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词是我国最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种文体,也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63-01
高中诗歌教学是难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抱着一种传递美和爱的激情走向课堂,最后却都很困扰于课堂的沉闷无生机,学生的意兴阑珊。教师于是很纳闷,为什么这么美的诗,这么神秘而吸引人的诗歌世界,学生就没有兴趣呢?当然这与诗歌本身的含蓄凝练甚至是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诗歌只为了背几句名句有关,更多的却也是因为我们诗歌教学课堂的教学思路呆板,教学语言枯燥,诗歌处理肤浅等等。
1 通过整体阅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我所说的整体阅读,主要是针对组诗而言,并不是要学生整体阅读作者的全部作品。不过像阮籍的《咏怀》,有八十几首之多,让学生一口气读完当然不大现实。而左思的《咏史》虽然只有八首,但是因为所咏的内容不一样,实际上也不需要整体阅读。需要整体阅读的组诗至少要做到主题一致,形式相同。例如屈原的《九歌》、杜甫的《秋兴八首》、苏轼的《荆门十首》之类。在高中教材当中,偶尔会碰到组诗,但是编者出于需要,只选其中的一首,学生很难从一首当中了解作者的全部意图。这里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
在讲授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美化,诗意化甚至道德化,仿佛陶渊明生活在仙境当中,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很少有人注意到陶渊明依然生活在“人境”,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陶渊明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因此我把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并序》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判断陶渊明生活的境况,结果学生们发现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实际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实际上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所以在《饮酒诗二十首并序》中陶渊明提到了古代很多清贫的高士,诸如伯夷、叔齐、颜回等,借以自况。至于“饮酒”本身,有十一首诗没有提到。在《饮酒"其五》中就没有关于“饮酒”的描写,我就此提出质疑的时候,学生才结合诗序发现,陶渊明的《饮酒》诗并不全是写“饮酒”的,只不过这些诗都是在酒后书写而已。
2 通过文本互读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
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我们可以从诗歌文本本身的内容分析上入手,但要想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分析作者艺术创作的过程,单靠语文教材所选的作品,就有点难度了。所以教师必须合理开发教学资源,选取适当的文本作为拓展补充,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我让学生从诗中理清李白的描写顺序,发现李白是按照登山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是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和山洞,显然是登山的正常顺序。但是时间顺序就不对了,因为李白从早上一直登到了傍晚。以天姥山的海拔而言,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足够了。从而可以看出李白登天姥山纯系“梦游”的缘故。在补充了李白的《蜀道难》之后学生就明白了,李白“梦游天姥”的现实经验实则缘于早年在蜀中登山的经历。名为“梦游天姥”,实为攀登蜀山而已。
3 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以直接的形式体现在诗词中,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形态。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景象和谐统一的表现:画内,是诗人所闻所见;画外,是诗人所感所发。教师要鼓励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领悟诗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
4 领悟古典诗词的表达方法
这里的“方法”即为诗词的作法特点,古人作诗多是慎重之作,决非兴感所致,信手拈来,只有严肃的东西,才经得起推敲,才是精品,所以古人作诗时非常注意雕琢。 常用的方法有衬托、象征、设置机巧悬念等,修辞中的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借代、夸张等方法亦常用,依我看来,分析一首诗词的作法特点,如果在以上所列的术语中不能对应上。那就得根据诗词的特点别觅新词了。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望即知,其作法特点为“夸张”。
5 领悟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
古典诗词出现如此多的佳作名句,且能流传千古而不衰,与其语言艺术有直接关系。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特点是外形凝练性、内涵色彩性、整体音乐性杜甫《登高》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呼呼的风声,而这呼呼的风声又是作者内心那强烈的不平,满腔的悲愤,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潦倒心境难以平静;而天“高”,辽阔的天空和作者个人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反照;猿“啸哀”,猿的哀鸣和作者的不平不是恰巧互相呼应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在内涵色彩方面最具特色。至于音乐性,与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有关,从乐府、《诗经》、唐诗宋词以来,诗词都可配乐演唱,虽后来诗词与音乐相分离,但仍保留了鲜明的节奏感和铿锵的音调,以音乐美打动人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遥远的先秦开始,中华民族的先祖便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诗歌的辉煌,登上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颠峰。从遥远的《诗经》到盛唐的李杜,从豪迈的苏轼到悲壮的谭嗣同,从浪漫的郭沫若到朦胧的舒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绵绵不绝。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便不能不加强诗歌教学。我们必须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上去重视诗歌教学。
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通过灵活采用并创新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将自己情感完全投递到诗人的情怀中,甚至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领悟诗词真意,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袁苏燕.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9):83-84.
论文作者:杨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诗歌论文; 陶渊明论文; 李白论文; 作者论文; 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