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互补作用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论公共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互补作用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互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非公有制经济论文,功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无疑需要以某种具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为介质。然而,构建何种所有制形式和经济管理体制方能使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多少年来,传统社会主义的权威理论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就是众所周知的国有、国营、官办的形式和大锅饭、铁饭碗的平均主义(农村的人民公社在事实上也是这种形式)。这种公有制形式虽然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了社会公平,但却远远不能使社会主义的本质得以实现。它的主要弊端是:(1 )排斥竞争机制、个人利益驱动机制和按劳分配机制。这种公有制形式尽管在理论上强调按劳分配原则,但在实际运作中推行的则是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因此,它难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能,它实现了公平,然而却牺牲了效率和劳动积极性。(2 )它不适合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力性质,远远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这种甚至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入口处方能适用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力起到了揠苗助长的作用。由于它过于“先进”,结果不仅未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反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 )它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带给人们的只是普遍贫穷和滞缓、僵化的经济。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丧失,已经有力证明这种公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只能搞垮社会主义政权。苏联在80年代初,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逐年呈递减之势,1985年只增长1.8%, 国民经济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齐奥塞斯库时期的罗马尼亚居然把社会主义搞到了经济濒临崩溃、人民不得温饱的地步。农民每天只配给面包300 克,城市因缺煤,冬季室内温度最高只达到10度,电视台因缺电,每天只能播放2小时节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维护传统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城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引进竞争机制、破产机制;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同时允许其它分配形式的存在,破除铁饭碗、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通过这些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历史最好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尽管我们在改革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则一直未能解决。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甚为困难。据有关资料披露,1996年1—4月份,全国的国有企业出现了净亏损。此后,国有企业虽然摆脱了净亏损的困境,但依然未能走出低谷。1997年, 全国国有企业亏损总额高达550亿元人民币,同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1997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66000亿元人民币,而负债总额为5万亿元人民币。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任何一种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和经济体制都只具有相对性的意义,或者说,都只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完美无缺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体制是不存在的。同样,公有制形式也是有缺陷的。相对目前的生产力性质而言,公有制存在着下述缺陷:第一,它使产权非人格化。在理论上,公有资产有我的一份,但实际上我并无权支配自己的那份资产,既不能直接负盈,也不能直接负亏,责权利的联系是较为松散的。第二,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以至于国有企业在几乎全部的经济领域中都处于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排斥了竞争,摆脱了优胜劣汰的经济法则,从而使国有企业失去了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动力机制。第三,它使人们失去了追求个人财产积累和财产收益的内在动机,没有了利益的驱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内在动力自然不强。正因如此,在维护传统公有制基础的条件下进行一些局部修补看来是不行的。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本质得以实现,必须从根本上对传统的公有制形式进行改造。

鉴于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难局面以及传统公有制形式的缺陷,有人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出了全面推行私有制经济的药方。其基本理由是:私有制能唤起人们追求财产积累和财产收益的内在动力,从而具有迅速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魔力。私有制果真具有如此魔力吗?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论断。

首先,私有制是剥削制度的经济基础,它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必然会妨碍社会公共利益和共同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全面的私有制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根本不相容的。

其次,在没有社会公平、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保证、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条件下,私有制虽然能形成人们追求财富积累的内在动机,但这种动机却未必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它很有可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然而,却未能使人们看到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魔力,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多半是对生产力的阻碍和束缚。之所以会如此,皆因为私有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有条件的。在私有制负面效应能够以某些相应的方式加以限制或调节的情况下,它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然而,如果对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根本不予调节或无法调节而任其自由发展时,那结果必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丧失,贫富的极端分化,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的严重挫伤。在此种情况下,私有制只能是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物。

再次,在没有公有制经济形式存在、尤其是没有国有经济存在的条件下,私有制的负面效应是无法限制的。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是社会整体利益、公共利益的载体,是防止贫富两极分化、保证社会公平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存在,是限制私有制负面效应的基本条件。只有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存在,才能对私有制经济的负面效应发挥有效的限制和调节,进而使私有制经济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限度。

由此看来,要使社会本质得以实现,死抱住传统的公有制形式不行,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推行全面的私有制经济也不行。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出路在于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互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呼唤一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功能互补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有赖于一种个人利益的驱动机制,也有赖于一种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没有前者,市场经济难以繁荣和活跃,没有后者,市场经济便会陷入剧烈震荡的恶性循环之中。只有构建一种新的经济体制,能够将两种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市场经济在有序发展和基本稳定中走向活跃和繁荣。对于这种经济体制,马克思曾经有过论断,他指出,要“在协作和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其要旨就在于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实现个人利益驱动机制和公共利益实现机制的内在结合。

这种功能互补应包括四个方面:

1.产权功能互补。在公有制条件下,资产属于劳动者共同占有,它可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去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进行基础建设,造福于整个社会。但它却不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支配自己的那份资产,也不能直接得到资产收益。在非公有制条件下,资产属于个人,它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听从个人的支配,使个人获得资产收益。但它却无法直接造福于整个社会。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产权功能互补,就是要以股份制为载体,将两种产权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全社会成员需要,造福于整个社会,又能满足个人对资产的需要,获得资产收益。

2.利益功能互补。公有制的优势是有利于实现社会共同目标,实现人们的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非公有制的优势是能够调动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内在潜能。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利益功能互补,就是要充分发挥公有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优势和非公有制有利于运用个人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优势。

3.调节功能互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实际上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非公有制运用利益机制,引导人们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和生产效益最大化,引导一部分人先富,进而造成两极分化的后果。公有制则运用管理机制,引导人们追求个人收益的合理化和社会收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公平。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调节功能互补,就是要将非公有制效率优先和个人收益最大化的调节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将非公有制两极分化的调节后果限制到最低限度。

4.分配功能互补。在公有制条件下,公有制实现着按劳分配的功能(其中含有按需分配的因素)。在非公有制条件下,非公有制实现着按资产分配的功能,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分配功能互补,就是要将两种分配功能最优化地结合起来,使资产收益、劳动所得和社会基本生活保障等几个方面实现最佳的组合。

显然,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既可以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益驱动方面的优势,同时限制其负面效应。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最佳选择。

多年来,受“左”的思想影响,人们往往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认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绝对对立、水火不相容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能够实现功能互补吗?笔者认为,双方的功能互补是可以实现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历来都承认,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色列,就存在着“吉布茨”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私有经济的包围和渗透中,居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人人平等,按需分配,以坚持社会公平的同时,又实现了极高的劳动生产效率。这显然是两种经济形式互相贯通的典型例证。可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在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

其次,实践已初步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互补是具有可行性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初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一方面,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强大的国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又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而刺激整个经济的繁荣。在这种经济框架中,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活跃了整个经济,也给国有经济施加了不断发展的外部压力。由于国有经济的存在,则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同时也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负面效应。列宁在总结上述实践经验时发现,由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公有制经济的存在,“这里的资本主义成为‘经过严格训练’、‘循规蹈矩’的资本主义。”正因如此,笔者以为,坚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是可行的,它对社会主义是有益的。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功能互补的一种实现形式。它坚持了公有制基础,实行土地公有,原料供给、产品销售、市场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由国家和集体包干负责。同时又引发了非公有制的某些机制,实行土地包干到户,个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进行财产积累。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发挥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各自的积极功能。一方面,它发挥着公有制在实现共同利益、社会公平、发挥集体优势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发挥了非公有制产权人格化、责权利联系紧密、人们为追求财产积累和收益而不断迸发生产积极性的利益驱动功能。正是由于实现了这种功能互补,才创造出我国农村经济连续20年快速发展、日益繁荣的奇迹。

再次,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调整过程中,也在部分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战后40多年来,资本主义各国大力发展国有经济。英国、奥地利等国在采煤、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电讯等七大行业均实现了100%的国有化。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国家利用国有经济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实现社会共同目标,满足社会整体利益。同时又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满足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运用利益机制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些国家中,股份制经济也迅速发展,出现了股权分散化、社会化趋向。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现有70万个股东(多数为企业职工)拥有80%股权,其余20%股权控制在国家手中。笔者认为,这样的股份制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实行产权功能互补的典型形式。一方面,它的资产量化归每一个股权所有者,他们对自己的那份资产既要负盈也要负亏。另一方面,它的资产又归整个股东集体,资产支配、使用和收益分配要通过一系列法定程序进行。它实现了社会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的内在结合。

以上分析表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并非主观臆想,它是具有客观依据和现实可能的。

为了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要规范股份制经济。股份制经济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实现功能互补的主要载体和典型形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实现了两个结合。其一,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的结合。它一方面将资产量化为每一个成员的股份,使人们对属于自己的资产真正拥有资产积累、资产收益、资产处置的权利和负盈负亏的责任。另一方面,拥有股份的个人是以联合起来的社会组织的形式共同占有资产,正如马克思所说,是一种“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资产的使用和经营,不再单纯是个人行为,而成了一种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行为。如果国家又在其中握有控股权的话,它就是一种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的最佳结合形式。其二,它实现了个人利益的驱动机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的结合。由于产权关系的明晰化和个人资产的量化,使股份制具有了个人追求财产积累和收益的利益驱动机制。又由于它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具有社会所有制的性质,因而也具有了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两种机制的并存和互相作用,使股份制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佳经济形式。

然而,我国面临的问题是,多数股份制企业极不规范,貌似而神异。它们虽然也进行了股份制改组,但却依然未能摆脱官办、官营和官本位以及传统国家模式的窠臼。因而,也就难以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规范股份制企业,坚决与官营、官本位脱钩,摆脱传统国营模式的影响和束缚,完全按股份制经济形式再造企业,按股份制形式进行规范运作。

第二,要适度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度。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功能互补的又一重要形式,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现整个社会的混合经济,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中实现功能互补。现在的问题是,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几乎在所有经济行业中都居于垄断地位,难以发挥个人追求财产积累、财产收益的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降低国有经济比重,收缩国有企业战线,以保证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为限。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有经济制约下,非公有经济一方面能通过个人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其导致两极分化,与社会利益相矛盾的负效应得到有效的限制。而在非公有经济的制约下,国有经济一方面能够发挥其集中人财物力、实现社会共同目标和公共利益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能在同非公有经济的竞争中,增强活力,加快发展。

第三,要加大国家调节经济的力度。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功能互补的另一重要实现形式是: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中,企业(极少数特殊企业除外)追求资产收益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它包括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的基本公平,两极分化趋势的遏制,社会共同目标的实现,激烈竞争中矛盾的调解、缓和等。为此,政府就应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经济活动,调节经济活动,成为发挥公有制功能的主要载体。我们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优势地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二是由国家来发挥公有制的功能。公有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自然就得到了实现。为此,应将上述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统一整体,使其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功能互补。

标签:;  ;  ;  ;  ;  ;  ;  

论公共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互补作用_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