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重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切实推进幼儿园教学科研工作_幼儿园论文

在尊重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切实推进幼儿园教学科研工作_幼儿园论文

基于尊重和需求开展教研工作,有效促进幼儿园园本教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需求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效推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基于尊重的教研工作

      黎敏芝(浙江三门县教育局)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的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均衡发展已是广大家长、社会对教育的一个强烈诉求。怎样缩小这种差距呢?进行区域教研就是解决的办法之一。同一区域内,各园所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等方面也会存在着不小差距。区域教研的开展,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教学资源,加强园际间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整体推进互利共赢之目的。本期关注,特选了几组区域教研相关案例,以供读者参考、借鉴,敬请关注。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县多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开展得并不十分有效,有的甚至只是一种摆设。如,多数幼儿园活动室较小,幼儿人数又较多,每次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都要把桌子、床、柜子、操作材料等搬来搬去,耗费较大的精力,所以有的教师从内心拒绝区域活动,导致有些幼儿园只保留几个形似摆设的区域以应付检查。如何激发教师们组织区域活动的内驱力呢?对此,我们做了很多思考,最后决定以尊重实际、尊重教师为前提,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分层逐级地推进全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设立实验班,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2010年,我们推出了城乡联盟幼教集团化的办园方式,即依托县城两所一级公办幼儿园——三门县中心幼儿园和三门县机关幼儿园,成立“中心幼教集团”和“机关幼教集团”,将全县乡镇级公办幼儿园一分为二,分别归入两个幼教集团,由幼教集团带领集团内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共同发展。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本乡镇的村、民办幼儿园。

      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在幼教集团总园设立实验班,总园的业务副园长、教研组长等共同组成实验小组。实验班通过探索,获得有益经验,为全县教师提供可学习的样本。

      1.尊重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分层设立实验班

      教师专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层次性,不同教师处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为了让实验班的经验具有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我们确定了两个实验班,一个由机关幼儿园的两个骨干教师组成,一个由中心幼儿园的两个新教师组成。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班可以发挥引领作用,而由新教师组成的实验班则可以在日后的成果推广中充分激发其他教师的信心。

      2.尊重实验班教师的设想,促进实践经验的提升

      实验班是推进区域活动的窗口。只有让实验班教师真正领会区域活动的魅力,发自内心地认同区域活动,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所以我们尊重实验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和思考,放手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区域活动创设的具体方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进程慢慢学习、领会。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建议巧妙地和他们分享,促进他们实践经验的提升。

      在实验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坚持倾听实验班教师的意见,只要不违反基本的教育规律,我们给予鼓励和支持。实验开始的头一个月,我们采用天天跟岗观察的方式,和教师一起观察孩子的活动,着重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如何设置合理的区域空间

      区域空间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首要条件,以往因空间小、幼儿人数多,开展区域活动时桌椅物品都得搬、挪、移,导致教师怕组织区域活动。因此,创设合理的区域空间是实验班教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要求是:留出能满足全班孩子活动需要的区域空间,尽量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实验班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空间特点分头设计、调整。中心幼儿园实验班合理摆放抽拉式床铺,精确计算床的占位面积,然后科学设置区域空间。机关幼儿园实验班的活动室有一排靠墙而立的上下两层的固定床铺,比较占空间,于是他们把桌子放入区域,在活动室中间留出一块可供集体活动的空间,解决了区域空间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桌子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

      问题2:如何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难点。起始阶段,我们并不要求教师一下子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掌握材料投放的窍门。为了让教师学会如何投放区域材料,我们让实验班教师自行探索每一个区域该投放什么材料,投放多少材料。我们则通过观察孩子的活动,引导他们判断材料的有效性。比如,在中心幼儿园小班实验班美食坊的第一次活动中,教师投放了瓜子、花生,让孩子们边剥边吃。孩子们开始时兴趣很大,可是没一会儿就不想吃了,就无所事事了。教师反思:孩子边剥边吃,吃饱了自然没兴趣剥了。这时我们向教师抛出问题:投放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再次反思:投放这些材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吃瓜子,而是让他们剥瓜子,以锻炼小肌肉,培养劳动习惯。于是,教师设想投放瓶子,让孩子把剥好的瓜子肉装满瓶子再吃。第二次活动时,教师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瓶子,但是瓶子有点大。教师发现听话的孩子因为剥不满瓶而吃不到东西,有一种挫败感;而顽皮的孩子偷着吃,破坏了规则。最后,大家建议在瓶子的适当位置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在剥的时候还可以互相比较谁剥得多。后来,孩子们渐渐发展到请同伴分享果肉,把瓜子壳、花生壳投放到美工区作为拼贴画的材料,等等。

      经过一个月的尝试,实验班教师慢慢消除了对材料投放的恐惧感。他们发现材料投放并没有那么难,只需留下孩子喜欢的,撤走孩子不喜欢的,然后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不断调整、改进。其间,教师会自然涌现很多灵感,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后来孩子和家长也自愿帮助准备一些材料,因此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问题3:如何指导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指导更是一个难点。机关幼儿园实验班的教师把指导集体教学活动的经验运用到区域活动中。对于他们,我们引导的重点是让他们改变高控行为,使区域活动凸显幼儿的自主性。中心幼儿园实验班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是不用指导的,理由是听专家这样说过。针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没有过多地争论,而是让教师各自选择一个区域进行微实验,在实践中去感受。

      小燕老师选择了建构区进行实验。她在建构区里投放了很多鞋盒、可乐罐、木板等,希望孩子利用这些物品进行搭建。第一天、第二天,在开始的10分钟里,孩子们都兴奋地把鞋盒往上叠,叠了倒,倒了叠,后来就失去兴趣,开始把鞋盒乱扔,并慢慢发展为打闹。小燕老师认为这是材料的问题。第三天,她在建构区投放了一个玩具小熊,让孩子帮小熊搭建房子,以此来提升搭建兴趣。这次,孩子的活动兴趣比前两次持久了一些,但最后大家都抢着抱小熊。第四天,她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和孩子一起搭建了一座房子。孩子们兴致很高,纷纷效仿。小雨搭着搭着,发现自己被鞋盒围在里面了,便灵机一动:“我们把房子再搭高一点,然后在这里开扇门,这样我们就可以住在里面了。”听了小雨的话,大家继续搭着……这回,小燕老师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如果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抓住有意义的点介入,孩子的区域活动就会朝着更加有价值的方向发展。

      问题4:如何指导幼儿进区及评价

      如何指导幼儿进区及评价让教师感到迷茫。实验班的年轻教师甚至希望取消这两个环节。我们认为进区前教师可以有一个简短的关于活动规则和新材料介绍的谈话,等孩子玩熟练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区前的谈话。评价环节则是提升和拓展孩子经验的环节,可以视孩子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

      二、依托城乡幼教联盟,分层逐级推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段时间以后,实验班的区域活动已经正常开展起来了,孩子们对此兴致很高,教师也感受到了区域活动的魅力。接着,我们依托城乡幼教联盟,充分考虑总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各级村、民办园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推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1.尊重教师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推进总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两个总园的班额较大,非在编教师和在编教师各占一半,并且以新教师和年轻教师为多数。年轻教师基本处在模仿学习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参考。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分两个层次推进总园的区域活动。

      实验班的第一次展示是向骨干教师展示。两个实验班分别向总园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展示区域活动,我们希望发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让他们根据实验班的经验,先在自己的班里组织区域活动,再引领其他教师。观摩了实验班的展示活动后,这些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设置了符合本班特点的区域空间,还想出一些新点子。比如机关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建议利用每一层楼道中间的廊道设立一个公共区域,这样可以分流班级中的部分孩子,使班级的区域空间可以更宽敞些。骨干教师的加入,让区域活动设置的形式、内容更加多样,从而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多参考与学习的样本。

      实验班的第二次展示是向全园教师展示。三周后,实验班和各年龄段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共同向总园所有教师展示区域活动。在这次展示中,除了开放区域活动,还安排实验班教师讲述参与实验的具体感受。实验班教师的成功经验让其他教师受益匪浅,使他们对组织区域活动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区域活动在总园全面铺开,集团内部跟进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比如:隔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上海明师科技网的区域活动学习,教师把网络教研的好经验、好材料运用到自己的区域活动中;隔周组织一次全园性的展示活动,各班把自己的经验、材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在学习讨论中丰富组织区域活动的经验。两个总园间各年龄班每个月展示交流1次,共同促进区域活动的发展。

      2.尊重乡镇中心园的办园现状,分类推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上由小学校舍改造而成,办园条件都不是很好。我们引导教师树立这样的意识:各乡镇中心园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努力创造条件,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不以条件有限为借口,不放弃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切可能。

      我们在总园和各乡镇中心幼儿园之间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让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全方位了解区域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每周总园各班级和乡镇中心园各班级各派出一位教师交换岗位,以一周为一个学习周期,让所有分园的教师都到总园实地学习一次。

      我们根据办园条件的异同把乡镇中心园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有足够室内空间和户外场地的幼儿园,建议他们在学习总园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乡镇、本园的区域活动组织方法;第二类是活动室内可以设置几个区域的幼儿园,建议他们先把几个固定的区域创设好,把其余区域的柜子、材料靠墙排放,让幼儿自行把材料拿到桌面上玩;第三类是活动室面积小但户外场地宽敞的幼儿园,建议他们主要开展户外区域活动;第四类是活动室空间、户外场地都较小的幼儿园,建议他们探索室内公共区域的设置方法。以上同类别的幼儿园之间定期交流、观摩不同的组织区域活动的方式,彼此学习,互相提高。

      为了让全县每个幼儿园都能观摩县级区域活动展示,中心、机关两所总园全园开放区域活动,为期两天,教师分两批进行观摩。我们要求一个幼儿园都不落下。第一天,中心幼教集团下属的乡镇幼儿园教师参加,上午观摩中心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展示,下午观摩机关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展示;第二天,换机关幼教集团下属的乡镇幼儿园教师参加。这个教研活动是全县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一个序曲。

      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在本乡镇展示区域活动。我们要求不落下一个教师。各分园园长计算本乡镇幼儿园所数、教师人数,合理安排展示天数。由于分园的办园条件和民办园之间的差距没有那么大,可模仿性和操作性强,对民办园的启发很大。教研活动之后,很多民办园主动联系两所总园以及和他们条件相似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派更多的教师前去观摩。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要从关注集体教学活动转向关注游戏,这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需要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我们应充分理解教师的适应过程,引领他们慢慢地改变观念,进而改变行为。

      原载《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杭州),2015.4.43~45

      跟进式视导,基于需求前提下的常态园本教研

      (北京市延庆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学前研训处)

      在人们不断追求“做专业的幼儿教师,办有特色的幼儿园”的背景下,教研员作为教育质量提升、推动区域发展的专业研究人员,该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该如何引领干部、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教研理念落实到园所常态工作中?又该如何帮助干部、教师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恰逢北京市教研工作展评,延庆县学前研训处把第四幼儿园作为基地园,开始了基于需求前提下的常态园本教研的跟进式视导。

      诊断问题——客观分析现状,了解真实需求

      第四幼儿园始建于2005年,20个教学班,专任教师79人,于2007年通过“一级一类”验收,因为园所发展规模及发展需要,准备验收“北京市示范园”。该园所整体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园长办园思路、理念清晰,建立一整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第二是拥有一支观念新、师德好、业务水平较高、教育技能较强的教师队伍;第三是在贯彻《纲要》、《指南》过程中,探索建立了“以健康特色促幼儿发展为核心”的园本课程模式。

      然而,由于园所规模大、发展快,大多数业务干部都是刚刚走上现任岗位,近五年毕业的新教师几乎占到在园教师的70%,客观存在着诸多劣势,对照市级示范园验收标准,我们四位教研员和第四幼儿园的干部、教师坐在一起,沙龙式地漫谈、聊天,有针对性地讨论、质疑,了解了干部和教师们最为真实的需求。

      和干部沟通时,他们最关心的是保教常规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进班看什么?怎么看?如何平等地参与班级的活动?看后如何反馈评价?如何指导教师有目的地反思?而教研组长更加关注的是:如何选择适合教师需要的教研内容?如何设计组织有效的、策略得当的教研活动?如何在关键问题的引领应答、零散观点的提升拓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带班的教师们更加现实:新任教师如何提升理论与实践互为结合、互为转化的能力?骨干教师如何提升自主研究能力、发挥帮带引领示范作用?如何在一日活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将目标及幼儿兴趣结合?带着这样的任务,以第四幼儿园的干部和教师的真实需求为切入点,开始走入我们的跟进式、常态化的教学现场。

      有效对接——理性定位目标,制定方法措施

      结合北京市示范园验收的要求、第四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思想和特色,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视导方案,指导和引领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干部、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脚点在于“干部、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途径是“对话、交流、互动、启迪、激励和唤起”;目的是“让干部、教师用自己的头脑指挥自己的双手”。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梯度。

      第一梯度是提升业务干部和教研组长的研究、指导、引领能力。具体做法为“1+1+1>3”的捆绑共研。教研员负责带领本年龄班的中层业务干部和教研组长,走进各自年龄班重点班级的常态教学、游戏和教研现场,在捆绑共研中,有目的地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对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引领能力,努力做到教研解决真问题,完成借力共赢的愿望,最终达到1个教研员、1个业务干部、1个教研组长,3人力量大于3的目标。

      第二个梯度是骨干教师专业能力重点培养。具体做法为:第四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自愿报名,让四个教研员和所有业务干部定期走进自己班级,现场指导半日活动,旨在通过这样的跟踪视导,帮助骨干教师提升其半日活动的组织能力,促使其不断地反思、质疑、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形成特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逐渐形成教学特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个梯度是普通教师实践带班能力全面提升,帮助树立专业自信。具体做法为:每周一次的视导,不论是“1+1+1>3”的捆绑共研,还是骨干教师的跟踪视导,都要求本年龄班每班出一个教师一起参与活动,活动后听取组织活动老师的反思,还要求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若你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怎么做?在大家共同研讨后,还提出后续的学习要求,并指出具体的参考书目,期待教师们的质疑和改变。

      就这样,我们带着问题和困惑,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坚持每周至少一次,行走在延庆四幼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角落,开始了和延庆四幼干部、教师共同成长的征程。

      强化分层——立足教学现场,跟踪滚动指导

      (一)行政教研必须先行——抓根本,找重点

      为了全方位了解业务干部、教研组长现场发现和指导问题的能力,教研员、业务干部、部分教师,先后走进了小班张俊、中班李海燕两位骨干教师的教学活动,依托现场教学,开始了跟踪滚动指导。

      第一次行政教研:教研的主题是什么?

      看了张俊老师的语言活动《小猪变形记》后,业务园长组织干部和教研员进行了行政教研,当时的问题是:在今天的半日活动,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优点有哪些?不足有哪些?短暂的沉默后,大家开始发言,有说目标制定得不合适的、内容选择过难的;有说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够合理的;还有说教师提问、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后边发言的教师唯恐与前边的发言人重复,还在绞尽脑汁地发现新的问题点,争相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没有交集和交点;教研组织者也只是附和发言人的话题,没有必要的追问,也没有聚焦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于是我提问:本次研讨各位干部有什么前期经验?研讨的重点是什么?本次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色又在哪里?

      围绕这几个问题,大家开始了又一轮的讨论,最后得出:行政教研要有主题,也要根据参与者的前期经验设计活动方案,而活动研讨的重点,应是小班教师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不能脱离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学习规律以及早期阅读的核心问题,否则,就是没有抓住根本。

      结合我们梳理出的行政教研的脉络,厘清了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解决,期待下次行政教研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设计和规划。

      第二次行政教研:怎么看、怎么评、怎么向教师反馈活动建议?

      在看小班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走进了中班李海燕老师的艺术活动《服装设计师》的教学现场,孩子们大胆的表现、个性化的设计让各位干部和教研员意犹未尽。研讨中,大家紧紧围绕“依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表现方式以及艺术领域核心价值”谈本次活动的得与失,可以谈的点很多,但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次行政教研主题的聚焦,让业务干部更加关注教师当前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关注本次活动的独特之处,而如何顺着此思路,把活动得失反馈给上课教师,成了业务干部最为关切的问题。

      于是我又提问:教师活动后,最想听的是什么?最忌讳听的是什么?我们业务干部在园本教研中,要把教师引向哪里?

      围绕这几个问题,大家开始了又一轮的讨论,最后得出:一节教学活动,无论谁去组织,都有闪光点和可以商榷与调整的地方,因此无论责成谁去反馈,都要一分为二地、客观地真实沟通,这样面对面的反馈,可以谈的很多,但是核心问题不能脱离幼儿的需要,包括幼儿学习的需要、心理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说你想说的、会说的、该说的,注重的是活动过程中的思想触动和碰撞,追求的是反馈后的共鸣和反思。

      因此,当小班、中班的业务干部把大家集中的意见,反馈给张俊、李海燕老师的时候,张俊老师说:这样我就不怕拿我的活动当靶子了!多几次这样的反馈,我就会更加专业。李海燕老师说:我们需要进步,我们也需要表扬,若是活动后一无是处,谁也没有勇气一直接受批判!而其他老师们也跃跃欲试,想参加到被人观摩、被人评价的队伍当中来。

      老师们真心的话语,切身的感受,观点的认同,折射出的是业务干部的专业引领能力和人格魅力,“亲其身,信其道”,只有教师敞开心扉和你沟通、交流,才能真正走在一起,才能一起发展。趁热打铁,我们教研员又从教研的高度和角度,向业务干部和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理论的学习、经验的积累、活动的设计,有理有据的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充满智慧的思考,气氛温馨而又融洽,在场的所有人感动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二)园本教研以点带面——小问题,微研究

      在看小班、中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和目标,我们又走进了大班王伊玲老师的区域活动现场:通过看美工区的幼儿表现,探讨教师材料投放是否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当前的需要。在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工区最大的亮点是:孩子们在用水彩笔画电视罩、钢琴罩。大大的电视罩、钢琴罩铺在桌子上,蓝色的波浪一层又一层的,孩子们专注而认真地完成着。活动后,王伊玲老师介绍了美工区投放电视罩和钢琴罩让幼儿设计背景,初衷是根据大班幼儿做真事、真做事的特点,画完了就能用,让大班幼儿有成功的体验,后续还要做椅子垫、杯子垫,既能废旧物利用,又能够调动起幼儿到美工区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在充分肯定王老师的优点之后,我们倡议把看到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说出来。齐老师说:钢琴罩和电视罩的设计草图是谁画出来的?幼儿参与了吗?李老师说:看着幼儿确实是在努力而感兴趣地画着,是在做重复的动作,还有创造性的表现吗?郭老师说:幼儿之间到底有没有合作?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在哪里体现?张老师说:后续要做的椅子垫、杯子垫,是否是幼儿的意愿?

      看着大屏幕上的问题,我建议大家分组“头脑风暴”认领问题,每个组要有核心的议题、理论的依据、自己的观点、解决的策略。教师们有序分好组后,业务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我们的教研员自觉地融入到研讨中,气氛融洽而热烈,对话平等而聚焦。当各组把“头脑风暴”的结果展示分享的时候,我惊讶于教师们总结梳理和提升表达的能力。由此及彼的延伸与后续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教师们关注的热点:“材料的投放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关注幼儿不是口号,要自觉地分辨真关注,还是伪关注”,“幼儿的前期经验和真实需求要基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提出”,“教师的意愿不能替代幼儿的意愿,更不能强加给幼儿”……由此显现出的是专业性和对专业精神的追求。

      一个美工区的小问题的微型研究,以点带面地辐射了其他区域的问题和策略,让教师们豁然开朗。

      常态展示——关注研究过程,鼓励大胆表达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该我们把平时的工作现场和工作过程拿出来进行展示了。我们要以怎样的状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呢?我这样告诉第四幼儿园的干部、教师和我们的教研员:此次展评,不是简单的观摩、研讨,不是模式化的汇报、总结,也不是硬性的分等、排队,而是要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教研工作规范、高质量的开展,进一步推动教研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我们常态的工作展示出来就可以了。

      5月13日的我们各司其职,第四幼儿园的干部、教师和孩子们,轻松而快乐,紧凑而有序:王伊玲老师组织社会领域活动《老师我想您》,通过组织幼儿用各种通讯工具和生病的老师联系,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教师支持策略的到位以及幼儿对教师的想念之情;行政教研中,我们快速高效地帮助教研组织者李丽华主任进行了园本教研计划的梳理、分析和调整,并且提炼出了整个教研活动的关键点和核心经验;园本教研中,教师们轻松愉快地参加游戏,热烈而投入地积极研讨,其中不乏质疑、碰撞和创新点,而教研员对教研组织者的补台和提示,到位而不越位,及时而巧妙;点评环节中,教研员把干部和教师的视角、关注点引到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教学现场的作用,捕捉幼儿的学习表现,寻找背后的原因,探寻教师支持策略是否到位,提出后续活动方法和改进的措施及建议,整个活动的组织赢得了好评和赞誉,而教师们获得的是专业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我们所收获的,就是我们自己所播种的,在研究幼儿、融入教师、支持园所的过程中,在相信幼儿学习能力、亲历教师飞速成长、推动园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四位教研员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我们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放低姿态,甘于示弱,心甘情愿地做幕后的推手,做让干部和教师感觉舒服的垫脚石,投入的不止是情感和智慧,更多的是求真和务实、理解和包容、欣赏与发现的职业精神,对于教研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我们感恩于教研员这份儿工作,也更加敬畏每一天的工作,因为工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和成长,更多的是尊严和价值。

标签:;  ;  ;  ;  

在尊重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切实推进幼儿园教学科研工作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