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的总体全面规划设计越来越引起重视。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今在城市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控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实施问题;优化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各地政府以城市规划为蓝本,大力进行城市改造、园区建设及招商引资等,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笔者在审计中也发现,当前城市规划实施中还存在重视不够、执行不严、执法不力等问题,应当引起当地政府重视。
1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
1.1城市规划监督与维护问题
城市规划监督与维护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于其权威性与群众性的缺乏。对于规划内所涉及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等的刚性内容,虽有专门部门对其进行监控与管理,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群众对相关违法建设抱有“侥幸”心态等原因而实施效果欠佳。在部分地方政府层面,有的工程与项目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依然付诸实施与建设。这体现出了在相关法律缺位或者约束力不足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被强制落实的刚性内容被忽视。
1.2对城市规划管理重视不够,宏观掌控城市规划能力不足
①城乡规划委员会履职不到位,不能够有效地发挥知道城市建设职责。城市规划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对于选址以及工程规划等方面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例会来替代规划委员会履行审议决策职能,从而使得整体的决策科学性不太强。②对于各类规划衔接出现问题,内容存在问题。其主要是体现在各个部门行业规划标准问题,内容出现交叉和重叠的现象,在规划过程中不能做好协调控制,规划工作复杂。当地政府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例如企业出现问题,不能够实现一个区一个规划。③城市规划修编时间非常长,从而使得城市建设出现很多不足。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修编,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先建设,后规划。
1.3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
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龙头”,一个可持续的建设方案是城市稳健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的总体建设规划应该是询问多位城市规范专家,咨询各界人士意见,经过多次论证之后正式确定的。城市的规划建设决不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一经发布确认,就不能轻易更改,以免造成“虎头蛇尾”的情况,可能出现一些“烂尾”工程,在前期浪费大量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后续建设发展的后劲不足,影响城市发展速度和质量。另外,在一些个别地方,为了片面准求面子工程,对于关系民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感兴趣。例如从发展产业来说,有的贫困县自身工业不发达、消费水平也仍停留在小城镇领域,盲目搞扩张建设,修建产业园区发展经济,忽略了城市道路交通、人口素质及基础设施建设不相匹配的问题,形成一些烂尾工程也就不足为奇,想加快城市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贯到底的持续科学的规划和时间的积累。
2城市规划实施问题的优化对策
2.1全面优化城市规划建设体系
城市规划建设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了城市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全面优化城市规划建设体系是制定多领域共同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引工具。地方政府应大力贯彻“统筹兼顾”方针,优化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将城市空间作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使各种治理举措落实到空间以切实发挥效用,并将构建良好的治理空间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要让城市规划建设适应城市治理要求下的各种新变化,将规划理想愿景空间与群众愿景相融合,使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与群众共识达到有机结合,并将城市规划的变革实施过程与群众行动相联系。另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和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发挥编制主体作用,立足于国家利益,促进城市规划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部署,以传承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标准,切忌固步自封,要勇于创新和革除原有机制的弊端,完善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体制。
2.2健全规划决策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多规合一”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城市规划委员会扩大范围,多引进专业人员参与到决策规划中,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决策随意以及规划管理部门过于自由以及权限方面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个工作开展的开展。同时还需要重点加强“多规合一”工作的推动开展,不断的引进先进方法,学习相关成熟经验方法,合理的进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城乡统筹,合理的进行资源利用,更好的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2.3融合以人为本理念
解决城市规划监督与维护问题,必须积极融合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从本质上讲,城市空间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与几何空间,而是具有情感的社会性空间,是人与自然产生密切联系的重要载体。基于人为本理念开辟城市空间有利于构筑新型社会关系,优化人居环境。“水上花园”厦门市在城市规划传承与变革工作中就坚持回归以人为本理念,广泛开辟了城市的新局面,改变了传统规划自上而下的编制与决策过程。更重要的是,新形势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从扩张发展转向了存量发展,“以人为本”理念、绿色生态环境与和谐社会的共同缔造为扩张型规划向存量型规划提供了规划思路的重构方案。而且,存量型规划强调城市空间的社会关系特性是城市发展中诸如旧城区、旧厂房和旧村落等存量空间的内在属性,因而,存量空间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不仅是城市环境空间再构与变革的过程,而且是社会关系的重建。
此外,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因而,地方政府应结合国民需求改造公共空间,使城市公共空间成功摆脱严肃而表面的仪式性特征,回归到人的活动尺度,从而成为富有使用价值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再造城所精神,而且能够使国民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以及共同劳动中,逐渐摆脱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集体破碎化问题,重构集体的活动与社会组织,在相互间广泛的交流活动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的权威性与群众性,依法履行刚性内容,严格审核工程项目手续,尊重群众意见与心声,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发挥群众智慧,激发群众的创造能力。
2.4积极推进阳光规划,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
强调公众参与对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加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使公众更加理解和认可城市规划的意图,促使城市规划顺利实施。一方面,积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确立公民听证制度,使公众参与到规划管理的部分环节,保障公民知情权。另一方面,健全规划公示制度,通过政务公开、公众媒体发布、社区公告等途径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城市规划,更多地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发展,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非常重要。采用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已经不能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从多个方面进行,从而提高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其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163.
[2]武栋.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门窗,2017.
[3]林孔仕,习近平把脉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引领中国城市发展[N].人民网,2017-02-26.
[4]孙力伟.大数据时代下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2017(6).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规划建设论文; 存量论文; 工作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