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的,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 德育管理 合力
德育工作在小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人士必须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群策群力促提高
1.教育部门要“给力”。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力量,对小学的教学组织工作有直接影响。比如:上面提到的廉政文化进校园、预防毒品知识进校园、国防教育进校园等内容也都是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必须实施的,而且年终还要对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学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挤出仅有的时间安排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也知道廉政文化、毒品知识、国防教育等内容对小学生来讲还不到时候,虽然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为了执行上级的精神也“一竿子撑到底”,学校德育工作的行政干预力太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内容进校园的“准入”上要严把关口,不要让过多的、超前的、拔高的德育内容过早地介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要授予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设置德育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教师要“努力”。德育常规,一抓到底。对学生的德育常规,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比如:对学生仪表的要求,必须是严格的、一贯的,不能因个别学生而有差别对待,而且要一抓到底,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例如:小学生天性活泼可爱,上课了,他们还会叽叽喳喳的。老师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有些同学还会幸灾乐祸;如果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班主任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3.学生家长要“尽力”。当前,整个社会氛围里,学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动辄把责任都推到学校、教师身上,特别是学生安全方面的压力比泰山还重,这严重束缚了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手脚。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家长要义无反顾地负起责任,尽力帮助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完成德育管理的工作,借助家委会的力量组织开展活动,比如:开展儿童节亲子游活动、假期短途旅游活动、周末户外烧烤活动等,再邀请教师共同参加,在活动中聆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活动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4.社会各界要“合力”。社会各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努力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网络环境、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认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工作,积极扩大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面。校园周边的店铺的经营者必须诚实经营、良心经营、合法经营,不要用赌博机、电子游戏机、低俗文化品等不健康的商品来赚取学生的钱财误导学生的人生;政府有关部门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等手段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制止只顾谋利,无视社会效益的行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定期安排时间到学校为小学生做讲座,传授成长的历程、工作的快乐、生活的实在等,自觉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最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互渗透、整体协调的育人格局。
二、细雨润物滋心田
1.学校和谐发展。“德育工作你我他,和谐发展靠大家”,“有感”的德育工作,不用强制性的刚性条款制约学生的行为,学生会自觉把校纪校规内化为自己的言行,进而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会把学校当成自己真正的家园,对学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2.学生健康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校风校貌自然会熏陶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情,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3.家长放心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校风校貌都是家长所欣赏的,也是家长所放心的,更是社会所期待的。
综是所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要齐抓共管,齐心协力,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福 于建福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王铁军 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明 教育改革论文汇编[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4]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刘智峰 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沉重忧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张雅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
标签: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 主管部门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