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_创新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_创新教育论文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学校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1)02-0016-04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在职业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当今世界正在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信息文明迈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恰恰在于创新;其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第三,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根本出路;第四,创新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束缚。学生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业能力比较弱。为改变职业教育这种与未来的发展很不适应的状况而提出的“创新教育”,表达的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即接受“创新教育”的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是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

所谓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虽已提出多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主要工作文件中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新的挑战和变革的需求,创新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必须包括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就业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要求把创业能力护照提高到与学术职业性护照同等重要的地位。国际社会之所以重视创业能力培养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其一,根据预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不可能获取工资就业的岗位,并且这个比例会逐年提高,有些国家甚至达到或超过50%,因此,创业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其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会逐步缩小,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将逐步提高,经济形态日益向服务及资讯形态发展,只要少量的人力和办公设备就可以组建公司;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在过去三年里,美国每年有100万家新公司诞生,其中九成以上都是雇员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它们是新经济的活力所在。因此,通过创建小企业自我谋职,既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知识青年乐意选择的就业道路。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概念辨析

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对于创新概念的理解一般有狭义和广义理解两个层次。狭义的创新概念,立足于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即: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动。广义的创新概念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学校、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行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可以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侧面。本文所讨论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业(enterprise)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也就是自主地开拓和创造业绩与成就。创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其功能指向国家、集体和群体的大业。狭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开创个体和家庭的小业。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是在职业素质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要求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学生自我谋职能力,是学校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1.目标同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培养的人才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格;只有具备了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越来越快、知识和应用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发展趋势。总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有效地培养未来人才的创业能力,也是我国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竞争、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能力强弱,反映了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弱,因此说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

2.内容同质。创新与创业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可以理解为个体从事创新活动所需的基本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质四个方面。

第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和态度。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和才智。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应体现在尊重客观现实,善于理性思考,敢于怀疑、追求卓越等方面。

第二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这就是说,要加强对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教育,不断提高思维创新活动的诸方面能力,诸如思维发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思维直觉灵感能力等。

第三是创新技能。它反映为人的行为技巧、动作能力,属于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它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第四是创新品质。创新品质主要是指个体从事创新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品质特征,它包括勇敢、独立性、好奇心、有毅力、富于挑战性、敢于质疑问难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特征。创新主体个性特点上的品质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诀定着创新成就的大小,因此,创新品质的塑造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环节。

创业,是提高社会发展科学化水平的需要,是提高社会就业率的需要,是学生走向生活的需要。为此,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第一是创业意识。所谓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集中表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创业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在90年代初提出的64字的创业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第三是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谋职”能力,这种能力与市场行为相结合,就是小型企业的建立,或者说是指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创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联。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特性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方面。

第四是创业品质。创业品质即创业心理品质,它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

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四方面的基本内涵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成效,只有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根本依仗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总体的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的体现;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的相似,并不说明二者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准备,如果脱离创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精神所具有的意义,只有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有所体现,才有可能最终产生创业的成功。

3.功能同效。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而提出的,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它能够揭示人类的最高本质即创造性的教育功能。在传统教育的内核里,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显示,思维不能健康发育,导致思想依附,惟书是从。而创新教育追求人格发展的和谐性与特异性相统一,高度重视学生在思维训练中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建构,努力塑造智商情商和谐共融的完美健全的理想化人格,最终成为能够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人。

创业教育的着眼点,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彻底改变教育脱离时代、社会、生活的弊端,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更加贴近人生,使人的生活质量更高,人生更加完美。

创业教育落脚点是社会实践性,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决定了创业教育除了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和创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人的终身发展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些功能与创新教育所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4.殊途同归。创新教育从实施途径上来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主渠道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载体是课程,学科课程、活动棵程、环境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都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仅要通过专业学科教学、实习实验教学,而且还要通过开展文艺、体育和科技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积极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和博物馆等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总之,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立体的创新教育体系。

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同样注重在三类课程与实验实习活动中渗透,不过其更加注重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实践证明,职业学校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三种基本形态出发,形成创业理论课、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践课等多位一体的格局,以及围绕创业内容的创业技术选修课、模拟创业过程的活动课程、展示创业业绩的环境课程,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证。只有将教学与创业基地建设、创业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创业教育。许多职业学校将专业实习基地建成多功能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既是教师示范教学的场所,又是学生自主创业的经济实体,而且更加积极主动地拉动了社会和学生家庭的参与,这是十分值得推广的经验。

从以上的分析比较来看,职业教育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有机地融入了创业素质的要求,形成了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做到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并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举。

三、如何在创业教育中落实创新教育

(一)要创新、丰富创业教育的理论

毋庸置疑,创业经济将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它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必须对创业及创业教育作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为创业教育哲学观开拓新的视野。近年来,彼德·德鲁克论创业经济学风靡欧美大陆,约翰·奈斯比特论创业主义对美国经济的重新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戴维·西尔弗的创业资本定律又为无数创业者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美国硅谷的创业活动,我国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及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创业实践与探索,都证实了创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为丰富创业教育理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要创新、扩展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从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所谓创业教育,指的是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是人的发展教育、人的生存教育、人的创新教育,也是人的终身教育。拓展创业教育的外延,从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中华民族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教育沟通社会与经济的桥梁,是连接新增劳动力从操作型向智能型、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职业型向社会型、从传承型向创新型、从从业型向创业型转换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通过创业教育,才能实现处处有创业渠道,时时有创新机会,人人有创业才干的终级目标。

(三)要创新、构建创业教育的框架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政府应在创业教育中起核心作用,应鼓励开展创业教育,完善各项创业政策,做好创业服务。职业学校当前应尽快完善运作机制,要制定创业教育目标,把智力创业与体力创业、模拟创业与实战创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学分制、休学制、转学制等弹性学制与创业教育配套的教育制度,要沟通中职与高职及普通高校之间的渠道,要解决好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的关系、实习基地与经济实体的关系,要使学校产学研为学生创业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课堂、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社会与家庭要大力支持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

(四)要创新、改革创业教育的教学机制

创业教育课程的出现,以其前瞻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实用性而表现出生机和活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一是教材内容要创新,创业课程和内容贯通古今中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贯穿着谋略、技巧、模式、方法、手段,创业课程还要发挥与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的特点,凡是经济建设中急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都应当自觉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二是教学形式要创新,创业课程的课堂时而在教室,时而在实习基地,时而在企业,时而在人才、劳务市场,授课者应注重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而不要过分拘泥于教学计划和形式;三是师生关系要创新,在创业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有时是师徒关系,有时是业主与雇工的关系,有时是法人与员工的关系,有时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创业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在人格上的平等性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进程中的成功范例。

收稿日期:2000-10-25

标签:;  ;  ;  ;  ;  ;  ;  ;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