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中医医院 浙江 桐乡 314500)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配合中药贴敷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按腹部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穴及采用自制的中药复方大黄散穴位贴敷中脘和下脘穴,进行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2.32±8.69,对照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6.26+9.11h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腹胀发生率12.5%,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30.0%,实验组术后呕吐发生率12.5%,对照组术后呕吐发生率22.5%。结论:艾灸配合中药贴敷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无痛苦,经济方便,无副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艾灸;中药贴敷;胃肠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83-0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普及,腹腔镜手术已经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很多外科疾病的首选术式。腹腔镜手术相对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腹胀腹痛等不适现象,这可能与术中气腹压力、手术时间、腹腔内炎症等因素有关。我院近年来应用艾灸足三里配合中药贴敷中脘、下脘穴促进腹腔镜手术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胆囊结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所有病例均由本科肝胆组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时间统一在90分钟内完成,患者知情同意;排除认知与沟通障碍、合并内外科其他严重疾病,需要特殊处理、有便秘病史、艾灸部位或贴敷部位皮肤破损或者皮肤过敏、不能接受艾叶气味者。2017年7月-2018年6月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8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7~71岁,平均50.4±12.1岁,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53.62±14.14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平均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手术结束前常规切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给予昂丹司琼注射液4mg,术后禁食水6小时,6小时后嘱患者开始进食少量米汤并下床适当活动,24小时后开始进食低脂半流质,住院期间禁止患者口服豆类食物及牛奶等,不使用654-2、东莨菪碱等影响胃肠道平滑肌功能药物。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手术后麻醉清醒返回病房开始,采用艾灸足三里穴。灸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告知,使其了解艾灸的目的、意义及方法,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将长度为2~4cm陈艾条插入艾灸盒内固定好,点燃艾条,然后将艾灸盒盖好,旋转固定牢固。调节出风口,以控制温度的高低。将艾灸盒装入布袋中,连接松紧带并固定在足三里穴位上。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灼痛,局部皮肤潮红为宜。每次灸20 分钟,每日2次。中药贴敷于术后6小时采用自制的复方大黄散(厚朴3g、枳实3g、芒硝2g大黄3g、黄芪1g、白术1g加工成粉末状,混和后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各取5g放在中脘和下脘穴,用无菌敷贴覆盖。6小时更换一次,每日2次。
1.2.3 注意事项 艾灸盒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以免烫伤。灸后30 分钟内不可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可适量饮用温开水,不可喝冷开水或冰水。进食后1 小时内不宜温灸。饥饿、过饱、局部皮肤破损、感知障碍者禁灸。复方大黄散穴位贴敷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敷贴及中药过敏现象。
1.3 观察指标
按分组记录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有无腹胀、恶心呕吐情况。腹胀及恶心呕吐评分内容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4个病种105个病症中医诊疗方法》。评分等级在1分及以上为有腹胀或恶心呕吐[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用±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注:与实验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腹部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腹部手术至关重要,肠蠕动恢复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恢复的进展[2]。中医学认为,手术祛邪的同时也损伤正气,克伐后天之本,气机不畅,血行瘀滞,导致脾胃气机失和,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排气排便异常等症状。肠腑之气机运行降而不升,动而不静,以通为用。故治宜通调肠腑,理气止痛[3]。艾灸是通过热力透入肌肤及经络传导,进而温通及调和气血,具有调理脏腑、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之作用[4]。艾灸属中医外治法,艾叶具有沮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5],气血不足者,灸法可补之,经脉陷下者,灸火可起之,经络淤阻,灸可通之,中气陷下者,灸可举之,开其穴则邪气出之”。 足三里属胃经,为胃之下合穴,从古至今一直是临床治疗胃肠疾病的首选穴位[6]。故各种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各种病症,皆以本穴为主穴,它是重要的补穴之一。艾灸足三里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之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节脾胃,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之效。复方大黄散穴位贴敷中大黄味苦、性寒,可以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其所含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肠道收缩,分泌增加,使大肠内容物容易排出。厚朴与枳实均有宽中理气、泻下通便作用。芒硝润燥软坚,清火消肿。黄芪针对术后气血亏虚,胃肠气机生化不利具有益气固表,与白术合用补气健脾作用。中脘位于上腹前正中线,脐中上4寸。下脘位于上腹腹前正中线,脐中上2寸。两穴均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痛、腹鸣、呕吐、便秘等。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外治法,它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本组研究显示,艾灸足三里联合中药贴敷中脘、下脘穴可有效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腹胀、呕吐等并发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对腹腔镜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中医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感觉舒适,容易接受。同时弘扬了中医文化,对推广中医非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Z].第1版.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287.
[2]潘雨萍,冯素文.妇科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11):lO2.
[3]应学,俞慧仙,张莹,等.艾灸联合拔罐促进全麻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623-3625.
[4]应征,邹学敏.结直肠癌术后腹胀病人热敏灸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10B):2738-2739.
[5]刘茜.针法灸法[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67.
[6]王俊杰,胡丽珍,边雪梅,等.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291—292.
作者简介:贾丽萍(1977.11),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课题标题:艾灸联合中药贴敷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课题编号:201702058
论文作者:贾丽萍(通讯作者),范小英,钱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艾灸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中药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