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论文_陆玉琴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指导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未接受专业护理培训,实验组护理人员均接受专业护理培训指导。统计两组不良护理行为率,评估二者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不良行为率更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应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专业护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护理技能,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质量;不安全因素;干预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医护人员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护患关系和谐、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必要保障[1]。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对策不仅有利于改善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护理满意度。本文就此观察分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指导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希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1.2±13.4)岁;配属护理人员35名,年龄21~37岁,平均(28.9±3.2)岁;其中7人为本科学历,23人为专科学历,5人为中专;6人为护师,29人为护士。实验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0.9±12.5)岁;配属护理人员35名,年龄22~39岁,平均(29.2±2.7)岁;其中6人本科文化水平,24人专科,5人中专;7人为护师,28人为护士。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配属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前针对实验组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护理培训指导,对照组护理人员未接受专业护理培训,组建监督小组巡查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已有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

统计护理期间两组不良护理行为率,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由普外科护士长带领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和统计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护理行为,并制表记录,以记分制的方法评估两组护理质量,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另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方差齐者或者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以t检验,方差不齐或者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行秩和检验,当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行为对比见表1。

实验组护理不良行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如下:(1)人为因素。部分新入职护理人员尚未充分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士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3~4],对于护理工作中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尚未完全明确,或因不规范用语以及不合理行为而导致医疗纠纷事件。个别护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尚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缺乏工作责任心,例如在执行医嘱或者配药用药时出现失误,对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此外工作量、工作压力较大、护理人手不足也容易引起工作失误,低效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也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2)环境因素。例如护理工作中设备设施配备不完善、微泵故障、病床无护栏、采光效果不佳、卫生设施缺失等等均容易引起意外摔倒以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病员较多的情况下病房内显得拥挤不堪,空气流通不畅、各类噪杂声音也容易引起患者焦虑烦躁,交叉感染率也随之升高[6]。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针对实验组患者开展了强化干预措施,首先是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力度,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法制观念,利用积极的培训与宣传明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指导其按照相关法规以及护理操作规程开展日常护理工作。其次是重视护理人员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使之树立强烈的岗位责任心,充分关爱患者,高水平完成日常护理工作,不断完善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组织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分享个人护理工作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护理操作中出现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并给出最优化解决方案,介绍护理工作要点以及各项护理操作技巧等等。最后是逐步完善普外科护理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护理工作人员日常行为准则,规范其护理行为,确保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有规可依;制定各工作岗位奖惩制度,对于操作不规范行为、配药用药错误以及医嘱执行错误等不良护理行为均应予以惩罚;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合理调配普外科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上表1、2数据分析来看,实验组不良行为率更低,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干预对策可有效改善普外科护理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医护人员应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专业护理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护理技能,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燕玲,焦伟华,罗惠凤等.柔性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64-65.

[2]周丽芝.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制度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7):236-237.[3]奈红君.优质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7):151-152.

[4]赵卫红.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医院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337-338.

[5]吴玉萍.普外科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养生B,2014,(9):167-167.

[6]杜易芳,王晓春.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0-222.

论文作者:陆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论文_陆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