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转型攻坚提升阶段,新的城镇化战略已具备实施条件。新型战略所体现的城乡规划转型意向更为浓厚,如何编制规划、如何加强重点部署、如何在技术方法上进一步优化,都是需要重点探讨的转型对象。本文将积极从不同方面尝试思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之策,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科学发展观
我国的城镇化自改革开放后开始启动,至今已有近40年进程。启动之初,正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加剧等时代背景与需求,为积极满足国内经济高度增长而设定相关规划。对城乡规划而言,城镇化起步早期基本以经济指标增长为导向,选择蓝图式规划方案,然而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飙升的势头有所回稳,国内经济结构正经历新一轮深度调整期,整个社会亟待转型。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条件环境优越的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增大,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负面效应正日益凸显,如生态环境的自愈能力降低,恶化范围扩大,资源消耗速率过快,对经济形成了关键性遏制与约束,当前社会矛盾中的对立面变得更加复杂且多元化,传统观念及生活生产行为方式正在被彻底更改和消逝等等,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城乡规划中只关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被附以更多的诟病,为释放更大发展需求,规划转型迫在眉睫。
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理解
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城镇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针政策。已在社会各阶级层面中取得较为统一的共识: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强化推进城乡互促共进,确保国内各大中小城市与城镇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理想发展成果。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
新形势下,城乡规划自然要为城镇化背景下的转型工作服务,因此不仅仅在于要满足城市和城镇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更要满足全面推进城镇化转型建设的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给,城乡规划就要特别关注于保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均衡,保障各要素配置与调度的统筹性。本着以上认知基础,城乡规划的具体工作者们应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重视加强对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城市内部品质提升、生态空间约束等各类问题的分析,力求能够最终落实在空间层面,并以政策相扶。
2.1 城乡规划的重点工作内容
(1)区域协调
转型中的城市规划,关注点应从中心城市群移至更大辐射范围,涉及包含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区域协同合作发展。以区域为概念单位,积极关注市、镇层次间的功能联系与资源配置,倾向于从功能、结构、设施、形态、政策等多方来协调城镇化。
(2)城乡协调
当前,城市规划要坚持把握新型城镇化方向,传统的城镇化是城市优先发展,如今的城镇化则要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这说明,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不再强调将农村变大变强从而创造新城市,也不再为追求城乡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而提出模式与结构功能的统一性,而是遵循关注城乡各自的基础特征与发展规律,寻求差异化、可行性协调发展道路。如今,城乡协调要具体到空间、产业、民生、文化、风貌、特色等方面的发展内容。
(3)城市内部品质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断转型的城乡规划自然也不能丢掉城市的发展于不顾,而是应该积极调整观念,力求将现代城市的功能积极提升、环境大力改善,使得城市成为多元包容和安全宜居的重要空间,不仅仅是寄希望于扩张属地面积、提升空间占有比,而是思考如何改进当前城市内部出现的不平衡问题,结合提升功能品质、强化运营效率的发展问题。
2.2 转型中的城乡规划所面临的客观挑战
(1)追求“以人为本”的规划目标转变
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城乡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所实施的社会经济建设要惠及到人,各种生活环境资源保护也应该惠及到人,这样就使得规划的目标变得更为朴素,即要为人们提供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这对规划工作者而言,其实还是充满了较高难度的挑战性,往往简单的目标要实现起来较为复杂,这是因为简单的目标在制定标准上就具有了人为的差异性,不同的人所衡量的简单目标的标准并不一致。实施规划工作中,规划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担当和社会责任,保持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系,加强对人的结构以及需求进行研究分析,从整体上关注城市居民、城市务工人员、乡村居民、留守群体等不同人口需求,坚持从朴素的人的视角来探讨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追求“多元并进”的规划价值观转变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城市发展步入快速轨道,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空前提速,使得很多城市的大空间格局已经定位展开。在这样的框架下谈城市规划建设,就要更多的关注在社会、环境、人文、文化或特色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城乡规划注重坚持以经济指标增长为导向,如今已经不合时宜,要不断追求更为统筹、更加多元的科学发展路径,要积极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领域的均衡统筹,如此来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必然要考虑到城市内部发展的多元并进的价值观优化问题。
(3)追求“开发存量”的规划范式转变
我国在长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经历了资源技术粗放型、资源能源高耗型的发展模式,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决心与力度不断加强,同时加之客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限制约束反作用力的增加,城市发展的方向要积极转变为内涵式、资源集约式发展。城市规划中其空间发展的主题或重要思路就确定为削弱并控制总量激增、盘活并开发存量、加固并优化结构、改善并提升品质。未来要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基本要围绕现有存量土地进行设计研究。
(4)追求“精细研判”的规划方法转变
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让城市环境更趋成熟,当然同时带有的复杂要素也在增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其工作方法有必要予以积极转变,将原本匹配经济粗犷型发展的粗线条规划研究的方法缇欧政委精细化规划研究。规划工作者要主动对城市城镇中的存量土地进行盘点梳理,并积极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挖掘存在于城市和城镇之中的各类历史、人文、风气等软文化价值,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加强认识,最大程度研判各类资源的优势所在,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品质改善、特色重塑和多元包容。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之策
3.1多措并举推动城乡协调差异化发展
(1)明确构筑禁止扩容建设的生态化保护区域,强化空间的规划管治。可在城市中建设可抗建设冲击的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市绿道等集合旅游、文化、环境、经济多元发展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发展基于县域的城乡统筹规划,积极处理发展的基本单元,处理协调本层面的不同关系,保护好基本农田、水资源、生态林地、自然保护区及历史文化遗产等。在统筹县域产业空间布局时先定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生产区和农业养殖区等第一产业的空间布局,积极为推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事业提供规划保障。
(3)要基于小城镇的发展来扩大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小城镇的节点性建设,能够合理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未来的城乡规划需要加强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发展,关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强化公共设施建设,注重对特色资源的挖掘利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品质塑造,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统筹建设,并为乡村地区服务。
3.2 探索并实践人本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1)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要坚持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分析人的需求,不断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规划设计的构思。未来的城市设计应努力向着基于人类个体需求与行为惯性模式的功能性探索等设计转变。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文本资料的编制,要把重点内容放在展现其功能性、品质性、文化性、整体环境适宜性等方面。
(2)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积极探索构建生态化社区,主要思想是利用减碳、固碳的技术手段实现减排降耗节能环保目的,属于可量化的城市社区发展标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生态化社区的规划设计将更受关注与欢迎。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将在国民的持续驱动下实现合理高效推进。说到底,城镇化的新时代转型就是实现人这一主体的城镇化。重点开展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城乡内部等二元性质的新型城镇化,主要目标确定为保障国家城镇化方式达到正确高效的转型态势,体现全新的“互补协调、以人为本、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王璐瑶.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5(7):58-59.
[2]孟庆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思考[J]. 黑龙江科学, 2016, 7(6):136-137.
[3]赵佩佩, 顾浩, 孙加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 规划师, 2014(4):95-100.
论文作者:朱汝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城乡论文; 背景下论文; 功能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