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实验组治疗后HR、RR、PaO2、PaCO2与p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HR、RR、PaO2、PaCO2与pH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哮喘的发作,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5;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081-02
Effect of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severe asthma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Zhang Lin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716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severe asthma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86 cases of severe asthma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April 2015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4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o observe the effec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93.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7%(P<0.05).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RR, PaO2, HR, PaCO2 and p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reatment before ,The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Conclusion:The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severe asthma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effect of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attack of asthma,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words】Severe asthma;Respiratory failure;Emergency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
重症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支气管疾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当患者发作期间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导致自发气胸、肺不张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甚至造成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通过有效的急诊治疗对降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对43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了急诊方案治疗,获得暴利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WHO提出的关于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58.6±2.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59.2±2.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照组氨茶碱、细胞膜稳定剂、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平喘,祛痰,吸氧,解痉,抗感染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常规支持。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急诊治疗方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给予患者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工作模式为S/T,吸气始压6mmH2O,并逐渐上调至12~18mmH2O,根据患者舒适度为参考,保持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6次,氧浓度35%~45%。患者通气每天在6h以上,严重者可全天通气。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当治疗后患者喘憋症状未缓解,呼吸困难加重,因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转移患者到ICU。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临床指标(HR、RR、PaO2、PaCO2与pH)。临床疗效评价[3]:(1)显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相关临床指标恢复正常,并且能够独立的生活;(2)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临床指标显著改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3)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临床指标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检验与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实验组患者43例,其中显效30例(69.8%),有效10例(23.3%),无效3例(6.9%),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43例,其中显效21例(48.8%),有效12例(27.9%),无效10例(23.3%),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P=0.035<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观察
实验组治疗后HR、RR、PaO2、PaCO2与p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HR、RR、PaO2、PaCO2与pH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HR、RR、PaO2、PaCO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pH无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哮喘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与肺部喘鸣音等等,并且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则将导致呼吸窘迫、烦躁难安的出现,引发呼吸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常规方案的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急诊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
本研究发现,对43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治疗,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方法,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R、RR、PaO2、PaCO2与pH水平均予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1),并且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1)。这主要是因为,对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可实现对支气管的扩张,减少气道阻力,进而促进肺泡的通气,并通过对内源性PEEP的抵消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同时,采用机械通气产生的持续性气道正压也加速了肺泡氧向血液弥散,进而对患者的呼吸困难、低氧等症状进行纠正[3]。患者通过通气使气道分泌物得以有效的排出,将肺泡充分扩张,改善肺的顺应性,同时无创通气有效的保留了气道防御功能,起到了对相关肺炎的预防。另外,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还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组织供氧情况,降低患者使用皮质类激素、茶碱类药物,以及间断应用吸入β2激动剂的比例[4]。因此建议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尤其是气道痉挛、生命受到威胁的患者应果断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最大程度地抢救患者生命,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时间。但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应重视其临床适应症,掌握好撤机的条件,准确、全面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促进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死率[5]。
综上所述,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哮喘的发作,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石佳泉,徐招柱,饶广浩,等.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20):81-82.
[2]刘东伟.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14.
[3]向丹.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5):675-676.
[4]全健煜.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7):242-243.
[5]叶龙彪.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3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21-22.
论文作者:张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呼吸论文; 实验组论文; 重症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