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大亚湾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沉积物类型、气候气象特征、生物多样性特征以及水文特征的概况,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学习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大亚湾;海洋;环境
大亚湾早在1983年大亚湾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划为水产资源保护区,之后又设立了一个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过去大亚湾沿岸居民较少,以农业为主,基本无工业,且周边河流较小,陆源输入物质不多,曾是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地区。1984年广东省又将大亚湾列为重点经济开发区,自1986 年在大亚湾的西南岸兴建我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92 年大亚湾规划区被批准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大亚湾沿岸社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亚湾海域是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影响驱动的复合生态系统。
1.地理位置
大亚湾是我国广东省沿岸最大的半封闭的海湾之一。大亚湾位于珠江口东侧(114°29′42″~114°49′42″E,22°31′12″~22°50′00″N),被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半岛、惠州市大亚湾区南部沿海及惠东县平海半岛三面环绕,西南邻香港,南接广阔的南海,是南海北部一个较大的半封闭性深水海湾,面积约600km2,最深处为21m,平均水深11m。湾西南侧为大鹏澳,水深10多米,西北侧为哑铃湾与澳头港,水深3~5m,东北角的范和港,水深较浅。大亚湾是广东省最深入内陆的优良海湾,湾内岛屿众多,潮差小。同时,大亚湾毗邻香港,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2.地形特征
大亚湾属断陷海湾,具有沉降山地海岸性质。海湾的东、北、西三面为低矮丘陵环抱,湾内东西两岸为基岩侵蚀堆积海岸,北岸为沙堤泻湖堆积海岸。东部海岸线较平直,西部海岸较曲折。大亚湾内有三个深入陆地的小内湾,西北角为哑铃湾,东北端有范和湾,西南侧为大鹏澳。整个海岸具有湾山甲相间分布,大湾套小湾的海岸环境。湾内有大小岛屿100多个,主要岛屿有分布在湾口的三门岛,小星山岛,在海湾西半部有中央列岛(鹅洲、马鞭洲、小辣甲和大辣甲)和东半部的坪峙岛和黄毛山岛。海湾内淤积甚微,水深比较稳定,平均水深6~16m。水深8~15m的海底有较平坦的面。大鹏澳水较深,超过5m的等深线直入湾顶,哑铃湾水深3~5m,范和湾水浅,大部分水域深度小于3m。
3.沉积物类型
大亚湾的沉积物类型主要是粉砂质粘土(TY),约占80%,其次有粘土质粉砂(YT),粉砂(T),砂-粉砂-粘土(S-T-Y),粉砂二粘土(T-Y),细砂(PS)等9种类型。大亚湾沿岸周围无大河入口,仅有如淡澳河、南边灶河、岩前河等十多条短小的季节性小溪流入湾内,沿岸环山的植被茂盛,水土保持较好。珠江和韩江携带的泥沙对大亚湾影响不大,因此大亚湾的沉积作用不太强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气候气象特征
大亚湾位于北回归线稍南处,属亚热带气候。根据大亚湾湾口东侧港口气象站和周围的临时观测站的资料分析,得出大亚湾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盛行季风,夏秋季节偶有台风影响的特点。年平均气压为1010hPa,最低为7月份,最高为1月、10月至次年4月,各月都在1010hPa以上。年平均气温22℃左右,根据历史资料,最低为1、2月份,约1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5℃,最高为7月份,2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36.5℃。大亚湾沿岸周围测站包括港口、鱿鱼湾,稔山等站,雨量的年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雨量多为1500~2000mm。5~9月为雨季,月平均雨量达200~400mm。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大,如港口站1968年的雨量(2306mm)为1967年(979.9mm)的2.35倍。据港口、大坑、稔山等站的资料统计,大亚湾夏季(6~8月)盛吹偏南风与偏东风,SW~SSE向频率占40%左右,其它月份盛吹偏东风和偏北风。其中NE~E向风频率占40%左右,月平均风速为3~5m/s,台风过境引起的最大风速大于40m/s,海陆风现象明显。据36年(1949~1984年)的资料统计,台风中心经过大亚湾海域仅8次,平均约4.5年一遇。台风影响的时间集中在7~9月份。
5.生物多样性特征
大亚湾内有大小岛屿50多个,湾内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类型众多,属亚热带海湾兼有热带特色,而红树林(沿岸面积约300公顷,尤其范和港生长较茂盛)和珊瑚群落则使该亚热带海湾显示出热带生境的特色,是我国亚热带海域的重要海湾之一,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大亚湾底栖生物的种类较丰富,其中分布着不少优质种类,如鱼类中有石斑鱼、平鲷、真鲷等,贝类中有马氏珠母贝、江珧等,甲壳类中有对虾、锯缘青蟹等,棘皮类中有紫海胆、海参等,藻类中有海萝、江蓠藻等。同时也是我国大陆上唯一的绿海龟产卵、繁殖自然保护区;目前,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在大亚湾海域很难看到海龟。
6.水文特征
大亚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至中部水深10余米,湾口水深达20米左右。大亚湾内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0.49米,最大潮差2.5米,湾口东侧的港口港属不正规日潮,平均潮差0.83米,最大潮差2.14米。涨潮时,外海潮流自中央列岛东西两侧进入湾内,到湾顶向西流动,形成反时针环流;落潮流经中央列岛东侧流出,部分经大鹏澳深槽南退,湾顶落潮向东流动,形成顺时针方向环流。潮流流速,澳头港附近为0.2节,最大0.6节,虎头门峡谷1.0节,大鹏澳0.8节,最大1.2~1.6节。盐度28.4~33.3。水体含沙量湾内4.8克/立方米、湾口4.5克/立方米。平均波高0.5~0.9米,年平均气温22 摄氏度,降水量1 900毫米。
参考文献:
[1]邹仁林。大亚湾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
[2]金启曾,徐恭昭,潘金培。大亚湾生态系统研究,中国气象出版社,北京,1999。
[3]王友绍,王肇鼎,黄良民。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热带海洋学报,2004,23(5)。
论文作者:公茂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大亚湾论文; 水深论文; 海湾论文; 潮差论文; 雨量论文; 特征论文; 大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