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应该转向“三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三农论文,成人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用教育和科技武装、提高和解决“三农”问题,在目前形势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实行了二元社会结构,导致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就整体讲,我国城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三大差别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有增大的趋势。联系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2%、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73%的事实,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三农”的落后状况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我国城市发展得再快,“三农”发展的步伐滞后,一切宏伟蓝图都将难以实现。
要解决我国“三农”的快速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加大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力度: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为“三农”解决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努力把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转移到“三农”问题上,努力培养一线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一直倾斜城镇。无论是成人高等学历或非学历教育都是如此。至今全国才只有四所农业成人高校便是证明。这也是导致目前“三农”落后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三农问题要想迅速得到改观,跟上全国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一个举国重视和超常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潮。具体说来,这种迫切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三农战线劳动大军的文化科技素质,加速实现高效农业
对于我国的四化建设而言,高、精、尖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固然需要,但更为迫切需要的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成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偏低,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全方位,为实现高效农业提供各种类型人才。1.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我国由于全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很低,“三农”战线更低。提高“三农”战线成人的文化科技素质是实现农业和其他科研成果转化率的保障。2.实现产业升级。由于我国农民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生产农业仍然处于小农经济状态,机械化程度不高,集约型生产发展缓慢,距离现代化农业尚有较大距离。提高“三农”战线成人的文化科技素质,能有效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的步伐。3.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由于“三农”战线的劳动者文化科技知识的缺乏,农民更多的被吸附到土地上从事粮食生产,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产业得不到普遍的开发,这既极大地影响农民快速致富,也使得“三农”战线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4.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扩大其技术含量。由于文化和技术缺乏的原因,农民不能快速致富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农产品输出时的原始状态。“三农”战线的劳动者提高了文化科技素质后,对大量的农产品,例如粮食、蛋类、肉类、果品,蔬菜等等,都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深加工,扩大其科技含量,既能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又能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5.培训高层次的技术人员。“三农”战线高、中层次的技术人员极端匮乏,如农业机械操作工、修理工、各种加工产业的技术工人等。这也是阻碍农业集约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理工科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对“三农”战线的劳动者开展这方面的普及教育,就能迅速提高“三农”战线各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6.培训“三农”战线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行为,是要以必备的文化和科技知识做基础的,对一个文盲或半文盲培养其创新能力是困难的。成人高等教育对“三农”战线的劳动者实施普及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更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养成,这是尽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尽快促成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如前所述,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在全国总人口和劳动力总量中都占着压倒的优势。我国现实的国情是:耕地面积较少,而农业劳动力过多。“我国农村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其中14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1]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工业化,而国家一、二、三产业年产在国家GDP中的比例必须实现三、二、一的排序,国家劳动力的整体就业结构、国家经济整体繁荣的程序才算趋于正常、合理。因此,我们国家“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1]近年来,在市场调剂的作用下,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经在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只是这种转移,表现出无序状态。所谓无序,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不明确,听说哪里需要人就到哪里去,暂时找不到活干就到处流浪;二是进城务工的劳动者由于文化技能和整体素质较低,所以只能碰上什么活就于什么活,什么活城里人不愿意干就接什么活。由于这种劳动力转移的无序状态,既给城镇各种管理带来诸多问题,也使他们的生活和劳动待遇得不到保障,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有研究文章指出,目前我国有农业劳动力3.3亿多,从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要求看,在最近的10多年中需要2.5亿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才能基本达到城乡发展的平衡,并且认为这种农业劳动力的大转移“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且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因此,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仅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的全局性问题。要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对广大农业劳动者施行成人中、高等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适应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使他们既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技术特长与用工单位要求实施双向选择,发挥自己长处,干出成绩,为用工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从而受到用工单位的尊重,同时也能保证自己劳动报酬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在农村劳动力的又一转移形式——劳动者家乡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成为主力军,使这种劳动力转移形式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和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培训,科技文化素质普遍高移后,还会使农村的兼业农户大量产生,如果我们把这种兼业农户看成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过渡形式的话,那么不仅这种兼业农户的非农收入会逐步得以提高,而且最终会使这些兼业农户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
三、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农业国家,其农村城镇化的程度是他实现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只有农村普遍实现了城镇化的发展,才能使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等差别逐渐缩小,以至于最后归于消失;也才能扩大城镇人口和非农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使一、二、三产业在国家GDP中的比例排序为三、二、一,才能使整个国民的收入达到相当富裕的程度。
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有两个先决条件:即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劳动力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科技素质,农村的经济发展要达到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程度,这两个条件的实现,都需要教育提供支持。成人高等教育把自己办学的重点转回农村,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各个科类的高等教育,用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先进的发展理念武装他们,提高他们,发挥和调动起他们建设家乡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与开拓性,就能全面开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繁荣了、发展了,又反过来给予农村的各类教育以有力支持,这种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能较快地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和提高城镇化发展的程序。
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培养人才的种类、层次当然应该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水平和程度而有所区别。但是,不论如何,城镇化需要培养人才的种类都是全面的,是包括农科人才在内的各种类中、高层次的人才,因为农村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二、三产业人才,而且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提高和产业领域的开拓,二、三产业的人才层次和种类也会随之提升和增加。成人高等教育把办学重点转回农村,从一开始就不应陷入认识和办学的误区,认为农村教育就只是农业院校去完成的观念是错误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全部科类都必须为农村城镇化做贡献。
当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全线向农村倾斜,就其客观需求来说不止上述三个方面,诸如这种倾斜可以荡涤弥漫在广大农村的许多旧观念,建立起现代化的新观念;可以促进农村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创新;可以促进“三农”劳动力人格理性的高移;可以促进农村法制化、民主化的形成等等。但上述三方面的需求确是最现实也是最迫切的,而且上述三个方面需求的满足可以带动其他需求的满足和解决。因此,笔者认为,成人中、高等教育各科把自己办学的重点迅速转向“三农”战线,紧紧围绕上述三点需求设计自己的办学内容,研究自己办学的途径和措施办法,就能为我国“三农”的现代化做出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