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
论 《周易 》中 “气 ”的思想
刘淑龙
摘 要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经典中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学界对于《周易》思想探讨已久、成果甚多,但很少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系统论述,而“气”的思想在《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意涵和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阴阳二气”“精气”“气之感应”三个方面对《周易》中“气”的思想进行阐释。
关键词 《周易》;气;精气;阴阳;感应
一、阴阳二气
《周易·乾卦》的《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1]《周易·乾卦》的《文言》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2]明代来知德对此句注解:“‘阳在下也’,以爻言,‘潜龙勿用下也’以位言,此则以气言。言阳气潜藏,正阴气极盛之时,‘天地闭,贤人隐’,所以‘勿用’。”[3]
分析表明,冷却设备对管板淬火的影响主要在于两大方面:一是管板能否正常自由落入水槽,二是管板下部冷却能力差对性能的影响。
阳在下,初九的阳爻所居位置,如龙潜藏水中,象征阳气初生微弱之时,阴气鼎盛,天地闭塞。贤人所处时机不利,因此不宜采取行动,应当隐逸不出。来知德将其中的阳解释为阳气。我们可以认为,《周易》的阴阳观念即是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运动的象,形成六十四卦,用符号来表示就是阴爻、阳爻。阴阳思想是《周易》的基础,可以说其思想体系就建立在阴阳的观念之上。阴阳思想在开篇乾、坤二卦中就有所体现,自古以来人们认为乾的德性是天,为阳、刚;坤的德性是地,为阴、柔。
在对两种技术成本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除考虑能耗外,还需要考虑电渗析技术中膜的寿命和价格以及离子交换技术中树脂的寿命和价格因素,其在装置运行成本中也占据较大的份额。
泰,象征通泰。下乾上坤,阳气在下,阴气在上,由于阳气的自然习性上升,阴气的自然习性下降,所以阴阳之气相交合,从而云行雨施,万物通泰,预示着吉祥、亨通。王畿说:“天本乎上,而其气下降;地本乎下,而其气上腾。天地交通,所以为泰也。”[11]从自然之象引申为君臣上下沟通,志趣相同,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君子之道增长,小人之道消退。《说卦传》曰:“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周易·系辞上传》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5]“精气”构成人与万物,而“游魂”也是“精气”流变而成的,所以可以知晓“鬼神”同天地之变的情况。这里认为“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最原初的物质,自然界、人类以及“鬼神”都是由“精气”生成,这就把万物放置在共同的物质基础之上,统一为“精气”,具有本体论的属性。王弼解释其为:“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6]他认为万物由“精气”聚合而成,“精气”凝聚到一定的极限,就会转向离散,游魂就是离散的“精气”。“精气为物”的“物”是永恒的生的状态,但又不断变化,变为“游魂”并不是精气的消亡,而是“精气”的另一种存在状态。
《周易》的哲学逻辑体系认为精气是世界的本原。另外,该哲学体系也用“太极”来表示世界的本原。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8]太极也是世界的本原,但是通常认为“太极”即“气”(精气)。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他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气,动静而后分化为阴阳二气。我们可以认为《周易》中把“精气”作为宇宙本体,并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动呈现出来。
二、精气为物
天地生化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相互变化而成,阴阳具有渗透一切的普遍性,没有阴阳的思想,就没有《周易》。换言之,万事万物都是通过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气的变化而成,气不是实体,它的性质是不断流动的,“易”就是变化。阳气的性质是主动、向上的运动,而阴气是受动、向下的运动。
“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存在。阴阳二气是精气运动的表现形式,阴阳二气又在相互感应、转化的过程中生成万物。《周易·咸卦》的《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9]
蕴含此意的还有《周易》的泰卦,《周易·泰卦》的《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10]
《周易》以阴阳二气的变化运动为基础,探讨了宇宙万物生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即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天、地、人都是由阴阳二气分化而成,都包含阴阳两种属性。周敦颐继承了这种思想,提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他认为万物的化生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感应的结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万事万物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二气,构成整个宇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和普遍联系。
三、气之感应
后来的思想家把“精气”看作一种构成人生命和精神的物质,是生命的本源。东汉王充提出:“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7]他认为人是由精气所生,死是精气灭失,精气构成人体血脉,死而腐朽变为泥土。我国传统中医的精气理论也来源于《周易》的精气思想,中医学上把精气分为“精”与“气”两部分,“先天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生命发育的原始物质,是生命产生及生存的根本,常常会用“精气神”来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咸,有交互感应,艮下兑上,艮为阳、刚、止、少男;兑为阴、柔、悦、少女。阳气在下,阳气要上升,阴气在上,阴气要下降,阴阳互相交合感应。在人,象征男女相感应而交往,使阴阳之间得以感通。引申发挥交感的意义,认为这种阴阳二气相互感应是普遍存在的,天地万物都会发生,这样万物才得以生长变化,圣人才能教化百姓、感应民心而使天下和平。正是阴阳二气的交感相与,“精气”才能化生万物,万物才能发展变化。《太极图说》中也提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与氯化铁一样,硫酸铜溶液制版过程对人体几乎没有伤害,是一种“绿色”的制版方法。而因溶液中的二价铜离子(Cu2+)有杀菌作用,硫酸铜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水族业用于清洗水箱,抑制藻类生长;农业中很早用于预防葡萄等果树病害,是著名无机农药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因此,硫酸铜也被命名为“波尔多蚀刻剂”②。
《周易·系辞传下》:“《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4]乾、坤二卦是《周易》的门户,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从此出。乾,代表具有阳性的物质;坤,代表具有阴性的物质。阴阳二气的相互运行而有事物刚、柔之体,以此来体现天地万物化生的规律,沟通神明之德性。
《周易·否卦》的《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12]与之相反,该卦象说明阴阳二气是不感通的。
图5所示为苏打与钛渣质量比对酸浸产物中TiO2含量的影响,在同一焙烧条件下,随着苏打与钛渣的质量比在0~0.7提高, 苏打焙烧钛渣酸浸产物中TiO2含量呈线性上升,当苏打配比超过0.7后, 浸出产物的TiO2含量再无明显增加,说明苏打用量已过量。
否卦下坤上乾,与泰卦正好相反,阳在上,阴在下,阴气习性下降而阳气上升,阴阳之气无法交合,则万物闭塞不通。君臣离心,小人得道,国家灭亡,所以说“不利君子贞”,说明了二气不交感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教学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使教学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课堂变化的应变措施大都能在预设之内。
四、结语
“气”的思想在整个《周易》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周易》把“精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阴阳二气交互感应变化,生成万物,从而构建了整个易学的理论体系。《周易》“气”的思想给以后的各家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后世各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发展推进。
参考文献
[1][2][4][5][8][9][10][12]杨天才,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6.8.15.382.339.358.172.74.80.
[3]来知德.周易集注[M].胡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4.
[6]王弼.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540.
[7]王充.张宗祥,校注.论衡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14.
[11]吴震.王畿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656.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2-0167-02
作者简介 刘淑龙(1989-),男,安徽太和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周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