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也应“抓大放小”——兼谈建立企业集团统计制度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抓大放小论文,统计工作论文,也应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是把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分为两类即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活动单位,以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作为确定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的基本条件。依然执行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的统计调查方法。从理论上说只要一个企业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就应该独立上报全套统计报表。且在其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所在地原则”,即企业按其实际所在地上报给相应的统计管理部门。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制度显现出许多弊端。
1、目前,全国产业单位数量激增,到1996年底,全国已有产业单位630万个,这还只是为统计部门所掌握的数字。如此众多的单位要通过统计部门一层一级地将数字收集并汇总上去,首先及时性就很难保证;而且,如此众多的数据,统计部门无法一一核实其准确性;加之在层层汇总过程中,数字受人为干扰因素增多,到最终数字汇总出来后,失真度较大。
2、对填报单位,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有些企业关停并转变动频繁;有些企业管理落后、核算基础薄弱;加之业务人员素质不高,也很难填报准确完整的统计报表。即使在一些统计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里,许多领导人也是把上报数据作为企业对政府应尽的义务来对待。这就导致许多企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些企业根本不设统计,随意指定一个人应付报表了事。
3、随着经济发展,企业间的兼并、联合、跨行业经营日趋频繁,出现了同一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成份并存,同一企业生产不同行业产品的现象。依然按现行统计方法,这些企业经济类型、行业类别都很难确定,最终汇总出来的分组数据势必与真实情况有较大背离。
4、有些企业为了经营目的需要,用现有企业存量投资设立一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从统计方法制度上讲,这些子公司与其母公司应作为两个企业分别统计。但是许多企业分立后仍在一处,资产、人事、水电气等能源,包括建筑面积等根本无法分开。于是,有的企业便采用“实用”原则,根据需要想分就分,想并就并,导致方法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混乱。
5、目前,企业普遍重视资本运作,企业间相互控股参股更是司空见惯。母体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以较少的资本和无形资产控制运行较大的资本量,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如一些名牌企业将资本和技术注入同类企业,使其成为自己的加工基地或配套厂家;再如一些位于市中心的企业将处于黄金地段的厂房用作第三产业,而将车间搬迁到郊区,郊区政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成立独立的联营企业。一个大企业下面往往有许多这样的联营企业。有些大型企业的主体部分最后只剩下一些管理人员及用于管理的资产,或者只剩下三产部分。实际上,企业的资本扩张是企业规模的扩大,但按现行的统计制度却表现为母体企业的萎缩以至消失,统计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6、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企业都是融金融、贸易、产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而我国现行的统计方法将大型企业集团人为地割裂成一个个小企业,无从体现我国大型企业的规模,统计不能与国际接轨。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年报中增加了企业集团报表,但由于其与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没有定报基础,执行过程并不尽如人意。如规定统计到紧密层,即控股和相对控股公司。但对“相对控股”却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认为占“相对多股”就行。如某公司由9家单位出资,投资额较大,如果仅因为某家单位出资比例比其他单位多几个百分点,就将其归其名下,显然不合理。由于统计范围、统计口径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导致各集团间重复计算现象十分严重。
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思路
针对现行制度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统计制度改革也应采用宏观经济管理的办法,“抓大放小”,变全面调查为重点调查与科学推算相结合,同时,建立企业集团统计制度。
所谓“抓大”就是统计部门集中力量紧紧抓住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要求他们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及设备,搞准每一笔数字,必要时统计部门可以派出人员进行蹲点,实行直线领导。在取得准确数字的基础上再辅之以科学的推算,从而得出全局数字。
所谓“放小”也不是对一些小型企业不闻不问,而是强化统计单位行政登记制度,密切注意企业的产生、发展、消亡,要求他们上报主要的年度指标,而免报其定期报表。“抓大放小”的可行性在于:
首先,新《统计法》的颁布实施为改革提供了依据。新《统计法》第二章第十条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抓大放小”是抽样调查的一种,新《统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抽样调查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改变了过去认为只有全面调查才能取得完整准确数据的观念。
其次,“大企业”呈高度偏态分布使“抓大放小”成为可能。
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局,社会经济资源逐步向大企业集中。如1996年底,全国电子行业共有3417家企业,而其中前一百家企业销售收入已占到72%;再如南京市共有13246家企业,而其中熊猫电子集团公司一家产值已占6%;客观地说,大型企业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且大型企业一般来说统计基础较为扎实,各种管理制度较为健全,领导对统计工作也较为重视,可以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抓大放小”有利于统计主管部门集中力量,依据“大数法则”,抓住统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
最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抓大放小”提供了可能。
“抓大放小”是以大型企业数据为依据,合理推算全盘数据。这样,势必涉及到具体的推算方法及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一些复杂的运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统计人员的努力特别是经过第三次工业普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并已输入微机,以此为依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及变动趋势,从而为确立科学推算方案提供可能。
三、“抓大放小”的具体实施办法
实施“抓大放小”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填报企业名单。许多地方目前已实行统计行政登记制度。应强化这项制度,以法规的形式,督促企业在进行工商登记的同时必须进行统计登记,并每年进行年检,以追踪企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以一项或几项指标为基准,绘制企业分布图,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一个基准数,在此以上企业为填报企业。笔者倾向选择“销售收入”和“从业人数”两项指标为基准,因为这既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规模及效益情况,而且稳定性较好,同时以销售收入确定企业规模及发展状况也符合国际惯例。在确定填报企业名单时既要注意其代表性,要能反映经济发展趋势,又要注意企业数不宜太多,否则便失去意义。
2、建立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许多大企业都是一些多法人的企业集团。在确定企业名单时,必须注意企业间资产关系,凡是由主体企业投资的“子公司”、“孙公司”都应由母公司合并统计。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控股和相对控股问题。“控股”是指企业占股51%以上;“相对控股”是指占有绝对大股并拥有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权。控股和相对控股企业也应由母体企业合并统计。除此以外的参股企业只应将其投资计入投资损益。这里还有一个异地投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资本流动成为必然。客观地说“投资环境”只是一个条件,效益的产生依赖于资本和管理,所以说异地投资也应由投资企业按控股情况合并统计。改变原来那种在谁地盘上归谁统计的原则。具体计算某地区数据应是本地企业加本地投资在外地企业减去外地企业在本地投资。也就是以资产所有权为纽带,划分企业归属。
明确统计范围后,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可能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项产业并举的现象,这就需要改变目前的基层报表格式,代之以综合报表,由企业集团直接进行分组。同时在企业中建立综合统计员负责制,由综合统计员负责各项报表的数据平衡。
3、在确定填报名单后,统计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重新修订统计报表,同时化大力气帮助企业整顿统计基础工作,收集各项数据,而不能象过去那样坐等企业数据上门。实际小,实行“抓大放小”后,统计部门在统计工作上已和企业连为一体。
4、试行合理的推算方案。“大企业”数据汇总出来后,可以说基本上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动态,但要反映全局的数字,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推算。这主要可以根据以往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趋势进行推算。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各市抽取样本汇总后推算出全市数据,再汇总到省、国家,优点是推算较为准确,缺点是环节较多,推算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另一种是国家直接抽取样本,汇总后推算,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是各地还要重新计算本地数据,带来重复劳动。哪种方法更好,有待实践检验。
5、要注意的是“抓大放小”必须与定期的普查相结合。同时密切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及时更换。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项、重点调查,调整推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