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外伤50例的术后临床康复护理措施论文_杜会

探讨手外伤50例的术后临床康复护理措施论文_杜会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204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讨50例手外伤患者术后临床康复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进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康复护理的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50例手外伤患者中,治愈患者有26例(52%),显效22例(44%),无效2例(4%)。结论:手外伤患者术后实施临床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手外伤;康复护理;术后

手外伤患者临床中较多见,尽管不会对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治疗与护理措施的不当则会容易导致手功能遗留障碍,对患者的生存发展以及树立社会自尊造成直接性影响,尤其是较严重的手外伤,例如粉碎性、开放性多发骨折,并伴有神经肌腱血管损伤的患者,其伤势极其严重,因而治疗的过程极为复杂,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较差[1]。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得出,只有临床医师与患者共同努力,方可使手外伤的恢复程度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在手外伤的治疗中,医生除了要准确判断、处置得当,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以及合理功能的锻炼也极其重要,因而对手外伤患者来说,术后的康复指导锻炼意义重大,本次就本院50例手外伤术后临床康复护理的措施进行探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进行手外伤手术的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有20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56岁,平均为年龄(35.98±4.24)岁。患者损伤的类型:17例单纯肌腱损伤,8例多发骨折,25例手外伤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

1.2 方法

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对大部分手外伤患者来说,由于受伤的意外性,其心理常难以接受,因而表现出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尤其对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对手术不了解的情况下,其更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因而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掌握,对其消极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理解患者的痛苦,并在生活上给予其一定的帮助、体贴与关心,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依照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术后如何保持患肢最舒适的体位,神经肌腱血管损伤在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各项功能锻炼的时间等等,以此来提高患者对手外伤的认知度,增强其心理承受的能力,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

1.2.2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嘱患者取舒适体位,保证患肢被抬高,患者卧位时患肢需保持抬高在30°,稍高于心脏的水平,以此来促进淋巴与静脉的回流,使肢体的肿胀得以减轻;站立或座位时需将患肢以三角巾悬吊在胸前。对患者指末端皮肤的弹性、温度与颜色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出现皮肤肿胀明显、皮温发绀与降低、苍白等情况,则说明患者血液的循环出现障碍,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手部患者术后须制动,制动手的“功能位”[2],对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而言,防止对神经缝合的部位造成牵拉,制动时间通常为3周-4周;指骨与掌骨骨折复位后利用石膏固定四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3周-4周的制动,为组织的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达到减轻组织粘连和术后疼痛的效果,对患者伤口渗血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出现渗血多,且伤口敷料浸湿较严重的情况,需及时进行更换;对一些发热的患者,做好降温与抗感染治疗,对患者未固定的关节尽可能进行早期、主动的治疗。

1.2.3功能指导锻炼。在手外伤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仅其功能的恢复创造了重要条件,而手部功能的完全性恢复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术后功能的锻炼,康复的基础便在于术后功能的锻炼。患者术后的锻炼需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在患者病情准许、患肢被有效固定的情况下,尽早实施功能锻炼,以此来减轻肿胀、促进手部血液的循环,预防肌肉萎缩、肌腱粘连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于一些稳定型的骨折,通常术后5d-7d其肿胀与疼痛便可减轻,即可进行主动性的活动,且伤指之外的部位必须进行主动活动,防止由于固定造成僵硬的等一系列并发症,术后早期,即1周-2周内不引起修复组织张力过度的情况下,可采取主动与主动加助动练习,例如抚摸、捏和揉等轻柔按摩,每次五分钟,每日练习2次或3次;活动时要保持的轻柔,尤其患指的保护。中期,即术后2周-6周,可采取受控制的应力,使组织的粘连被减少,促进患肢内外组织的有效愈合,增强软组织的张力,避免关节挛缩,此阶段主要以主动性的活动为主,锻炼患肢的屈伸,每次五分钟,每日2次-3次,通常肌腱吻合术只需3周-4周便可解除外固定,此后便可开始患指的被动和主动活动,来加速肌腱的愈合,被动活动需在护理人员严格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以防在锻炼时缝合处发生断裂。功能锻炼的动作要先从简单入手,再依照患者恢复的情况到复杂,活动也有被动进行到主动进行,不断加强。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数据为:50例手外伤术后患者中,护理后,治愈的患者有26例占比为52%,显效的患者有22例,占比为44%,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比为4%。

3 讨论

对手外伤患者来说,通过手术治疗后,其手功能的恢复确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因而对护理人员来说,就必须作出一定的护理要求,不仅要求其全面掌握与精通受外伤康复的相关知识,还要求其能够依照患者损伤的程度、部位、患肢内外固定的情况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并通过不同时期功能的锻炼,使患处的血液有效循环,避免肌腱粘连、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等情况,此外,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3]。通过本次研究可知,50例患者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由此可见手外伤术后临床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早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术后功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8(11):367-367,368.

[2]李望宁,张梅,陈婷等.康复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8):123-124.

[3]杨惠芬.作业疗法在手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61-62.

作者简介:杜会(1971年8月—)汉族, 重庆合川,专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杜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探讨手外伤50例的术后临床康复护理措施论文_杜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