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建设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_公共财政论文

公共财政建设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_公共财政论文

公共财政建设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和谐论文,公共财政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财政是公共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体。财政公共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财政公共性和阶级性的对立冲突往往危及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是阶级矛盾妥协、调和的产物,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

公共财政的缺失和扭曲必然放大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一旦和行政权力相结合,往往导致公共权力异化,公共资源配置错位,既背离市场规律,又违背政治道义,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情形比较普遍。一些地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名,大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政府工程”,大手大脚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而对许多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该办不办;用计划经济的思想继续大包大揽,财政资金过多地投向生产性、盈利性的领域,政府大搞“招商引资”、大办“官商”企业;随意肢解公共财政职能,变相减免税,越权违法制定减免税政策,财政支出搞暗箱操作,转移支付不规范,导致“跑部钱进”屡禁不止。凡此种种,放大了市场失灵和缺陷,并导致政府公共财政“失灵”,放大了社会矛盾,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了巨大的不平衡,甚至危及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公共财政建设和完善的途径是实现体制转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就是要由“官主财政”向民主财政转变;由“自养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由建设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的转变。

1.按照公共财政目标和范围的要求,实现“全能财政”向“有限财政”的转变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集于一身,宏观、微观一手包揽,从而形成了“全能政府”和“全能财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私人产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则由政府财政配置资源。这就要实现由“全能财政”向“有限财政”的转变,国家和政府避免“越位”、“错位”和“缺位”,把有限财力集中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

2.按照公共财政公共选择的根本要求实现“官主财政”向民主财政的转变

财政是一种“政”,即以政策为依据的理财活动。财政政策是政府收支活动的基本依据。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政策既体现着全民利益的最大一致性,又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对各种利益矛盾的调和,因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选择不应是少数官员拍脑瓜,主观决断的产物,而应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公共财政的目标、范围、收支结构、实施过程,都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3.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在支出结构上实现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变,由“吃饭型财政”向公共财政、服务型财政的转变

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是财政政策和政府性质的体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还有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建设支出比重过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支出不够;群众称之为“建设型财政”;二是公共服务支出结构中用于政府自身运转的比重过高,群众称之为“自养型财政”,而真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比例不足,这就严重侵蚀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

从公共财政的公共性要求出发,从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要求出发,从执政党的阶级地位和根本宗旨出发,实现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财政的转变,实现“吃饭型财政”向公共服务财政的转变刻不容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按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需要作为支出的重点,让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标签:;  ;  ;  ;  

公共财政建设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_公共财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