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调控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取向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取向论文,地方财政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方财政调控重点的确定
地方财政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职能是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或劳务、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按照公共财政职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地方财政调控涉及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战略领域。调控资源配置包括地方经济结构、社会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等内容;调控收入分配则包括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提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等;调控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处理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调控区域经济发展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全国整体经济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经济格局,实现地区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
着眼于本区域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地方财政调控的重点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和落实好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要配套利用好中央的专项拨款补助等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固定资产的有效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新增国债转贷资金的争取和使用工作,认真做好国债项目的筛选和前期建设工作,落实好国债地方配套资金。
(二)积极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特别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实现增长动力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的转换。另外,还要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国土改造和环境整治世纪工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造与发展。积极促进国有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资产存量的优化组合;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为地方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拓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下岗人员,要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他们更新就业观念,自谋职业;通过可能开征的社会保障税等办法开辟和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支付标准和水平,强化社会保障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
(五)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行政性事业单位,科技、教育、文化类事业单位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地方财政调控方式的选择
地方财政调控方式包括财政投资、地方税收、政府采购、转移支付、融资信用担保等。
(一)财政投资。财政投资涉及公共支出领域和经济结构调整领域,其力度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程度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财政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主体,对一些非纯粹公共产品以及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投资期长、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不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地方可以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投入参与地方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按市场经济要求放大地方财政调控的职能作用。
(二)地方税收。分税制实行后,地方政府一律不得私自越权减免税收,运用税收杠杆进行调控的力度被限制到了一个相当小的范围之内。但按照“适当集中、合理分权”的原则,未来应相对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将一些区域性较强,不影响全局经济发展和利益的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下放给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开征新的地方税种,或者对某些税种在一定幅度内调整税率。
(三)政府采购。目前人们把对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着眼点过多地放在了资金的节约方面,而对其在经济调控方面的功能有所忽略。与其他经济政策相协调的导向性的大规模政府采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受益产业发展的动力,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政府宏观政策导向目的。
(四)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本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而上级财政的合理转移支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地方财政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的基础上,参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办法,制定省对市县的转移支付方案。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下决心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缓解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支出压力。
(五)融资信用担保。地方财政调控主要是在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益诱导,地方财政可以运用贴息、减免税、信用担保等方式加以诱导。在竞争性产业的发展上,对关联度较高,产业链条比较长的项目,可以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其发展。在公共财政条件下直接投资竞争性产业将受到严格限制。财政应加大融资信用担保力度,为企业组建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政策性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
(六)财政调控方式的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政策、紧缩政策和预算平衡政策等三种不同类型,不同的政策类型会对财政调控的方式与调控力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特定的财政政策下,地方财政部门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定的调控方式及组合要做到多样性,调控的力度要适当,以便实施同财政政策一致有效的地方调控途径和地方调控方式组合,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方式来达到地方财政的调控目的。
三、增强地方财政调控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对待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目前中央补助收入占地方全部财政收入的30%左右,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财政能否增强宏观调控力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应规范为三种形式:一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体制转移支付,对地方进行体制补助;二是实行专款专用的专项转移支付,引导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三是对特大自然灾害及其他重大事故的特殊项目转移支付,对地方遭灾给予的适当补助。通过运用上述转移支付形式,逐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财政支出责任清晰、财政收入划分明确、转移支付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保持各级地方政府间及政府部门间的权责利一致,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
(二)积极培育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点,促使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财政收入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财力保障,制约地方财政调控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也在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积极培育新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点:一是培育效益性财源增长点。控制初级加工业规模的扩大,使产品向深加工方面转变;二是寻求政策性财源增长点。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县乡分税体制,理顺税费关系;三是挖掘管理性财源增长点。相应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防止税收流失;四是选择替代性财源增长点。通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分流,促进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向自负盈亏的企业转变。
(三)整合政府财力,实现财力资源结构优化和调控资金壮大。财政调控力的保障不仅取决于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还与财力的整合有关。特别是在特定财政收入规模水平下,财力的整合对财政调控力的保障尤为重要。整合财力就是财政部门要拓宽理财思路,动员政府所有的财力资源,通过不同类型资源的内部调整和相互转化,来实现财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和财力的集中,为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力提供充分的财政资源支持。政府的所有可整合财力资源包括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以往财政资金拨付与投资形成的资本、国有企业资产、非生产性的国有资产等。
(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财政是政府的理财部门,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方调控的能力。因此,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深化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增强预算约束刚性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深化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重新界定和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并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地方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三是加快税费改革,进一步改革不合理的税费结构。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建立以税收收入为主体,统一、规范和完善的政府财政预算体系;四是明确各级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解决当前地方各级政府间存在财权集中、事权下放的倾向,建立、健全地方各级政府间事责划分的纵向框架;五是提高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向社会提供及时、有效、全面的财政收支信息,强化社会对地方财政运行及财政债务状况的监督。
标签:地方财政论文; 转移支付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财政学论文; 预算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