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的效果观察论文_左晓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 观察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69例择期肩关节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3例,分别为低浓度组(0.375%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5%罗哌卡因)、高浓度组(0.75%罗哌卡因),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和持续时间。结果 结果显示,高浓度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麻醉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也显著长于其他两组,以上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且当浓度在0.5%及0.75%时可满足手术条件,其中,中浓度组麻醉持续时间为5.0±3.1h,高浓组的麻醉持续时间为6.3±3.7h,而大多数肩关节手术时间为4h左右,因此临床应用推荐0.5%罗哌卡因的使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肩关节手术;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1]。传统的盲打法成功率较低,对于解剖间隙不清,难以定位的患者来说,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更高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臂丛神经阻滞主要有四条入路,分别为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和腋路,由于本研究患者均为肩关节手术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为肩部提供完善的麻醉,所需药量较小,与锁骨上入路比较,气胸的发生率较低[3]。为了更好的提高麻醉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以罗哌卡因的不同浓度为变量,探究其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中的效果,并进行观察,以下是具体数据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和治疗肩关节手术患者共计69例,均为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患者。其中男性为43例,女性为26例;患者的年龄在1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8.0)岁;患者病程的时间在1个月~6年之间,平均为(1.5±2.0)年。随机抽取将样本患者分成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三组,每组各为23例。本次研究均经过患者同意,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均需做常规检查,包括血压和脉搏的测定、相关病原学检查、询问遗传病史,超声探头保证无菌且与皮肤之间无气体存在。术中,做好心电监护、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监护。患者采用平卧姿势,采用超声引导,为探头频率为7MHz-15MHz,涂抹耦合剂后包裹无菌塑料套,保证超声探头与皮肤之间无气体。超声引导下进针,到达神经周围并回抽无血后,三组患者分别注入0.375%、0.5%、0.75%罗哌卡因 15ml,若效果不好,则改为全身麻醉 [4]。

1.3评价标准

麻醉起效时间是判断麻醉效率高低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采用针刺法,每3min判断一次,观察何种浓度下麻醉效果最好。麻醉持续时间是另一关键指标,应该根据手术时长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麻药浓度。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是在给药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69例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见表1

结果显示,高浓度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低浓度组和中浓度组,高浓度组麻醉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也显著长于其他两组,以上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肩关节手术大多都在4小时内完成,低浓度组麻醉持续时间过短需辅助要静脉麻醉,中浓度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4小时左右,运动阻滞6小时左右,详情见表1。结果研究显示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3组间治疗前相比,P>0.05,3组分别各自组内比较,P<0.01。治疗之后高浓度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P<0.05。

3讨论

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盲探式操作,对于手术麻醉师有极高的要求,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强的穿透力,是麻醉中辅助方式之一,可以更准确定位到所需部位,在超声波的引导作用下,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麻醉剂所需剂量。而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局部麻醉剂具有阻滞时间长,相对于其他麻醉药物毒性较低等优点,但对于其最佳给药浓度一直是持续讨论的热议话题。研究表明,罗哌卡因浓度越高,运动神经越易被阻滞[5]。结合肩关节手术时间长短,在一定安全范围内,选取我院肩关节手术患者,设置三个阶梯浓度来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最佳作用浓度。

本次研究者69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根据研究数据看出,中浓度组给药有更好的麻醉效果,远远优于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本文采用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作为评价方式,研究调查后得到实验数据,最终得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的效果,观察得到在0.5%剂量下为最佳用药量和浓度,给予临床手术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文四成,陈潜沛,欧阳天纬.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股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05):472-475.

[2]谢林波,陈宇,李军.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行下肢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6):37-39.

[3]方刚.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最低有效浓度/容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4]魏栋,张晖,袁琳淞.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10):1173-1177.

[5]黄娟娟,胡焕盛,安小凤.同一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股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股移动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12):1176-1179.

论文作者:左晓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的效果观察论文_左晓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