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率血压的管理论文_张抗南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率血压的管理论文_张抗南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复合手术室

【摘 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管理,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10年8月-2015年12月间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15例患者,通过充分作好预见性准备,建立血压、心率波动曲线图,及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把握给药时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结果: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术中有心率减慢4例、血压降低4例、血压升高2例,术后有血压降低1例,因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动脉闭支架植入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率、血压的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心率血压的管理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脑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因其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但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如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血压升高,如发现、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10 例,女5例,年龄50-78岁。患者术前均经 MRI、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

1.2 方法 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手术,应用右股动脉入路,置入 8F 股动脉血管鞘,在导丝引导下将8F导引导管置于颈内动脉起始部。予全身肝素化抗凝,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狭窄部位、 严重程度选择单次或多次渐进用球囊扩张导管对病变部位行预扩张,再将保护伞装置通过狭窄到达远端,回撤保护伞鞘以释放保护伞,选择大小适宜的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行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后,撤出球囊、导丝和保护伞装置、导引导管。支架置入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和血压的改变,根据心率、血压变化需要考虑注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术后脑血管造影复查 患者血管开通情况,必要时支架段球囊再次扩张。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

2.心率血压的管理

2.1术前管理

2.1.1 心理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前应做好病人与家属的解释工作,向他们说明手术过程,术前常规准备,介绍应用该手术治疗的成功病例,让病人和家属心里有数。减少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因患者紧张而引起的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

2.1.2 术前准备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疗均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 2 ~ 3 周后进行。术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血压监测,TCD 监测,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血管功能,如果患者术前心率小于60次/分,应做阿托品试验,若阿托品试验阴性,窦房结功能评估异常者,配合医师安装临时起搏器,了解患者基础血压,了解患者对血压敏感的药物,使患者血压控制在高于正常水平,并按医嘱按时按量予以术前用药,术前晚应用镇静药,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及血压稳定。

2.1.3 所有急救药品均事先抽入注射器内,用明显标记,避免混淆,避免需用药时再抽药延误用药时机而影响抢救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术中管理

术中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者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变化,尤应注意心率和血压情况,备好阿托品、多巴胺、尼莫地平或硝普钠等药物。及时向术者提供信息,及时、准确地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以是保证手术的安全。

2.2.1 心率管理 术前如患者心率低于 60 次/min,在球嚢扩张前使用 0.5 mg 阿托品提升心率,使患者心率上升到90次/分以上,以防心率过低。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时,如发现心率下降要及时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患者术中心率迅速下降时,应及时回抽球囊,按医嘱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同时可嘱患者连续咳嗽动作,此时术者应保护好鞘管不受影响,心率一般可上升,恢复正常。

2.2.2 血压管理 术中常规调节血压3-5 min 监测 一次,血压应保持在90-110/50-70mmHg。如患者血压高,手术开始前即缓慢降压(尼莫地平或硝普钠泵入),球囊扩张前将收缩压降至120 mmHg左右并保持稳定,观察患者有无出汗、肢冷、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支架置入扩张过程中因颈动脉窦反应致血压下降,应予以扩容和多巴胺升压。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并给予氧气吸入,保证血氧饱和度在 95% 以上。

2.2.3 液体管理 保持动脉鞘管冲洗通畅,维持加压代压力在300mmHg,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多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避免空气栓塞,并应根据心功能和血压情况调节液体的速度。

2.2.4 术中TCD监测 球囊扩张及支架释放前后,均要进行 TCD 监测,应使血流速度控制在基线 100% ~ 200%,如果血流速度达 300%左右,有极高出血的可能性。配合 TCD 监测,严密监测血压,如有异常,配合医生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2]。

2.3 术后管理

血管高度狭窄后,因缺血区域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反射性地使小动脉持续扩张,致缺血区域血管失去自动调节功能;当血管重建术后,大量血流快速流入原先缺血脑组织区域,血管无法适应这种剧烈改变,血脑屏障功能遭受破坏,从而引起术后 高灌注综合征(HPS)的发生。支架植入后,对颅内血流动力学产生巨大影响,脑血管的狭窄程度、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年龄等因素与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发生有明显相关性[3]。

2.3.1 血压管理 术后24 h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一般维持血压控制在100~110/50~70 mm Hg,防止发生高灌注损害和脑出血,血压高时可静脉给予尼莫地平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4],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剂量(避免短时间内降压药物进入体内过多出现低灌注梗死)。避免因小便不畅、焦虑烦躁等因素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有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的危险。因此,术后应在 TCD 指导下,每15 ~ 30 min测量 1 次,收缩压控制在 110 mmHg 左右,且脑血流速度可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TCD 监测血流逐步恢复正常,血压保持稳定,平稳后可改作1-2小时测量 1 次,并按医嘱逐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对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的患者,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多巴胺静脉滴注。

2.3.2 心率管理 如患者出现心率减慢(50次 /分以下),经唤醒患者、鼓励咳嗽等措施仍不见好转者,可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如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起博器植入。

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具有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心率、血压的管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慎茂,凌锋,缪中荣,朱凤水,吉训明,李斗,王默力,华扬;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2期

[2] Pennekamp CW,Moll FL,De Borst GJ. Rol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in 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J]. J Cardiovasc Surg(Torino),2012,53;765 - 771.

[3] 焦慧娟.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4 - 55.

[4]:424-426 帅杰,李黔宇,刘勇等,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支架成形术1例,2007;5

通讯地址: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复合手术部,手机:15111323426 邮箱:363457299@qq.com

论文作者:张抗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心率血压的管理论文_张抗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