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娜 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小学 530700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为了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有更好地发展,农村学校要更加重视对其的教育和管理。本文在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校教育需要加强。支出学校要在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学校教育机制;在教育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爱护以及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地学习,强化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留守儿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5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年轻的农村居民选择到城市工作,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农村范围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越来越突出,影响到全面实现小康,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但是就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教育和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应当得到当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下面内容,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现状谈起,简要提出一些教育和管理的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何为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亲都不在身边的儿童。在农村中,这样情况的儿童居多,远离父母,所以必然会缺失家庭教育,可是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值得学校注意。儿童时期的学生,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父母应当给予儿童积极的心理引导,促进其身心发展。可是离开父母的儿童,父母不能给予其有效的关心,也就更不能给予其思想、价值、情感方面的正确指导,更多地以金钱的方式给儿童回馈。因此,家庭应当给予儿童的教育,留守儿童在这一方面是缺失的。
(二)学校教育的现状
在一些调查中能够发现,因为留守儿童缺失了家庭教育,会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品德、行为、学习方面显现一些问题。就学习来说,留守儿童对于学习不是很用心,学习情况令人担忧,教学课堂上,其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课后也没有一些高文化的人对其进行指导;就行为方面来看,农村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沉迷游戏、打架、说谎等坏习惯,但是在学校之外的时间,很难对其行为进行纠正,家长在外,学校也很难与家长取得联系,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思想道德缺失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犯罪行为。从这些去看,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要更加重视,运用也有效管理方式,还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学校教育机制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要只有针对性的教育机制,才能提高教师和教育人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强化教育和管理。首先,可以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档单中要详细记录学生详细资料,里面包含了家庭住址、具体监护人、监护人联系电话、学习信息、心理信息、思想信息、日常表现,有了家长的联系方式,负责管理学生的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和联系,将学生日常表现介绍给家长,实施跟踪式教育。其次,制定留守儿童的家长会议机制,负责教师要经常性给予家长们教育方面的指导,将留守儿童在学校中的表现,反应给家长,并从家长那获得留守儿童家庭中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后,在学校内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不断地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延伸,从而强化对其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以校外关怀的形式,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是有老师关注的,从而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爱护
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学校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弥补其心理缺失,感受到老师的爱。“教育基础是爱,没有爱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让留守儿童感受来至学校的关怀,进而获得前进力量,感觉到美好的生活,培养其积极情感,而不是陷在阴霾的困境中。父母双亲不能再儿童的身边,其发生了什么父母也不能注意到,因此儿童想要说一些倾诉的话,也没有对象。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有一定提高,可是内心却很空虚,年龄越长,则越觉得孤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肩负重任,成为儿童倾诉对象,积极与其沟通;聆听儿童的心里话,引导其将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当心中的不悦排泄出来后,儿童才能不会因为心理压抑,做出一些冲动行为,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也不会伤害到其他人。
从表面上看,这个工作非常简单,可是落实起来却非常苦难。教师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动态,特别是情绪方面,还需要在发现问题时,给予其疏导,找出问题根本原因,并妥善解决。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家访是必不可少的,为其提供温暖,让其感受到正能量。这种教育,才能缩短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距离,也能促使家长关心儿童,帮助儿童树立积极价值观,防止出现不良行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用心呵护,千万不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以免伤儿童自尊心,让其心理不舒服,就脱离的教育原本的轨道。
(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地学习
在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师同样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留守儿童自主学习,才能使得其重视学习,真正地学习。这种教育中,教师应当亲近留守儿童,以朋友的态度,平等姿态同其交流,试着以微笑感染他们,并发挥实际行动的积极作用,打动他们,给予更多的鼓励。这种方式,更符合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其学习信心、激情,得到有效激发。具体方式,教师可以常常表扬留守儿童,给他们“戴高帽”,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另外,发现其有错误,也不能当场指责,而是说服教育,单独与其沟通,让其自己承认错误,不打击其学习信心;教师还要提供给一些表现自我的舞台,才能激发其内心进步的想法,形成内驱式学习动力,进而不断提升学习成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中,教师以校外关怀的形式,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是有老师关注的,从而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能够使得留守儿童,排泄心中不悦,才能不会因为心理压抑,做出一些冲动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留守儿童自主学习。借助这些措施,才能实现学习和品德共同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新,陈秋红.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10):153-154.
[2]晏苏萍,陈敏.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9):33-34.0.
[3]陈克彦.基于网络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19):134-136.
论文作者:黄柳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儿童论文; 农村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缺失论文; 家长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