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_空气污染论文

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_空气污染论文

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环保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台湾环境与资源的损害也日益加重。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噪音、有害废弃物等公害已对台湾的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的威胁。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兼顾环境保护和善用自然资源,促进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是台湾当局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1.台湾地区环境负荷的现状

多年来台湾人口、工厂、能源消耗、机动车辆、空气污染等是台湾环境负荷增大的主要因素,这些社会公害使台湾环境涵容能力日趋下降,使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品质也日益恶劣。

(1)人口密集

台湾现有土地面积36188平方公里。从人口生存空间分析,尽管后期台湾人口增长得到控制,但人口密度仍然很高。截止2003年6月,台湾地区的人口为2255.4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623.24人,高居世界第2位,且人口大部分集中于都市区。目前台湾城市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台北、高雄、台南、基隆和台中5个城市。如台北市的大安区、大冈区及高雄市的新兴区人口密度之高,每平方公里达3万人以上。人口密集导致垃圾、家庭废水、交通工具、噪音等随之增加,(目前台湾废污水总量五成以上来自生活污水),因而加重了环境的负荷。

(2)工厂林立

以台湾地区环境负荷因素观之,1996年底台湾地区登记工厂总数总计有96850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将近3家,较1981年增加了一倍;到了1999年已登记的工厂总数升至124000余家。2001年台湾地区的工厂数量虽有所下降,但是仍有97182家,而工厂生产过程会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弃物,其中工业制程排放的硫氧化物占该污染物全年总排放量的九成多,氮氧化物约占六成,其它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悬浮微粒等均占二成以上,工业废水占所有废水总量的三成以上,而工业废弃物种类多且数量大,其中属有害废弃物者如含汞污泥、砷、镉、铝、锌等重金属的废料及农药工厂的废弃物等,将对台湾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机动车辆高速增长

随着台湾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交通的需求也随之扩大。截止1996年底,台湾机动车总数为1427万辆,平均每平方公里396辆,其中密度最高的是高雄市和台北市,每平方公里分别有7034及5311辆。截止2001年底,台湾机动车总数增至1742万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484辆。同一时期汽车运输业的客、货运量也分别增长了约4倍和113倍。机动车的高度增长和频繁使用,虽然带来了客货流通的方便,但其所排放的大量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是造成台湾都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同时噪音也影响沿路民众的居住安宁。

(4)家禽饲养数增多

在毛猪饲养方面,2001年底,台湾地区养猪头数为716万余头,较1950年底的226万头增长了2.17倍。此外该年饲养牛15万头,羊28.4万头,鸭1010万只,鹅261万只。目前,猪、牛、羊、鸡、鸭的饲养数仍在不断增长,而畜禽粪便与死畜禽处理不当则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猪的污染量约为人的污染量的6倍,其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就更为严重。

(5)农药及化肥使用量增加

近年来,台湾农药用量在不断增加,如1981年农业的使用量为33667吨,而到了1996年农药使用量就增至38283吨。2001年又升至39597吨,而农药具有残留聚集性,长期大量使用使周围的环境污染显著加剧。此外,为使农作物能快速成长,近年来台湾大量使用化肥,并由1996年的139万吨升至2001年144万吨,给台湾的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6)能源消费量增多

截止1998年6月,台湾年能源消费为7700万公秉油当量,较10年前增加了64.8%。在各项指标中,增加比例最大的是民航机的起降次数,达71.6万架次,较10年前增加3.03倍,而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热亦是台湾地区环境污染的主因之一。2001年台湾岛内能源消费量又有所增加,其数量为9483万公秉油当量,较1998年6月增长了约1.23倍。在能源的消费中,将产生不少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物质的主要排放源,将对台湾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7)垃圾呈急剧增长

台湾地区垃圾量1981年为356万吨,1996年底增至871万吨,此期间内平均每人每日垃圾量由0.63公斤增至1.13公斤。至2000年平均每天产生垃圾量达2.16万吨,每年垃圾的增长率为2.05%。由于岛内现有的垃圾掩埋场使用年限短,目前2/3以上都达到饱和,而新的垃圾场又兴建不及,致使台湾岛内垃圾成灾。而垃圾释放的恶臭、污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台湾环保所面临的困境

多年来,台湾“一切为经济”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污染,早已超出海岛生态环境能自净的最大容量和承载能力,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台湾环保面临诸多难题:

(1)水质污染严重

地下水污染:2000年台湾对水资源的需求为178.05亿立方米,较1970年的150.72亿立方米增加了18.13%。在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工业废水、家庭废水以及农业废水的不当排放,经由地表水的污染进人地下含水层,加剧了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目前,台湾水质不合标准的县市已居多,其中桃园县、新竹县、嘉义县、台北县、台南县、高雄县、苗栗县等地区水质污染的状况都比较严重。

河川水污染:目前,台湾地区重要河川严重污染之长度的比率仍在继续增加。2001年台湾地区50条重要河流中水质受到污染的河流已超过3成,而且水质较差的河段日益增多。其中50条河川中属于严重污染的河段超过一成,比率为13.16%。较2000年的12.09%增长1.07%。中度污染的河段则更长,比率为15.38%,轻度污染的河流为9.8%,与往年监测结果比较,严重污染的程度仍在继续中。

水库淤积及优养化:台湾岛内现有水库44个,由于水量不均匀以及大量的人为经济的开发,导致水区的破坏和水质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岛内多数水库已呈“优养化”状态,其中翡翠水库由于水质不断恶化,2000年4月竟出现“藻化”现象。另外,台湾现有水库泥沙淤积总量已达2000万~3000万立方米。其中一些主要水库的有效容量平均每年减少700万立方米,这对水库的蓄水能力以及水源的供应质量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2)有害废弃物随意丢弃

在台湾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下工厂林立和产业对环保的认知与作法与国际标准仍有落差,不断有骇人听闻的污染事件发生,其中工业制程中有害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给台湾人民健康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也使台湾在保持永续经营方面面临困境。

根据台湾大学环境研究所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台湾每年生产的废弃物量高达1700万吨,其中属于“有害事业废弃物”的部分将近150万吨,在妥善处理程度方面仅有30%,其余未经处理或被任意弃置倾倒、掩埋的有毒废弃物约有100万吨,它将成为台湾人民健康的危害和破坏环境的污染源。更有甚者,不少企业不顾社会大众被污染,任由含有剧毒的废弃物置于荒地、河川、山边,甚至运到岛外。如1998年11月,台湾塑胶公司违法将2700吨汞污泥运往柬埔寨,受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1999年4月,在台湾高雄的骆驼山、苗栗的竹南、屏东的万丹及屏东新园的鲤鱼山水源保护区发现数量高达5000吨未经固化的汞污泥;2000年7月,台湾南高屏水源区又遭废弃物处理,厂家非法倾倒含二甲苯有毒废溶剂污染水源,造成高雄地区200万人无水可用的恐慌。

此外,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污染事件及官民勾结的污染现象普遍存在着。这一连串源于工业发展、经济增长而伴随产生的“有毒事业废弃物”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而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的问题。

(3)空气污染严重

近年来,台湾空气质量日趋恶化,据台湾“环保署”调查资料显示;台北市大气中的丁二烯浓度是美国的2~12倍,苯浓度是美国的3~8倍,甲苯浓度是美国的3~12倍。此外,台湾地区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一氧化碳、硫化氢、臭氧以及其它有毒气体也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台湾现有的小型焚化炉,因设备简陋燃烧温度不足,其释放的硫氧化物、氢氧化物、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几乎未经处理就排到大气中,使台湾的空气污染持续恶化,这些有毒气体对当地居民与农作物直接造成危害。不久前,台湾公布了一项民意调查:台湾民众对岛内整体空气质量只给了50.6分,42%的人认为台湾空气污染越来越恶化。调查还显示:32%的台湾民众认为目前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有24%的人认为是工业废气;而10%的人认为是垃圾和废弃物的恶臭。这些因素致使台湾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都市地区的冬春季常常笼罩在一片灰蒙的烟雾和尘灰中。因此,不少游客称台湾为“灰色岛屿。”

(4)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在台湾地区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台湾的山坡地常被超限利用,滥垦、滥建、滥葬等人为活动,使台湾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此外,工农业生产过度开发与超限使用地下水,导致台湾西南沿海以及宜兰、台北等地区部分地盘严重下陷,造成海堤高度不足、排水功能丧失、海水倒灌以及地下水质盐化等负面影响,致使大片土地流失。

尤其是近年来,台湾许多工厂下乡,造成工厂零星分布于农村地带。这种状况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农田水利系统,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生态问题,使农村土地的整体开发受到影响,也使土地越来越无力承担集约农业的负荷。特别是工厂产生的有害废弃物除了污染水源外,其对土壤的毒化也非常严重,重金属对土地的污染使岛内大片土地几乎成了不毛之地。它提醒人们,土地对废弃物的承载也是有限的,如果只追求经济的无限成长而不考虑环境的负荷,那么土地也就将无法为人类提供生存的机制。

此外,由于台湾工商业的不断发展,相对地建物、交通等相关方面土地需求量的增加,使台湾市镇边缘地区的耕地、林地被增辟为建筑用地或交通用地。2000年底台湾建筑用地18.9万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0.7万公顷。使耕地面积减少了5.76%,林地减少了5.49%,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3.台湾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和措施

(1)台湾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

台湾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是维护民众健康、确保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永续发展,同时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兼筹并顾。据台湾“环保署”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台湾的环境保护目标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6年开始实行环境保护5年施政计划,实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环境的综合规划管理。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重点对社会公害所造成的污染进行防治,健全环境保护法制,使台湾地区的环境品质能赶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第三阶段即从2010年开始,在持续做好第一、二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使台湾地区的环境品质达到目前先进国家和地区仍在规划中和正在努力实现的理想水准,为民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至2011年台湾在环境保护规划方面将完成3项开发计划:防止公害,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保育资源追求永续发展;积极参加全球环境保护事务并配合执行。

(2)台湾环境的保护措施

改善空气品质

为改善空气品质,台湾“环保署”开始对造成空气污染者征收“空气污染防制费”,建立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稽查管制体系,并将一些大型企业列入污染减量名单,规定其降低污染量。同时,推广机动车使用干净燃料,并将燃料中的含硫量降至10%,从2000年开始,全面使用无铅汽油,期望在2010年使台湾的空气污染指标(PSI)小于100,并将空气品质不健康的天数降至3%。

加强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工作包括加强工业废水管制、家庭污水处理以及畜牧废水管制等。台湾“环保署”在“水污染防治细则”中已要求业者在兴建工厂、住宅等大型开发工程时必须同时兴建卫生下水道,并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川。在河川整治规划方面,持续推动河川经营管理方案,并对40余条河川流域的污染进行整治,同时在各县市成立“水污染实施方案推动委员会”,以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在推动台湾流域整体性的环保计划中,已将田寮河、中港溪、大甲溪、北港澳等10条河川做为综合及污染源管制推动的重点,同时推出河川管理一元化的办法,以防治水资源污染,整治水患。台湾当局表示将在3年内投人150亿元,以改善高雄地区水质及水量的增加。

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及垃圾

目前台湾“环保局”与工业主管部门对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已达成共识,要求产业政策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在核准兴建工厂的同时,即严格要求厂家提出处理计划,强制将污染排放量降低到排放标准之内,从源头防范可能产生的弊端。

针对岛内的有害废弃物处理厂家处理率较低的情况,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及加强污染防治技术,希望提高对有害废弃物的处理能力,至2010年时达到80%。

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对各种废弃物的背景——从回收、减量、减废及有效处理方面的意见,规划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案。

实施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制度,通过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回收的办法以减少污染,并创造资源再利用的价值。

在2005年将在岛内兴建36座焚化炉(包括外岛和离岛),使90%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健全和发展岛内环境管理制度

台湾在健全和发展岛内环境管理制度方面,采取加强环境管理标准的教育和宣导,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同时,推动环保标章制度,逐步做到以污染预防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施政的重点,并将过去以“政府”为主体的“命令管制”修改为“政府”结合业界成为“合作伙伴”,共同执行“污染预防”工作,并建立与国际相容之认证和验征体系,以促进台湾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在环境保护方面,以宣传教育为主轴,唤醒民众增强环保意识,自发性地对脏乱环境进行整顿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共同携手营造健康、安全及舒适的生活环境。

标签:;  ;  ;  ;  ;  ;  ;  ;  

台湾环保产业的发展_空气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