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寄宿制中学 青海省 河南县 811599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推行以来,学生为主体被不断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活动规律。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审视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差异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认可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参与度。
关键词:中学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影响因素;心理;
众所周知,数学的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以及抽象性,这就要求着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影响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学目标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了解,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的心理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积极性就高,而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反映比较迟钝,甚至是不听讲。这种课堂反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对自身数学能力的认知。越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越差,一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小学时候的数学基础没打好,然后进入中学阶段时就会产生一种 “我不适合学数学,我学不好数学”的自我认知。这样的心理是十分影响数学学习。还有的一些学生在经过不断的努力之后,数学成绩还是没得到很好提高,就会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我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来就很弱”的自我认知,这样的心理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懈怠或者放弃的学习状态。像这样的自我认知偏差是影响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遇到一些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的学生时,教师要做到充分培养学生自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出现自我意识的偏差情况,都是因为在数学学习时缺乏自信引起的。教师要对症下药,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客观的审视和全面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状况进行合理的总结。通过这样的积极引导,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状况,重新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差异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这样学生可以在情感上认同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学习意志薄弱的心理因素
学习意志是一个学生实现学习目的的保证。如果学生的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比较强,那么证明该学生的学习意志就比较强。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就开始缩头缩脑,不再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数学学习的成绩特别不理想。还有的学生尽管数学基础不差,但是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或者家长的督促。这样的学生遇到会做的问题,就会很有信心的做下去,遇到一些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题目,就不想动脑筋,答案就随便写一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就是学习意志薄弱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影响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
当学生出现学习意志薄弱的情况时,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意志,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像一些学生自己可能不会意识到自身学习意志薄弱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的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冷静的处理学习问题,勿要急躁或者直接放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和总结,不能轻言放弃。只有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应对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思维定势的心理因素
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忽视学生的接纳程度。比如,针对某一类的问题,教师一般会总结出一种答题模式,让学生直接把题目中的数据带入“公式”中,忽视学生的是否可以真正的理解,甚至是在考试时,严格要求学生要按照既定的模式答题,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有一些学生的习惯教师指定答题模式,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学习中墨守成规,不重视自身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师教学的思维定势还是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势,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尽管这样的思维定势会带来短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为了短期的教学质量固化学生思想。另外,除了教师避免教学的思维定势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创新性,避免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定势。学生在中学阶段培养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
四、压力大的心理因素
如今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过大,面临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着往往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情绪也极不稳定,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者是考试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一些学生因为家长压力,平时的学习愿望十分强烈,成绩一旦出现短暂的落后,就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还有点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很好,但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而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恐惧、压抑、低落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学生的平时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在给学生施加压力的时候,要注意合适的度,不能盲目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致使学生出现极端的情绪。只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坦然面对数学中的难题,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总结: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像自我认知的偏差、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学生的压力过大等等,这些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心理因素是学生自身不正确的意识形成的,或者是教师乃至家长无形施加的。无论是怎样形成的,只有数学教师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不同学习心理,然后针对性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王波.浅析影响高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学周刊,2015,11:181.
论文作者:孟寿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因素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