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例临床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感染相关病原学及药敏分析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经尿培养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所有致病菌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等药物敏感率较高。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抗菌素显示较高的耐药性。临床特点:糖尿病患者中HbA1C > 9% 的占78%,7% < HbA1C < 9% 的占12%,HbA1C < 7% 的占10%,无尿路刺激症状者比例65%,有尿路刺激症状者比例35%。结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感染时比较隐匿,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发生感染,应当早发现,进行病原学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注意控制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HbAlC;预防治疗;
糖尿病(DM)是一种有遗传倾向,并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泌尿系感染是并发症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因为泌尿系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可引发菌血症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感染严重者可致患者休克而死亡,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征,了解其病原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差异,以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现作以下报告。
1.一般资料
1.1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且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空腹血糖(FBG)≥7.0mmol/L;3)75克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b时血糖≥1 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
1.2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有泌尿系感染症状,尿液常规分析中有形成分增多,并有多种多个细胞存在,重复2次尿液细菌计数>104CFU/Inl,2次培养检出泌尿道有相同致病菌生长并>106菌落/rnl,方可诊断为泌尿系感染。
1.3血糖有效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FBG)4.0~8.0mmol/L,餐后2h血糖(2hPBG)6.0~10.0mmol/L,随机血糖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IC)<6.5%。
1.4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患者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男性36例,女性54例,年龄为45岁-86岁,平均年龄为65岁。
2.结果
2.1病原菌学分析
90例标本分离到92株病原体,64例分离出革兰氏阴性菌占69.5%,其中大肠埃希菌30例占46.8%,肺炎克雷伯菌10例占15.6%;17例分离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8.9%,其中屎肠球菌2例占11.7%,粪球菌2例占11.7%;铜绿假单胞菌4例占4.4%;另外5例为其他病原菌。
.2药敏试验分析
耐药性分析发现,头孢噻圬,头孢他啶,头孢噻圬/克拉维酸,孢他啶/克拉维酸,均为ESBLs阳性,耐药性最低为亚胺培南,其次为厄他培南,丁胺卡那,头孢替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
2.3患者HbAlC构成比分析
详细见表1.
表1患者HbAlC构成比分析结果
3.讨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患者极易并发各种类型的感染[1]。泌尿系感染是其中一种,且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几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有[2-3] :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蛋白合成明显减少,分解加快,使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合成减少,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因此,糖尿病患者血中白细胞的游走、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明显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且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均较为低下。
②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引起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可能降低患者的吞噬能力,因而导致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③糖尿病患者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血管神经结构和功能可能出现异常,进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营养供给减少,对感染的反应降低。④高血糖、高尿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⑤部分患者长期使用或不恰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出现细菌耐药现象,合并感染的几率增加。上述多种因素导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起病隐匿、易反复、需要综合治疗、抗菌治疗疗程较长等特点。
本研究发现: 经尿培养分离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代表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文献报道一致[4]。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发现糖尿病合并泌尿感染患者HbA1C> 9%比例较高。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感染症状可以不甚明显,且缺乏特异性。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24h 尿糖含量升高。当HbA1C> 9%,平均血糖> 11.8mmol/L,其血糖控制不达标,体内三大物质代谢紊乱,造成免疫防御物质合成减少,同时降低淋巴细胞转化率,引起局部炎症细胞反应能力下降。当病原菌逆行尿路感染时,泌尿道细胞因子分泌障碍而使尿中白细胞及IL-6 水平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泌尿道感染者[5]。另外一部分患者合并植物源性膀胱[6],排尿不净,残余尿量偏多,甚至尿潴留,引起尿中细菌长期存在并繁殖。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局部敏感性减低,而无临床泌尿道感染的症状,造成漏诊,若感染不能及时发现而炎症持续存在,会引起慢性肾脏损害[7]。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尿路刺激征,则比非糖尿病患者感染程度严重得多,合并败血症、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还会影响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肾功能不全,甚至心、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另外,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自主神经病变-神经源性膀胱的出现更加使尿路感染难以控制及反复发作,增加耐药菌株的出现。应及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针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神经源性膀胱,需要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减少医源性尿路感染,尽早锻炼恢复患者膀胱功能是防止尿潴留,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由于糖尿病多饮、多尿症状可以掩盖泌尿系感染的尿频尿急症状,故临床上易被忽视。因此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确诊后应立即进行规范化治疗,在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其他慢性病的基础上,使用有效抗生素。早期、足量、足疗程用药,严重感染者可二联或三联用药,杜绝或减少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更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
参考文献:
1.韩宝玲,韩静,张芳,等.2型糖尿病并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094-1095.
2.史胜瑞,赵建刚.糖尿病与费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13-3114.
3.聂秋华,丁淑芳.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临床,2014,8(3):135-139.
4.孙宽周.泌尿系感组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4):528-530.
5.Brandon C.Sos,Charles Harris, Sarah M,et al. Abrogation of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rescues fatty liver in mice with hepatocyte-specificdeletion of JAK2[J].
J Clin Invest,2011,121(4):1412-1423.
6. 石敏, 李剑波.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186-188.
7.曹晶, 王健.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65-2066.
论文作者:杨忠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泌尿系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病原菌论文; 头孢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