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250100
摘要: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核电工程项目的发展也伴生着安全风险和挑战。核电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内容,面对安全风险必须加强预警和控制,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主要从核电项目安全风险及其相关因素出发,分析安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对策,希望为研究核电工程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核电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控制
1核电工程安全风险概述
核电工程的建造周期长,涉及到的高风险作业多,土建阶段的深基坑作业、海工工程作业、爆破作业、高处作业、潜水作业等危险无处不在。安装阶段的特殊工种作业、探伤作业、大型物件的吊装、设备安装、孔洞临边作业等危险更是难以预防,天气因素、环境因素、人员疲劳作业因素、工期因素、人因失误等因素均会形成新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在交叉作业时期,更是危险多多,给工程的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素,这些因素均会造成事故隐患,产生安全风险。
2分析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
2.1经济因素
在核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程中,为降低项目施工的安全风险,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在安全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方面,又或者是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安全意外保险的购买方面。在项目建设期间,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对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使用缺乏计划性,使得项目的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条件等方面不合规的情况出现,导致项目安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管控。
2.2技术因素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核电工程项目在前期设计和设备监造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基础资料准确性、设计规范适用性、设计专业性,并满足核电站严格的核安全特性等方面要求。如果在设计、设备监造过程中暴露出本质安全性特点,极易导致整个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和缺陷,最终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增加工程的安全风险。
2.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核电工程项目出现安全风险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材料的安全管理,还是设备的正确使用都是需要员工按程序制度规范执行,各专业岗位人员的安全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
2.4环境因素
除经济、技术以及人为等因素外,环境也是导致核电工程项目出现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二代和三代核电机组往往在沿海地区选址,并启动项目建设,而沿海地区往往是暴雨、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防自然灾害措施的落实不到位,将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安全。除沿海地区之外,我国多数核电项目的选址通常在南方地区,而这些地区所具有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特征,也将会严重威胁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核电工程安全风险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3.1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是安全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其含义是,根据容易引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一系列原因,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预测、诊断和预防方法,防止、矫正安全事故原因的出现和发展,把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确保能安全地开展核电工程施工。根据预警分析结果,及时矫正、避防这些原因,并出台相应规避和处理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组织准备。根据核电项目具体的安全风险控制要求和管理目标,构建科学完备的组织结构,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将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优化组织机构的运行,制定完善的安全风险应急预案,保证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实现安全风险及事故的高效应对。
(2)日常监测。监控并管理这些原因,主要是通过日常对策和危机模拟。日常对策是避防、纠正原因,让核电施工正常运行;危机模拟是假设与模拟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援,乃至可能陷入的更大灾害危机状态,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
(3)危机处理。在核电建设中发生安全事故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尤其要以人为本。尽快恢复正常施工,降低安全事故所致损失。
3.2确保安全费用的有效投入
在核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切实控制与管理安全风险,应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方面得到应有的支持,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为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等;有效防护管理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安全隐患,使安全防护实现规范化管理,这同时也就要求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利用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例如加设安全网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实现严密防护安全事故的目的。并且,针对核电项目建设中的“临边”危险地带也需要做好切实防护与管理。
3.3加强施工安全监督
核电工程具有规模大、工作量大、工序复杂、环节众多等特点以至于工作时间长的特点,所以监督管理起来具有较大难度,监管总负责人不可能一一处理,传统监管效果工作效率低以及涉及范围小,管理起来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所以只有采用全新的监管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效率,采取分层管理的模式,派指相关人员定时定点巡查、抽查对本层的管理,在每个隔层间设立专门负责人,把收集的监管数据反映给总管理人,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以及有限的条件下尽量扩大监管范围和监管力度,并在监督工作中采用交替式监察原则,对于问题较多的,工作量较大,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分部工程项目应增加监察频率,而问题较少的项目可以适当进行不定时抽样调查,确保整体质量过关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
3.4培养安全文化
培训和培养安全文化的先决条件是做好质量与安全的辩证统一,工程质量是生命的安全,安全是工程质量的体现,它是核工程的双面体。安全文化的表征就是整个区域内的人的遵守规程的行为和正确的操作,以及相互帮助的文明施工状态,注重对于生命的关爱和对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反对、杜绝,对施工安全先决条件的确认,高度重视管理制度的优化、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清除及人因失误的预防和人行为的规范性。
3.5创新施工从业人员职业体系和责任保险体系
管理问题最终落脚点是人的问题。不仅要在制度上、文化上和技术上对核电工程行业安全管理进行创新,同样必须对于人才的管理服务模式展开革新与升级,进行相关应对举措和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培养人才安全意识,提升人才安全防范技能。一是对于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建设高危工种职业准入体系,高危工种职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和技能培训后方能上岗。三是因地制宜的进行安全责任强制保险运行机制的发展建设。对危险度较高的从业人员必须强制施工企业购买责任保险,降低风险。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核电工程作业相关的安全风险点本文进行了基本分析,核电工程受到经济、技术、人员、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要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需要在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上进行落实,通过建立预警管理、确保安全费用的有效投入、加强施工安全监督、培养安全文化、创新施工从业人员职业体系和责任保险体系等措施,使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有效控制,最大程度的解决核电工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新朝,郑井东,汪达根.核电工程EPC模式下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建设监理,2018(01):74-78.
[2]马新朝.核电工程建造过程精准预控安全事故的措施[J].设备监理,2018(03):49-53.
[3]李鹏飞.浅论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控制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44-45.
论文作者:陈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核电论文; 风险论文; 作业论文; 因素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