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都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实际中要从完善管理模式上入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运营管理的稳步进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风险
1.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因素
首先,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自动化的发展下,一旦出现思想、行为等偏差,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其次,机械因素的影响。在交通系统中受到自动化深化发展的影响,使得交通网络中包含了许多的系统与网络分支,这样也就使得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体系也在不断加大,加上其功能上比较复杂,所以也就很容易增加安全风险与隐患问题。如在通风、采暖以及电气等设备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问题,且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会对整个交通网络的安全产生影响;再次,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环境因素中包含了社会与自然环境等,所以环境因素很容易造成其在运营与管理中出现复杂的问题,这样也就遗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许多的问题;最后,综合因素的影响。由于人、机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发综合影响,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势必会加大影响的范围。此外,在城市交通轨道运营中,协调组织不力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构成了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轨道的运行中,如果遇到下雨以及下雪等极端的天气,而在其天气下,轨道交通内的人数会急剧增加,人数的增加会对轨道交通的协调组织能力进行要求,由于城市交通轨道运营中协调组织不力,进而为城市交通轨道安全运营带来危害。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在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统计中可以清晰的发现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通常有工作人员失误、恐怖袭击、设备故障、火灾、出轨、应急预案不完善以及踩踏等多种因素。例如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的事故中,上海地铁自动运行系统的失效导致的追尾事故以及北京地铁自动扶梯断裂的事故均是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显示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生的安全事故通常是由地铁设备故障以及人为操作失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而且主要是由于人的操作不当或乘客损坏造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着不可预见性特点,针对这种特点轨道交通企业普遍通过提升运营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制定各类车站安全管理准则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进行保障。对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因素缺乏有效的研究和探索,轨道交通的乘客、轨道交通运营人员、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轨道交通的运营环境以及轨道交通的管理方式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几种影响因素在发生安全事故的过程中又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这几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具有普遍性特征的轨道交通安全行为包含了运营人员操作违规行为、乘客不遵守乘车规定行为以及应急预案不及时行为等在内的普遍性行为。
3.轨道交通运营出现的安全事故
3.1事故类型
在城市轨道运营中,安全统计和事故调查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城市轨道运营中的事故,对其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依然会出现,其中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主要有:其一,由于列车和列车、列车与人员等之间的碰撞产生的事故。其二,在城市交通轨道的运行中,列车与公交车、人员以及其他车辆在平交路口发生碰撞也会出现轨道交通事故。其三,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列车长时间没有进行保养,同时加之其他因素,导致列车出现脱轨。
3.2人员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事故中,人员因素也是其中的一点。在轨道交通的运行中,一些乘客在车厢内乱跑,加之一些上下车的旅客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上下车,尤其是在等车的过程中,一些旅客站立在危险区域,极易产生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在城市交通轨道的运营中,旅客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3事故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中出现事故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在轨道交通的运行中,影响其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轨道交通运行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检修,同时在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协调组织能力不前,一些乘客出现错误的乘坐方式没有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等都是其中的因素。
4.城轨交通运营风险管理
4.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潜在的危害发生前,通过各种方法系统全面地就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有效地辨识,并分析其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起点,只有将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识别出之后,才有可能主动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有效地管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风险识别,就是找出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危险源及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必要条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风险可以从以下类别进行识别。
(1)行车类。如列车脱轨、追尾、挤岔、车门未关闭、受弓网故障、错开车门、列车冒进、夹人夹物、动车、擅入轨行区等。行车类风险是轨道交通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在风险识别时需要重点关注。(2)非行车类。乘客自动扶梯受伤、乘客楼梯或地面摔伤、车站大客流拥挤受伤等。(3)职业伤害。工作中发生碰撞或撞击、高空坠落、触电、夹伤、砸伤、辐射、高温或低温、噪声超限等。(4)火灾。列车火灾、隧道火灾、控制中心火灾、车站火灾、车辆段火灾等。(5)恐怖事件。劫持、爆炸、纵火、毒气等。(6)治安事件。故意破坏设施、打架、盗窃等。(7)恶劣天气。暴雨、雷击、地震、台风等。风险识别可以通过专家判断、自由讨论、工作危害分析、危害及其操作性能研究、故障模式影响及其重要性分析、安全审计、技术调查、事故审查、故障树分析、安全检查,或事故/事件/幸免事件报告等各种方法,对包括乘客、公众、公司员工和/或承包商员工危害的风险进行识别,识别出的风险报风险控制委员会进行讨论审批,批准后登记进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概率)进行量化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估最常用的工具是风险矩阵,风险矩阵通过综合考虑风险发生造成的影响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方面因素,来确定风险的等级。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风险等级一般以发生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运营服务中断的时间进行分级,分为灾难性、重大、危机、严重、轻微、极轻微、微不足道等7级。风险概率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分为每周发生、每月发生、每年发生、十年、百年发生、不大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等7种概率。
4.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被识别出的风险经风险评估并确认风险级别后,风险管控员根据风险的特点提出缓解风险的措施和方法,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对于R1、R2级别的风险,缓解控制措施需经风险控制委员会讨论批准后进行实施,并对风险缓解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相关风险缓解措施及其审批实施结果记录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以备风险检讨、风险管理决策使用。
4.4风险检讨
风险检讨是指对已识别管控的风险等级、风险缓解控制措施等内容进行定期审查检讨,以便确定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在当前环境下的适用性。对于风险级别为R1或R2的风险,每6个月进行1次检讨;R3等级的风险每年进行1次检讨;R4等级的风险每2年进行1次检讨。风险检讨的范围包括:是否有更先进的知识和数据支持新控制措施的产生;已建立良好做法的标准是否过时,技术改进能否带来更高的标准;对于涉及多名风险管控员的风险,所有危害管控员需将定期检讨结果发放给风险管控员牵头人。风险检讨过程及检讨结果记录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便有效跟踪。
5.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优化
5.1提升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
将提升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作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有着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安全培训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强调轨道交通维护的操作以及人工应急预案的演练。这个过程中要以培训部门为主导,通过对培训内容的研究做出系统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确定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培训课程的讲师要邀请行业专业人员以及相关学者专家。做到对人工应急预案的定期演练同样需要培训部门做好协调组织的工作。此外,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网络培训、行业安全讲座、内部培训分享会等都有助于提高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
5.2线路检修机械化
线路检修的日常重点是钢轨打磨作业。钢轨打磨列车是应用比较成熟的现代化钢轨打磨设备,通过打磨钢轨,消除钢轨表面不平顺、轨头表面缺陷的问题,使钢轨轮廓恢复到设计要求,减缓钢轨表面缺陷的加剧;提高钢轨的表面平滑度,进一步改善乘车舒适度,降低轮轨噪音,延长钢轨使用寿命。钢轨打磨车主要用于预防、消除钢轨的表面磨损、变形和其他缺陷,可以完成钢轨预防性维修、钢轨修复性维修、钢轨波浪型磨耗修复性维修等任务。钢轨打磨车的创新发展是改磨削方式为铣削,研制钢轨铣削车,大幅度提高钢轨修复效率,尤其是适应新线开通前的钢轨预打磨工作。钢轨打磨车另一个创新发展是与钢轨动态检测相结合,建立数字化钢轨轮廓模型,合理设置钢轨打磨参数,实现钢轨的经济性打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5.3加强运营安全评估
基础安全水平评估本质上是建立一套评估指标体系,一般从人、机、环、管4个角度开展评估。其中对人员的评估主要侧重调度、乘务、站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应急能力的评估;设备设施的评估涵盖车辆系统、线路及轨道、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消防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车辆基地、土建设施等系统的评估;外部环境评估主要是轨道交通沿线的安全保护区状况以及线路对风灾、水灾、雷电、冰雪、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的评估;管理方面的评估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运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评估。以上内容形成了评估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可形成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如车辆系统评估包括车辆安全性能及安全防护设施、车辆防火性能、车辆维修体系等,安全生产管理评估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例会、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投入、事故应急处置等多项内容。各项指标均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通过综合计算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形成线路整体基础安全水平的评分结果。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要从城市实际情况入手,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保证安全管理理论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落实一系列的方针与对策,以此来满足运营管理的要求,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杨睫,曹求实,赵燕.轨道交通企业安全运营综合检阅及意义探讨[J].综合运输,2017,39(12):70-72+100.
[2]牛林杰,卢柏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标准配置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35):93-94.
[3]王茁,牛瑞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大连地铁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19(04):43-49.
[4]徐莉.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票务组织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102-103.
[5]毛保华,张政,陈志杰,贾文峥,何天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技术研究评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17(06):155-163.
[6]徐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12):16-17.
论文作者:陈阳,张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风险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钢轨论文; 因素论文; 城市论文; 发生论文; 事故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