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三步”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保障
关键词:教学模式;有效保障;小组合作;落实;激情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145-01
语文教学承担着三大任务:一是语言文字。二是情感体验。通三是人文修养。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人的发展要从“诗文”开始。语文教学应该让孩子们在读史中明智, 在格物中修身,在思考中明德,在品味中升华。这三大教学任务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不可顾此失彼。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更好承担起这三大任务呢?关键是教学要具备有效性。
一、“三步”教学模式
(一)课前清障碍
1.就教师而言,要为学生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1)创建安全的心理环境。 加深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与老师交往没负担,观点交流无障碍。让学生在大胆猜想和质疑中,在轻松愉悦的“生物场”中进行对话和交流。(2)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教学有时需要教师有“无为而教”的时段,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3)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情境,抛出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锚”,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洞察学生的“先行组织者”,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
2.就学生而言,课前要扫除课堂学习的文字障碍。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查字典,找资料,对课文的字词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同时还要查找文章作者的情况和背景。
(二)课上重感悟
感悟教学我采用了“读——译——理——赏——移”五步教学流程。
1.读读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
读有裸读、听读、默读、朗读、齐读、研读等。教学开始要裸读,就是去掉标点符号的裸眼阅读(不能看书,只能看幻灯)。在一个学生阅读的时,其他学生做好记录,指出纠正不准确的读音和断句。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断句能力,同时还可用以检查学生的字词阅读预习情况。初读课文重在感受,即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受到教师观点影响之前直接与文本对话,读清大意,有属于自己的初步感受,为下一阶段的研读打下基础。 “对文本的理解,不是‘死读书’的过程,也不是掌握局部的某一知识点,而是‘我’与‘文本’的情感、意志、人格力量的沟通 。当然,对读这一环节,不宜作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意识醒着即可。研读,是读者理解和解释文本的过程,也是实现着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是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却不知道、说不清的过程,是实现“新我”的构建过程。
2.译
对于古文和诗、词等,在读的基础上,要译读。这一过程,我们采取的即“裸译“,即不看注释,学生依投影翻译成句,指出关键字词含义、重点语句和特殊的句式。一位同学翻译时,组内其他同学可提供帮助,其他组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落实了语言上的重点,突破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理
理,就是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理”清两点:文章脉络(结构)和作者观点(情感)。课文,其实就是阅读的例子。学习课文,要培养学生学会迅速寻找文章的关键句的本领,抽提文章“骨架”,牵住“脊柱”,摈除“枝蔓”干扰,理清思路。这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所在。
4.赏。
“理”出脉络之后,要“赏”。“赏”即赏析,包括赏句段、赏谋篇、赏技巧、赏观点。赏句段,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字敏感度。这一过程,各小组不仅要指出可赏之句段,还要说可赏之精妙处,不仅要说出词句段的表层意思,还要解出词句段的暗示性。这种联想能力,想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赏谋篇、赏技巧和赏观点,就是帮助学生体悟创作规律、学习写作技巧、悟出人生哲理,要让孩子展开思维的翅膀,或联想,或发散,或反思,或自省,是由此及彼,是由表及里,把作者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作文、做人、做事之中。
5.移
“赏”过之后,就要“移”。移即是迁移,包括拓展阅读、深度研究和写作。没有总结就没有迁移,总结要有高度概括性,要精练,要简明扼要,要易于记忆和应用。同时还通过引导学生查阅书籍或网络,收集信息,扩大知识存量,延伸探究领域,拓展学习空间,以形成丰富的知识网络,建构广泛而有深度的知识体系,形成可挥洒自由的语文能力。
(三)课后抓落实
落实基础知识和课堂学习成果,是语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课堂很精彩,学生课堂表现很活跃,可成绩不高,问题就出在落实上。经过尝试,我发现“小组过关”的方法,效果不错。课堂上,小组是问题讨论整体,下课后,小组成员作业和基础知识过关相互检查,组长负责每人过关,课代表统计检查,教师负责抽查,如果小组中有人在抽查中不过关,小组与教师协商,接受增加学习任务等较轻微的“发展性惩罚”。这种捆绑式的小组学习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也学会交流与协作,并增强了责任意识。
二、有效教学保障
1.教师要有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能让人兴奋,充满活力,如果发挥了它的积极性,便能使人产生超常的力量,出色地表现自我。拥有激情,会让人更自信,能力更强,它是成功的催化剂。教师没有激情,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激情教学”就是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教师的激情根源于对文学对教学的兴趣,根源于对孩子深沉真挚的爱,根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根源于对成功追求的强烈渴望。
2.师生关系要和谐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创造和谐的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老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和谐,老师会感到上课与学生交流是一种享受,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一种幸福。同时,它对学生自我意识、自尊心、学习动机、社会观念的形成都具有着积极地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师生关系和谐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学会赏识学生。有人说:赏识是一种仰视,高高在上者,没有此视角。我们教师应该学会仰视,少一些俯视,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跟我们交往没负担。
语文教学,每一种教学设计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探索的阐述,只是个人小议、个人体会,只是我自己颇感受用罢了。
论文作者:贾晓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组论文; 能力论文; 激情论文; 过程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