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先余1,党成明2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先余1,党成明2

刘先余1 党成明2

1山阳县野生动物和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 陕西省山阳县 726400;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办公室 陕西省山阳县 726400

摘要:目前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出现了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搞好营林技术,促进林业的发展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新时期的营林技术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社会各界对于营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新时期营林技术 应用研究

1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改善环境,减少环境的压力,目前国家进入了新的营林时期。这对于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碧水蓝天”的城乡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大力加强营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为摘掉我国“贫林”的帽子而努力奋斗!这项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在世界上排名居于后位,森林覆盖率仅为21%,离世界发达国家的森林覆盖率60-70%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我们造林前进的动力所在。

2营造林技术的基本应用原则

为了保证造林质量,使所造新林能够成林并在成林后能达到预期目的,一般应严格掌握下列技术原则:

一是掌握适地适树原则。所选择的造林树种应与造林地的自然条件达到协调统一。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历史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作出综合判断。要求对造林树种对各种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的树种。

二是良种良法壮苗原则。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应该秉持多样化的特点。

三是细致整地“精耕细作”原则。目的在于改善幼苗生长的土壤条件,也使造林施工易于进行。整地的内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以及苗木根系长度合理地确定整地深度。一般深度为30~35厘米;营造丰产林时可为50~80厘米。植被清理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部分,操作面上分别对于全部植被、种植行和种植点的植被和杂物进行清理。对于杂草,一般在雨前季节进行拔除,离林木附近草可适当保留。平原地区的宜林地,深耕达到30cm-50cm,耕层土壤的上、下层次变换。将下层的“死土”变为“活土”。对于穴垦耕地,一般土壤要求穴垦达到80-100cm见方。

四是适法造林原则。正确的造林方法和适宜的造林季节都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飞机播种造林。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为采用较多之方式。

五是密度合理原则。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就是要在整个林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这个群体结构既能保证每株林木正常地生长发育。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确定造林密度,造林初植密度,应以林木能迅速郁闭、幼林生长良好为标准。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执行。

六是保护抚育原则。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根据我国现代林业技术中造林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造林技术应用最为普遍的首先是林业造林技术中的植苗造林技术,其次是林业造林技术中的分殖造林技术,再次是林业造林技术中的播种造林技术。

3不同视角下营造林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难点

3.1不同迹地的应用技术现状

火烧迹地造林的过程中首先要清理火烧迹地,其次,结合火烧迹地状况进行合理地筛选,选取合适的树种,确定区域造林密度。混交树种选择时,要结合火烧迹地林木状况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树种与区域内的林木种类、树林比例等近似,这样才能够保证区域生态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80cm ×80cm ×20-25cm 块地进行补植,注意保留阔叶树种。还可选取 40cm ×40cm ×30cm 林穴进行人工造林。伐木迹地造林的过程中,要先分析伐木状况,确定林木区域内伐木的种类、面积及林木毁损状况等,在上述基础上合理选择树种进行补植。还可适当补植松、柏、柳、杉等较容易成活的树木。还要对病虫害迹地的损毁林木进行清理,在保留阔叶乔木树种的基础上全面烧毁病虫害树木,防止病虫害扩散。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树木进行补植,以便增强整体造林的抗性。

3.2营造林技术的应用难点分析

国家在营造林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结合不同迹地形成了针对性的营造林工程技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营造林工程技术体系。但是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树苗苗根损坏,成活率较低。二是缺乏科学营造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科学的营造林工程技术指标及规范,造林管理过于开放和自由,这直接导致造林工程粗放,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三是营造林技术应用及林业作业设计粗放,未从区域范围内的作业难度、作业流程、作业成本、营造林技术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缺少对林木种植、林木病虫害防护、林木采伐、林木经济用途等方面进行综合筹划方案,任意性强。四是山地造林后期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土肥水的管理跟不上,成活率极低。山林在后期,前期的营养成分基本消耗殆尽,需要加强补充肥水,换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五是造林效果缺乏后期制度保障:主要针对造林后期没有检查验收与资金兑付的跟进、造林效果与综合审计挂钩等强制性制度性保障,导致存在应付检查的等主观方面引起的造林效果问题。

4优化营造林技术应用效果的方案

在营林过程中,优化营林技术方案,对于营造过程中的树苗种类、种植状况、种植操作等进行合理设置,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营造质量。主要采取以下方案。

4.1选择适地适树种苗。

严格依照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状况筛选林木,从乡土树种中进行培养提优,科学分析种植的林木品种,从根本上保证林木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明确种植计划,把握好种植技术。结合营造林工程数据,适当选取营造时期,从而保证营造温度、湿度等因素与树苗成长需求一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树苗的成活率。

每一个营林区域的建造,都要对区域内的苗木种类、数量、来源、抗病性、适应性、抗逆性、生物学特性,进行严格如实的登记工作。按照分类进行营林苗木的管理,力求对于苗木的种性了如指掌,便于在育林时进行恰如其分的管理,从而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以及营林覆盖率。

4.2营林苗木防止水分散失保证成活率。

新时期培育营林苗木之时,可以适当进行开沟假植,从而保证苗木根系湿润。在起苗和运苗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树根,最好随起随栽,不能久放。

加强树苗运输管理,运输过程中,要采用培养液或培养浆进行包扎,从而减少水分流失。验收要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运输到工地后的树苗需严格筛选,确保种苗出圃到栽植时间最短,保证林木的成活率。

4.3栽植技术保证成活率

明确种植计划,把握好种植技术,使树苗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提升树苗的成活率。种植土建议采用无大面积不透水层的黄壤土。无论何种天气,不论何种苗木,栽植必须浇灌足够的定根水。在栽植成功后,加强幼林的抚育工作,综合运用肥水管理、病虫治理以及修剪管理等措施,提高育林的质量和数量。

5结语

总之要加强新时期营造林技术的研究,提高营林的质量,保证营林后续的管理,从而为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世明,营造林工程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园艺,2016(6):233-234

[2]于拥军,林业技术中的造林技术分析.[J]农林科技,2016(16):286-286

论文作者:刘先余1,党成明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先余1,党成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