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城镇化绝不意味着消灭乡村,更应强调城乡和谐发展。片区规划中村庄规划成为重要内容,应针对片区内村庄不同的基础条件分类进行村庄规划,建设有乡村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庄规划;美丽乡村
1、概括
1.1规划背景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三农”是一个抹不去也不应该抹掉的客观存在,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如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城镇与村庄共存地区的各层次规划都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惠南地区处于惠州市仲恺区、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的几何中心位置,作为城市重要的拓展区,高铁站场的落户加快该地区进入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步伐,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村庄规划应充分利用片区发展的交通优势,在解决村庄普遍存在的人居环境、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等问题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特色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区,从而使村庄规划与片区整体发展相互作用。
1.2规划目标与原则
目标: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农村历史文化,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惠南美丽乡村旅游体验区。
规划原则:
(1)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引导适度集中,控制村庄界线无序
(3)建设模式差异性引导,循序渐进、分类对待
(4)保护传统风貌村落,打造特色村庄
(5)村庄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相适应
1.3规划思路
根据村庄现状基础,村庄建设分类对待,不同类型村庄建设指引不同。挖掘特色村庄和保护传统村落,结合村庄资源优势打造美丽乡村。
2、村庄现状基础分析
2.1现状概况
2.1.1村庄总体概括
规划范围内村庄主要包括惠城区下辖河南岸、三栋镇、马安镇、惠阳区下辖良井镇、永湖镇共27个村委,现状村庄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约634公顷,现状农村人口约50179人。
2.1.2村庄社会经济发展
现状规划范围内各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以培育和种植花、果、蔬和养殖业等为主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沙澳村、木沥村、坝山口村等,是规划范围内村庄主要的经济发展类型;
(2)传统低端的手工制造工业主要包括冷水坑村、高步村、田心村等临近集中工业园的村庄。
(3)利用本村人文及生态景观特色发展的特色旅游业的村庄,主要包括鹿颈村、官桥村等。
2.1.3村庄风貌及特色资源现状
(1)人文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宗教寺庙、宗祠等古建筑、古树和风俗习惯。惠南地区内的村庄主要的人文资源包括由岭南新民居与邓演达纪念园、演达三高农业基地共同构成的鹿颈村“新农村乐园”、官桥村的宋代瓦窑岭遗址、园岭村的清代单拱桥—跃鲤桥、上洞村的“贞寿牌坊”、坝山口村的曾氏族人传承400年祭祖传统、马安水贝村郭氏(唐朝郭子仪后人)宗祠祭祀、马安龙塘村文氏(文天祥之弟文天球)宗祠祭祀、永湖镇淡塘村的天主教堂等。
(2)特色生态景观资源
规划范围西部具有良好自然生态基底的老树山、十二栋山、鸡笼山、维坑山、狮子寨等山体,东部大片农田水系交加,农田风光、生态水系以及原始自然山体等特色生态景观元素与各村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规划区优美的 “山水田园”独特自然生态格局。因此,规划范围内大多数村庄都具有较好的发展特色旅游的条件。
2.2现状分析评价
(1)村庄早期由于缺乏规划管理,建筑风貌及布局杂乱无序,村庄道路建设标准较低,公共服务及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建设较为落后和欠缺。
(2)村庄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手工制作工业及休闲观光农业较为低端,且规模较小,村民经济收入较低。
(3)部分村庄虽保留有良好的传统乡村风貌、历史人文资源、农田水系生态资源,但目前尚未被整合利用,规划应充分发挥城乡资源要素的联动效应,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村庄规划指引
3.1村庄建设模式指引
根据城镇发展需求,结合各村庄现状的自身发展条件并相应国家创建“美丽乡村”的号召,本次规划分类对村庄进行建设指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搬迁型
特点:规划区内搬迁型村庄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位于城镇建成区内与城镇规划用地功能和发展需求相冲突的村庄,主要分布在规划范围北部的冷水坑和高布村、中北部官桥村、西部的田心村和木沥村等部分村小组;
第二种是位于规划范围西部,与水库生态防护和铁路线防护要求相冲突的上洞村;
第三种是零散分布的小村屯以及失去村庄居住功能的“空心村”;
规划指引:这类型村庄近期严格控制各项建设活动,远期逐步拆迁,调整用地功能,村民安置点根据城市规划进行统一安排;为整合村庄资源,撤并村庄外围零散的小村屯。
(2)新建型
特点:规划区内新建型村庄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因拆除与城镇规划用地功能相冲突的村庄而需重新统一规划安置村庄建设用地,新建村庄还包括规划范围西北部建议拆迁的横河村;
第二种是位于城镇建设区边缘地区的村庄,主要包括上洞村、陶前村、官桥村、沙澳村、莲塘村、园岭村部分村小组。
规划指引:近期以整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远期调整为商住用地,提高开发强度,并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新建村民点应尽量在保护和围绕村庄传统建筑及民俗场所的基础上,结合村民意愿就近就地建设城镇融合型社区,既兼顾城镇建设需求,又能保留和延续村庄传统文化及历史遗产,增强村民归属感和认同感,维系乡情。
(3)保留整治型
特点:位于城镇建设区功能区外围、基础条件不高且对城镇功能布局影响不大的村庄,主要为西南部和东部的坝山口村、稻园村、福地村、乌泥埔村、吊沥村、凤咀村、彩一村。
规划指引:保留原有村庄空间格局,根据村庄改造指引要求进行基本的房屋、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庄的用地性质不变,规划划定村庄边界,严格控制村庄用地无序外扩。
(4)发展型
特点:位于城镇建设区外围的自然村庄,该类村庄乡土味道较浓,保留传统自然的乡村风貌,村庄整体风貌较好,主要为规划范围西南部和东部的鹿颈村、紫溪村、龙塘村和淡塘村。
发展指引:以保持原有乡村形态和空间格局为原则,通过小规模的更新和拆除提升村庄整体村容村貌,结合 “美丽乡村”示范点的打造,对现状村庄用地进行合理扩容和提质,并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发展成为以乡村为主导建设模式的农业服务型和旅游服务型村庄社区。
3.2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
为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政策号召,本次规划通过发挥村庄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重点打造鹿颈村、紫溪村、龙塘村、淡塘村4个发展型村庄为传统乡村体验区,并且把这4个村庄统筹规划、连片发
展,通过旅游线路将其与特色农田产业区串联起来,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
定位: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美丽乡村旅游区
功能:红色文化区+传统乡村体验+田园体验+农业休闲
空间布局导向:利用村庄传统特色和农田湖塘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不同的特色区。
本次规划把惠南地区的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区划分为八个特色片区,分别为城市休闲区(淡水湖公园)、紫溪村特色民宿体验村、鹿颈村文化旅游区、马安特色农业观光区、龙塘特色乡村体验区、马安现代农业示范区、永湖休闲农业体验区、淡塘特色乡村体验区。
4、结语
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突破,笔者认为:村庄规划不仅仅是单纯的空间规划,更应该是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村庄空间规划应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用地安排。与此同时,村庄规划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引,对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村庄应通过美丽乡村模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和空间的“引爆点”,从而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及形象,让乡村在城镇发展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不是一块绊脚石。
参考文献:
[1]陈振华,侯建辉,刘津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空间布局与建设模式.规划师,2014(3):5-12.
[2]胡冬冬,张古月.农业规模经营导向下的中原地区村庄体系布局.规划师,2014(3):22-27.
[3]叶斌,王耀南,郑晓华,等.困惑与创新——新时期新农村规划工作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0(2):30-35.
[4]惠州市规划建设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惠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2009.
论文作者:黄慕英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村庄论文; 乡村论文; 特色论文; 传统论文; 美丽论文; 惠州市论文; 主要包括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