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论文_胡捷

论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论文_胡捷

胡捷

广东省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目的是提高河流的行洪能力,减少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保证堤坝汛期的安全,避免洪水对城镇、乡村和耕地的危胁。而对城市河流治理,在保证基本的防洪功能外,还要考虑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打造亲水的城市宜居环境。我们的城市河流水系非常复杂,不但有天然的河道,还有人工开凿的运河、湖泊及人工湿地等。在城市河流治理中,在保证河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内河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为我国城市河流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生态河道;措施

1 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高密度的城市人口聚居和对经济发展的过分追求与偏重,以及对城市生态的忽视,将会进一步导致人居环境质量的下降,如绿地的减少、河道的污染等等。人们无奈地远离自然,缺乏近水、亲水空间,城市居住环境、投资环境质量的下降,间接地阴滞了城市经济的提升。通过对城市河流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的建设的规划、实施,能使城市河流的防洪能力、水域景观以及沿河环境有较大的改观,从而改善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

1.2有利于促使生态型城市的形成

如今,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矛盾的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城市摆脱由于只注重经济发展、忽略城市生态问题而导致的城市河流严重污染的困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日益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关注。生态学家呼吁建设“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学家呼吁建设“山水城市”,园艺学家呼吁建设“园林城市”,林业学家呼吁建设“森林城市”,建筑学家则呼吁建设“风水城市”,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强调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河道建设,迎合了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形成生态型城市有效的措施之一。

1.3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涉及到环保产业、绿色产业、建筑行业、休闲产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进行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将能带动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向更合理的结构调整和转变,同时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城市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均GDP的增长,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 河流污染原因分析

2.1自然河流的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质量差

自然河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其容量以及水体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这些因素主要涵盖: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拦水大坝上游水库等。并且,一些城市由于管理和治理不善,很多工业以及生活污水任意过量排放,造成一部分河流失去可使用的价值。这些污染中,有机物造成的污染会使得好氧微生物快速分解,这就造成河道内水体氧气的大量消耗。一旦河流被污水污染,那么其中含氧量会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2.2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据有关研究统计数据表明,全国主要河流都有不同严重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这种现象在北方尤为突出。特别是土地如果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将会更严重,尤其是在山坡区域如果过度开采、开垦等活动,会导致植被以及地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样河流在两岸就缺失有效的植被保护,水土的保持也就受到负面的影响,同时,加之水侵蚀、冻融等自然因素,很多有机物进入河道,导致水质遭到破坏。

2.3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常情况下,江河流域在下游聚集很多商品粮的重要产地,很多耕地就分布在这些河流的附近或者两岸,当前,很多农药以及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很低,这样就导致很多流失的农药及残留物等都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水体中去,这样也是水质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一些禽兽等的排泄物也一般不能被集中处理,很多都随意堆放,这样很多夹杂粪便的液体也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江河流域中去,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逐渐增加,污染趋势越来越重,据估计,水污染负荷50%以上来自农业面源污染。

2.4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的年均垃圾产出量为七十万吨之多,很多城市在处理上仍然是堆放以及简单的掩埋处理。这种传统的简单的处理方式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垃圾堆渗出的渗滤液对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流域内的饮用水安全。

2.5工业污染严重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有失合理性,很多产业水源的消耗比较严重,同时污染也很严重,这种结构性的工业性质的污染比较严重和凸显。同时很多传统的企业设备太过时,并且技术也不够先进,无论是消耗还是能源的使用率都存在不理想的现象,同时资金紧缺,造成废水处理上管理与整治不足,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处理,这种类型的企业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制造和排放很多废物与污水,势必会给河流水体造成不利的影响与破坏。

3城市河流的治理措施

城市河流的治理是一个非常繁杂和系统的工程,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和谐,兼顾治理理念,把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合理的结合起来,防洪安全景观兼顾,多种措施共同进行的方法进行治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建设生态护岸

城市生态水利的构建主要依靠工程来实现,在建设工程设施时,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和水质、防洪、景观、生态等保持一致。要最大限度的隐藏工程痕迹。生态护岸的主要作用是使自然河岸具有渗透作用的人工护岸,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河流水体和河岸之间的水分调节和交换作用,另外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

在护岸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和防洪作用的建设原则进行建设,在进行河道施工时,要考虑河道的景观、流速等因素。洪水位的生态护岸一般使用植被架筋、生态植草砖、铅丝石笼、植被混凝土、连锁土工砖、干砌石、生态袋植物扦插等可以覆土种植的方法。

3.2入河初雨水的控制方法

当城市污水无法直接排入到河流中,使用污水管网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城市河流入河水流的水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因为路面初期雨水入河会对河道造成污染,所以,为了充分保证水质,要对初期雨水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减少初期雨水对污染的冲击负荷。雨水的初期控制。在降雨初期,雨水的污染浓度非常的高,尽可能的把初期雨水引入到城市污水管网中。所以要对雨水口进行改造,建设溢流井,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尽量引入到附近的污水管道,后期雨水来量增大,超过的部分经过溢流口流入河道。修建植被浅沟。植被浅沟可以很好的减少污染物的进入。植物浅沟指的是在地表的沟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在雨水从浅沟流过时,会受到植物的吸收、沉淀、渗透和过滤从而发生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会被取除,从而达到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和收集的效果。建设堤坡带。在河流的边坡种植植物,从而使雨水中的污染物在流到边坡位置时,发生滞留和降解。以此来确保流入河流中的雨水是干净的。修建生态雨水口。在雨水集中入河的地方修建滞水区和卵石区,进而起到过滤河水的作用。种植水生植被。在河流中种植香蒲、芦苇、莲藕等植物有非常好的物力阻滞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沉积物的再次悬浮,对水中的营养盐进行大量的吸收,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要根据河流的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净化植物来对河水污染进行控制。修建功能性石笼。

3.3保护或者新建湿地

湿地是水和陆地之间起到过度作用的一个地带,属于一种功能比较高的生态系统,有着比较特别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结构,在保护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曾一度以“地球之肾”著称。因此要对已有湿地进行保护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湿地的建设。

3.4对污染源进行管控

对污水的源头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污水量的产生,可以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在小区中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提高企业尾水达标排放的管理措施,要严格要求所有的工厂配备污水处理设施。

3.5对河流的河岸进行治理

当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城市河流的河水自我净化能力已经逐渐下降,河水水体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没有提高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加之在河道护岸工程建设过程中,由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重视度不够。所以在河道的设计过程中,要在保证防侵抗洪的前提下,使用人工辅助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岸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

4加强生态河道建设的对策

4.1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

具体的做法是:依据生态河道建设的需要,部分或全部拆除浆砌石护岸的上半部分,改用土料筑堤,自然草皮护坡,或者采用适于动植物生长的特殊结构护岸;保留设计洪水位以下部分硬质护岸,或者保留堤基部分硬质护岸,防止洪水冲刷;部分或全部拆除混凝土浇筑的河床,允许河岸和河底出现自然侵蚀、冲刷、淤积等现象,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河道形成浅滩、宽宽窄窄、弯弯曲曲的自然衔接,堤岸有陡峭、平缓的多种型式,营造出生态环境丰富的多样性空间。

4.2还原水面绿化河道

随着城市排水系统的分流和污水有效收集与集中处理工程的实施,很有必要适当还原部分水面,建设水边景观,改善城市环境。对于现有开敞河道要依法划定河流空间,任何工程不能侵占,其中包括设计洪水安全流过的行洪河道,以及塑造城市环境的沿河绿化带,在非汛期,河道将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为了补充河道水源,可以将污水处理后形成的中水引到河道上游排放,增加河道中的水流量。为了使水体在河道中得到净化,要采取措施促使河床上长出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对岸边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使河流、绿地、树木之间形成网络,营造数量多、空间广、连续性强、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使整个河道及周边的生态系统富有生机活力。

4.3多样化的河道设计

在河道规划设计中,要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经验,采用各式各样的护坡形式,创造丰富多彩的水边景观。护坡形式的设计和选择,要充分考虑特定的河道、特定河段的自然生态状况,精心构思,力求细致全面,特别是有利于珍稀物种和特有物种生存条件的保护和合理改善的问题,有时要作为重点加以研究,妥善对待。为了保护一定河道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河道治理选用的材料要贴近自然,使得整治后的河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人员认真把握工程与生态的关系,使河道治理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水环境的需要,又能满足生物多样性需要,同时使建成的河道适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5结语

在我国未来的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中,建设者应当转变观念,重视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景观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建设,研究与河流生态、环境共存的新一代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方法;实现城市河流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形成多部门协作管理、城市居民广泛参与的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的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J].宋庆辉,杨志峰.水科学进展.2002(03)

[2]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刘晓涛.水利规划设计.2001(03)

[3]浅谈生态河道建设[J].朱伟华.科技与企业.2014(08)

[4]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J].许卓,刘剑,朱光灿.环境科技.2008(S2)

[5]城市河道污染分析及治理[J].王新宇.四川水泥.2019(01)

论文作者:胡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论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河道建设论文_胡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