和学校的保守和无情;仓促启动的高校也在短期内缺乏各方面服务支撑体系,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办学效果。以致于使具有灿烂未来的蓬勃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出现了来自于社会各界的褒贬不一的两种声音,甚至于在2005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有两份致公党中央的提案,足以表明远程教育的问题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在教育技术学术界缺乏对远程教育的技术经济分析,导致企业在不了解远程教育的投资成本结构和回报周期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主办高校甚至于政府主管也在无成熟理论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笔者根据亲身经历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6年来的艰辛历程,探讨了远程教育的成本构成,分析了各成本项的构成依据以及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引入了质量监控结果形成的修正系数并分析其对成本产生的影响。本文从人员经费成本、资源建设成本、 资源发送成本和质量监控成本四个部分进行分析描述,最后对成本效益进行了概要分析。
远程教育总成本一般包括两部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基本不随学生人数或教学中心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部分成本。而可变成本随学生人数或教学中心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注:Dr.Tony Bates.Financial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to Support Online Learning.)。
固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10%~20%,包括日常运行、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环境、校舍、维修水电、固定资产管理、招生管理、收费管理、人员培训、职工福利、工作会议、学术活动等,这些成本虽与学生人数也有间接的关系,但在规模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影响不大。
可变成本是学生人数的函数,成本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基本分割成以下4部分:人员经费成本,资源建设成本,资源发送成本,质量监控成本。
二、人员经费成本
人员经费成本是直接或间接参与特定部门远程教育的全部教学、教学管理及学生服务等人员的经费(兼职人员可折合成当量专职人员进行计算)。校外学习中心不仅物理位置相对较独立,在承担功能任务上也较明确,在不少研究成果中,常把校外学习中心作为独立功能部分加以描述和分析,但在成本分析时,其成本应纳入全网成本进行功能分割为妥。因为由于不同的学校与校外学习中心承担的教育职责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国教育现实条件下,主办学校与校外学习中心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并按比例分成学费,分成比例一般在20%~50%不等,也就是说,校外学习中心根据自身条件可承担的工作量一般在20%~50%,因为校外学习中心不能承担的部分要由主办学校来承担,所以校外学习中心产生的人员经费归并在总人员经费中计算。这部分人员经费包括校外学习中心聘用的兼职教师和参与学生学习环节的服务管理等,因其多半是兼职人员,在进行计算时应折合成专职人员统一考虑。
在预算人员成本时,我们需做一些设定。
师生比:在学生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利用师生比可以确定当量专职教师数,一般按照国家教育部指标,参照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学,再考虑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及不同的学科的区别,一般全日制为1∶20,非全日制取1∶20×10。当然,这些设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合理的师生比是保证基本教学要求和质量保障的主要因素,也是计算成本的重要依据。
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比:教学管理人员包括主办学校和校外学习中心在内的专职当量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人员,远程教育的非全日制教学中,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人员在很多情况下都未严格区分,如在校外学习中心常常是一兼多职。我们假设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比=1∶2。
考察周期:在进行成本分析时,某一年的费用不能说明问题,要考虑几年的均值,我们取4年作为考察周期,这也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培养周期。
按照以上设定计算出所需人员,那么每年的人员经费成本应为:人均年收入标准×人员数量。
在一个考察周期(通常为一个培养周期,比如4年)内,投入的人员经费或称教学经费还应该与教学质量有关,教育质量可按照质量评估结果得出经费修正系数r[,x],如果第一年评估结果为80分,其修正系数r[,x]为20%,因此考察期内年均教学成本为:
TC[,teac]=(TC[,1]+∑[,i=1-n]TCi(1+r[,xi]))/n
修正系数的产生是由于质量评估未达到满意的结果所致,理想的满意结果是100分,如果由于辍学率过高,按期毕业率过低,教学中心管理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都会引起综合评估分数低,那么就要在第二个年度投入更多的费用来改进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包括聘请更多的工作人员、加强对人员的在职培训、聘请高水平教师或更换人员等都会发生新的费用,因此新增费用取决于质量评估结果或修正系数。一般来说评估将每年进行一次,可以是专家评估或自我评估,无论是专家评估还是自我评估都可以作为修正成本的依据。
三、教学资源建设成本
在远程教育中,该部分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0%~30%。资源建设成本定义为以非实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纸介、电子、音像等多种形式),包括教材建设、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后两项是资源建设的主要成本,该部分成本会间接地与学生人数有关,比如课程的数量与专业设置数量有关,专业数量与学生人数有关。课件制作在技术上发展很快,早期的课件只是教师的视频录像带,或视频VCD,这类的课件要求存储容量大,制作简单且成本低,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技术人员的参与度不高;第二代的课件利用专用制作软件, 开发的是具有文本、图文和动画效果的单机版课程软件,这类课件制作要依赖于专用软件,要求制作人员熟悉软件,要编制详细的脚本,制作成本较高;第三代课件是基于互联网络可以点播的多媒体课程软件,这类课件要求存储容量大,点播课件要有足够的带宽,教师和学生可以有简单的互动,制作成本相对较高;第四代课程软件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更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可控性,与教学平台的应用为一体的课程软件。不管哪一种课程软件,一般制作过程是:教学内容由授课教师或教学组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原创设计,由熟悉网络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师与技术人员共同制作脚本;制作过程一般依托专门的技术制作队伍以独立立项完成。课程软件的成本除考虑设计、制作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外,还要考虑课件的数量、版本更新的频度、媒体的类型等因素(capper and fletcher,1996),这些课件从媒体形式上看可共享性很强,但由于课件的内容取决于专业、学校以及教师本身的知识和能力,除少量经典基础课程之外,很少有学校采用外校开发的课件,尤其是远程教育的启动阶段,开发课程软件是主办学校的一项急迫的任务。
我们可以将课程资源建设成本用下式计算:
TC[,course1]=N[,c1]C[,m1]+(N[,c0]C[,m0]r[,c0])/f
式中N[,c]为当年新增制作课件的数量,C[,m]为每门课程的开发制作成本,r[,c]为学生对课件的不满意度,f为修订频度,一般将三年作为标称值,而式中的取值取决于满意度,N[,c1]C[,m1]为当年资源建设成本,(N[,c0]C[,m0]r[,c0])为前一年度的成本修订量,(N[,c0]C[,m0]r[,c0]
)/f为修订分摊量。比如,当年新开发课程20门,每门平均10万元人民币,N[,c1]C[,m1]=200万元,前一年课程也是20门,每门平均10万元,学生不满意度平均为30%,修订频度f=3年×70%=2.1年,(N[,c0]C[,m0]r[,c0])=20×10×0.3=60万元,分摊在两年的(N[,c0]C[,m0]r[,c0])/f=30万元,N[,c1]C[,m1],当年资源建设总成本TC[,c1]=200+30=230万元。在一个考察周期内年平均投入成本为:
TC[,course]=(∑[,i=1-n]TC[,coursei])/n……n=4
四、资源发送成本
该部分成本是用于将资源交付到学生手中的所有成本,包括一次性投入成本和日常性成本。一次性投入成本主要是实时教学技术设施,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升级、应用;日常性成本主要指网络数据维护、相关技术支持等。网络技术设施在远程教育启动阶段投入成本相当高,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可选择用于网络教育的技术手段、组网形式也越来越多,本文不花更多的篇幅去描述技术设施的种类和功能以及选择的依据,而只关注于其成本。早期的远程教育如广播、电视以及近几年使用的广播式卫星系统,这类技术随学生人数的增加的费用比较建设和发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有的研究成果将这部分成本归在固定成本中,本文将其归入到可变成本中,原因是广播、电视以及近几年使用的广播式卫星系统成本随学生人数增加的程度虽然比较建设和发送成本较小,但其发射功率强度、覆盖率、接收端设备的购置等毕竟还是与站点数量有关,本文也将此成本作为可变成本。对全交互式的宽带教学系统技术成本虽与学生人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与校外学习中心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校外学习中心要保证一定的规模,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每年一个专业的招生规模不能低于50人,这也就意味着与学生人数有间接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系统使用了经济灵活易于扩展的INTERNET技术,使用INTERNET技术投入成本随学生人数和校外学习中心的增加呈非线性、离散式的增加,比如每建立一个校外学习中心,在规模一定时,要建立独立的镜像的网站。对主站点来说,当访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要更换新的服务器、更换升级课件库和资源数据库、租用足够宽的网络线路来支持学生大并发量的访问等。
不管哪种技术设施,其单位成本(总技术投资/学生人数)是衡量规模效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随学生人数增加而非线性地递减,只不过广播、电视及广播式卫星方式较之其他技术设施其递减的幅度很大,即在学生人数较多时呈现大的规模效益。
在进行技术设施的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技术设备的折旧摊销年限,通信设备一般为5年,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该周期在逐渐缩短,比如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平均2~3年就要更新换代。
除一次性教学技术设施的成本外,日常性与资源发送相关的成本还有:
纸介的教材、教学资料、印刷、邮寄;光盘的刻录、复制、征订、发送;课件库的建设、维护,点播课程的技术支持;相关教学教务资源的数据维护,如作业交付、考试成绩的录入、查询;教学平台的开发、维护、技术支持;学生技术服务支持;未来移动学习中与移动公司的数据接口和数据维护;其他不可预见成本。
令平均每年发送成本为:
TC[,send]=TC[,send1]+TC[,send2]……+TC[,sendn]+TC[,other]
式中TC[,sendi]是采用不同技术设施时的分项成本(如果多种技术同时采用),每个分项投资的确定都与学生规模有关。
TC[,sendi]=TC[,0]/N+TC[,0]×10%
TC[,0]为初期投入,N为技术设施的生命周期,该生命周期不仅与技术本身的可用性有关,还与质量评估有关,即与学生使用这种技术手段的分项满意度有关,满意度越高,在技术可用性的基础上,生命周期越长。TC[,0]/N为每年分摊量,TC[,0]×10%为平均每年的回报成本(未考虑通货膨胀率),其含义是:利用企业资金投入,每年的成本除还回成本分摊量外,还要考虑企业每年应有10%的回报率,如果是国家或学校投资,应考虑将该费用用作发展基金(如管理费,研究项目,设备更新等)。TC[,other]是以上描述的日常性与资源发送相关的成本。该部分在计算时可以根据技术支持人员的数量,按年薪计算。
五、质量监控和管理成本
这部分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考试管理的成本,另一部分是质量评估的成本。
1.在以上分析中,由于日常管理很难量化度量,我们视人力的投入量,即用人员经费来计算,而课程考试对分布较广,规模巨大的远程教育的管理不堪重负,不但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到整个办学质量,因而我们将课程考试单独列入质量监控和管理成本。不少学校已经采用第三方监考方式,不仅保证考试的公正性,而且可以将考试管理的成本单独计算。用于考试的成本(包括考卷的印刷、邮寄、监考、差旅等)为:
TC[,test]=TC[,course]N[,student]N[,course]
式中TC[,course]为每位学生每门课程的考试成本,一般在15~30元之间,经费的差异与学生的集中程度有关,比如监考人员的配备与考场的大小有关(一般要求每30人一个考场),差旅费与考试时间的集中程度有关;N[,student]为参加考试学生数,N[,course]为参加考试课程数。
2.质量控制管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周期中,应该是一个正反馈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机制才能保证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质量监控管理应在相关数据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比如招生市场数据分析、生源状况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习效果分析、辍学率统计分析、毕业率数据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对课件使用的满意度、技术手段效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数据的获得可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工作会议收集,实地走访调查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数据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质量评估,对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合格率评估,对主办校总体办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数据的统计要经常性地做,评估工作要定期进行,评估采用自评估,专家评估,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评估结果反映在相关成本中,并对其产生影响。比如某门课件如果花较短时间,但质量不高,学生满意度较差,尽管初期投入较少,但具有较低的修订度,所以平均成本很高。再如一个校外学习中心由于服务支持不到位,评估分值低,学生辍学率高,按期毕业率低,也会对总体成本效益产生影响。
六、成本效益分析
以上我们将影响远程教育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而成本效益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平均成本。实际上,影响学生平均成本的还有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费用是学生自己负担且比较难以估计的成本。本文所涉及的平均成本只与教学运行部门所支付的成本有关,该成本直接影响投资计划、经费预算等。
对主办校而言,产生的效益可以是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以是直接用货币形式体现的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可以体现在对新的教育市场的影响,学校在国际国内的声誉的影响,加速教育市场推进的时间等(注:Silvia Bartolic-Zlomislic and A.W.Tony Bates,Investing in Online Learning:Potential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我们将以上考察期的年平均总成本除以开始假设的年均在读学生人数(4年在读人数的均值),得出学生平均成本,即:
TC[,total]=TC[,fit]+TC[,teac]+TC[,course]+TC[,send]+TC[test]
生均成本=TC[,total]/N,N为学生人数
按照假定的学生人数和国家规定的物价标准,可以计算出总收入,得出盈亏点的在校学生人数。
在进行成本预算时,也许生师比,教管比未达到规定要求,建议仍按此要求预算,因为生师或教管比的指标的选定是经过多年来教学实践对教学质量要求得出的,也许暂不具备指标所要求的专职人员,但当量数字的含义是主办学校要拿出支持等量专职教师或工作人员相应的经费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成,在许多研究中专职和兼职的比例也是有要求的,专家认为要保证一定的专职人员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质量。如果在经费上付出了高成本,但由于专职工作人员不足而影响教学质量将在质量评估中体现,在下一年就会付出额外的成本来补偿由工作人员不足造成的损失。
开展远程教育是技术进步的必然,是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为了节省成本。分析远程教育的成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使远程教育降低成本,而是为了使投资者对投资远程教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育运行部门有更清醒的认识。本文分析由于质量问题会给成本带来正反馈的增加,只是可量化的经济影响,而带来的社会影响是不可用货币价值来估量的,有时会对一个学校的声誉产生巨大的影响。
七、结论
本文从远程教育微观经济学出发,提出了远程教育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及其成本的分类,成本的结构。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大部分组成,文章重点分析了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可以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人员经费成本、资源建设成本、资源发送成本和质量监控成本。在人员经费成本,资源建设成本,资源发送成本中引入了质量因素,提出了由质量引起的修正系数及其对成本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