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党建理论与列宁党建思想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列宁论文,理论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8-1666(1999)04-0001-0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俄共(布)党地区的变化和担负的历史任务等新情况,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认为这是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向前推进的关键所在,从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半个多世纪后,邓小平立足于我国实际,认真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的理论,发展了列宁的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邓小平党建理论与列宁的党建思想进行比较,来认清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这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列宁在1920年总结了十月革命以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论证了党的领导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保证,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在两条战线斗争中成长和壮大的基本经验,并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阶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论述了执政党提出的一些基本原理,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把列宁的党的学说理论体系做了进一步地概括和总结,为继承、捍卫和发展列宁主义党的学说,写了《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一系列科学著作,阐明了关于党的学说的基本理论原则,论述了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特点。概括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产阶级对政策的领导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列宁认为,俄共(布)党是苏维埃国家的领导基础,俄共(布)党是苏维埃国家的领导力量,不通过共产党就不可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对政策的领导”。(注:列宁选集(4卷):515.)任何负有远大使命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党的领导。这是党在政治建设上极为重要的任务。因此,俄共(布)党执政以后,列宁就引导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制定各种方针、政策问题上。由列宁亲自主持的俄共(布)党“七大班”各次会议上,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怎样才能制定出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呢?列宁认为必须有正确的革命理论为条件,而这个理论并不是教条,它只有同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劳动革命的运动和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最终形成。为了坚持党的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列宁经常教导全党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用实际斗争经验去扩大自己的眼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检验、修订和完善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第二,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是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列宁认为要巩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要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为了提高俄共(布)党的整体水平,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控制党员数量。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党一直控制不使党过分扩大,以免那些趋炎附势、巧于钻营的人混入党内。从十月革命到1919年3月,俄共(布)党党员数量增加不大。只是在1919年冬天苏维埃共和国危在旦夕的时候,俄共(布)党才决定向工农大开党门,在短时间后,使近20万工农进入党内。二是清党。俄共(布)党考虑在革命胜利后党内混入了一些不良分子,因此,从1919年到列宁逝世共进行了三次清党。三是提高党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由于革命胜利后,很快地开始了国内战争,这样就使在战争期间和革命胜利前后进入党内的新党员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因此,当苏维埃国家由战争时期转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时期,俄共(布)党就在提高党员质量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其重要环节是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党员的考核和教育。列宁还根据当时的新任务及时地向共产党员提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经济建设本领的要求,教育党员“不怕公开承认自己的素养不够,本领不大”,要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纪律,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列宁十分重视发扬党内民主,认为这是坚持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基础,是党实行正确领导的保障。只有发扬党内民主,才能调动全体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上下级之间生动活泼的联系,从而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才能使党的领导更加正确和有效,才能使党的集中统一和党和纪律得到巩固。列宁领导俄共期间,总是通过各种会议形式去发动全体党员讨论各种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他在位的七年期间,就召开了六次全党代表会议,即使在国内战争极为艰险的时期,会议也按期举行。正是通过这些会议,使全党明确了当前时期的各项重大任务,保证在工作中真正齐心协力,真正体现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
第四,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基础,是使国家强大巩固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列宁在领导俄共(布)近七年的时间里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他说:“我们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以及我们全党的主要任务在于密切注视可能产生分裂的情况并预防这种情况”(注:列宁选集(4卷):697.)。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政权后,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整个国家贫困不堪,加上国际形势的险恶,使得党内的一些意志薄弱者产生了极大的动摇,因此,到列宁逝世之前,党内实际上始终都存在着反对派。这些反对派的活动,给党的团结和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只是由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党中央正确地开展了党内斗争,才克服了分裂的危险,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并使党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通过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对党的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第一,邓小平明确规定了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搞好党的建设的总前提。如前所述,列宁针对俄共(布)党刚成为执政党当时最迫切的问题是怎样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认为党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的问题上,想通过对方针、政策的领导来实现俄共(布)党的领导地位。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而且还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党和国家的陈旧模式,又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认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仅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而且是搞好党的建设的总前提。
早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根据执政党的地位的变化,党的现状和党领导的任务,在全面阐述加强执政党建设时,提出了“改进自己的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提出“必须有系统地改善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改善党的组织工作”的意见,只是由于后来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改善党的领导的方针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掀起,面对新时期的任务,邓小平要求全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邓小平认为,改善党的领导,要从多方面进行,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在全党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保证中央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由此可见,列宁在当时只是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保持俄共(布)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性,而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找到了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的关键所在,从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
第二,邓小平明确阐述了党的领导应该起的作用。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共产党应当是国家的领导力量,但对党的领导在国家建设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问题,没有进一步的论述。邓小平总结东欧巨变、前苏联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没有起核心作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究竟还需不需要建设一个象过去夺取政权时期那样的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目标远大、意志统一、战斗力强,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党?邓小平在1965年就作了回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注:邓小平文选(1卷):348.)。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创造性的前所未有的事业,它需要我们党更加成熟,更有战斗力。在1992年初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又强调:“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他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我们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表明邓小平对党的领导作用的认识比列宁更深刻。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无负于人民重托和希望的执政党,也证明邓小平的这一认识是正确的。
第三,邓小平明确规定了思想建设在执政党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内容。列宁对执政党的思想建设是十分重视的,把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看成是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不过,列宁对党的思想建设作用的持久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把它看成一个时期内党建的最重要的任务,而任务是会随时事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邓小平认为,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列宁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针对我党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有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理论和实践,具体表现在:一是要求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动指南。其实质和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要求提高党员的素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要改善和实现自己的领导,共产党员必须符合党员的条件,这是邓小平论述改善党的领导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的观点。80年代初,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党员现在有一部分不合格”,有少数党员经不起执政党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违犯党纪国法,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因此,对党内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清除,不留后患。对党员经常地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真正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邓小平文选(2卷):365.)他认为,在新时期,党内外思想非常活跃,我们必须努力创造适应新形势的各种有效形式和具体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提出要用五种精神去教育党员和人民,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尊重科学、真抓实干的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谦虚谨慎、崇尚先进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这五种精神的教育,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出来。四是要求党的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针对干部队伍中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干部太少这个问题,邓小平反复指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长期安于当外行,要钻进去,逐渐内行,”“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到底学什么呢?根本的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
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领导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第四,邓小平抓住了执政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列宁十分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加强党的纪律和党的基层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也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对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邓小平还大胆地提出要选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他清醒地看到组织路线的关键是接班人问题。他曾经认真分析了党的组织建设状况、干部队伍状况,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总是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注:邓小平文选(3卷):380.)。为了发挥中青年干部在国家治理中的巨大作用,邓小平坚决地扫除在启用年轻干部问题上的思想障碍,从制度入手,提出了改革旧体制,建立有利于提拔年轻干部制度的设想,并付诸行动,如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及其它配套制度、新老干部交接班问题等。由此可见,邓小平在列宁思想基础上大大深化和拓宽了执政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发展了列宁的思想。
第五,邓小平较全面地提出了搞好党内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宁当时特别关注党的团结和统一问题,认为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维护团结和统一的有力工具。当时俄共(布)党内存在许多反对派,通过开展党内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列宁的这一思想及其实践具有针对性,但对于执政党作风建设缺乏长期性、全面性。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放、搞活必然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邓小平清醒地看到党风不正的危害性及其影响,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注:邓小平文选(2卷):358.)。同时,他认识到了党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他对党内作风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作过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归纳:一是思想僵化,二是纪律废弛,三是脱离群众,四是官僚主义严重,五是权力过分集中。邓小平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党风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站在战略高度系统地提出端正党风、搞好党风建设的措施:一是党风建设要长期抓下去。二是党风建设最根本的措施是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建设党,邓小平反映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不搞运动,要从对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上解决问题。这是抓好党风建设最根本的措施。制度是决定因素,只有好的制度来约束,才能保持正常的党风生活,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三是加强教育和整顿,保证党的肌体健康。邓小平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党要象在战争年代一样,继续成为群众的模范和核心,也必须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整顿,使每个共产党员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严肃党的纪律,从严治党。邓小平认为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党内各项纪律,谁违反纪律,谁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另一方面必须严格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由此可见,邓小平用长远的眼光,从目前到长远、从领导到群众、从全党到社会、从党内到党外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规划建设,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这些对列宁的思想又是一个重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应起核心作用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构成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为我党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一理论的内容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在苏俄时期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列宁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