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论文_傅武林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论文_傅武林

华伦中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523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而工程造价控制不仅关系到投资方的开支,而且也对建筑企业的利润有着较大影响。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首先分析了目前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其次,简要说明了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提出了动态化管理的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引言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水平却未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一方面是行业内高素质的造价人才较为稀缺;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造价控制意识淡漠。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承建单位不得不增强造价水平来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策略进行讨论就显得十分迫切了。

一、目前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筹意识

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成本,而且还需要协调好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而在以往的工程造价工作中,建筑企业往往着眼与成本的分析。这样一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设备的额外开支则会使总开支超出预算。这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还可能威胁到项目的到位资金链,进而是项目陷入瘫痪。究其原因,主要是造价人员缺乏统筹意识,以孤立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此外,造价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由于客观因素影响而出现偏差,因此也需要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调整。但现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往往更倾向于“盖棺定论”,在部分长周期的建设项目中往往成本费用和定额一旦更改,也就会影响到造价的合理性。

(二)管理方式落后

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关于定额的选择就有国家、地区以及行业标准三种。因此,在部分项目中可能出现多头管理的乱象,最终的造价综合也难以给建设施工提供指导。而在此种情形下一旦发包双方出现了争议,管理部门和造价单位也将束手无策。其次,行业内的计价方法也存在严重的缺陷,与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格格不入。比如目前造价往往依靠图纸来提量计算,然后选择适合的定额与取费费率最终得出总造价。不过这种方法在各项指标上通常都采用了市场平均水平,一刀切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根据建筑项目使用需求不同也会对造价金额造成直接的影响,抑或是市场平均参数与建设单位实际情况不符,同样会导致造价控制水平受到限制。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立项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的立项设计环节主要是对可行性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案。因此,在立项初期造价单位应该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同时在选点方面也必须本着靠近建材产地的原则,这样一来既能够减少建材运输造成的成本损耗,而且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工程设计阶段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也十分显著。造价人员应该首先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以量化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该建筑的整体设计,从而得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除此之外,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还对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地考虑到,避免后期出现超额开支的现象。

(二)施工落实阶段

按照发包合同的规定,承建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落实方案,以有序的施工来缩短工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大规模建筑施工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建材、设备和工人,甚至包括不少的交叉作业和高空作业。因此,施工落实的现实问题往往与设计方案产生冲突。不仅如此,在建设过程中还可能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质量问题。而出现上述问题后,就必须及时更改施工计划并对新计划进行经济性分析。管理人员应该对人员和设备的入场进行严格的审查,减少甚至是杜绝危险施工和消极懈怠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并积极配合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比如在施工过程中若是出现临时变更,技术人员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最优方案。

(三)成本控制环节

建筑材料也是项目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往往造价管理就需要对建材的成本进行控制。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品牌、性能的建材在价格上的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当前建设项目周期较长,建材在建设时间内的价格浮动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造价管理工作中就应该积极地了解建材市场价格,并且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避免造成高额采购的现象。实际上,有关部分已经出台过建材的市场参考价格,造价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承建单位不仅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建设标准,而且还应该基于供求关系来制定合理的采购价格。应当注意的是,建材的质量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建设过程中,时常由于建材质量不合格或者以次充好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因此,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该是首先要求厂商更换,并且确保承建单位使用了质量合格的产品。

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造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同样如此。要想提高造价控制的水平,就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并且在行业内形成约束和规范的作用。首先,建设单位应该树立造价控制的管理理念,不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方案来核算成本。同时还需要遵循动态化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建设企业的施工技术,而且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在管理组织架构上也必须突出造价工作的重要性。以往造价人员通常只在预核算中参与,难以真正起到动态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在施工现场委派造价人员来监督施工的落实。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有效地消除预算超标的隐患。

(二)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对于造价成本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但笔者发现目前业内更加注重施工技术,反而忽略了设计的重要性。部分项目为了追求美观而严重违背了经济性原则,不仅存在大量冗余的设计内容而且也给施工落实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根据业界提供的数据显示,设计环节的技术项目对总造价的影响率高达七成。因此,设计人员应该与施工技术人员充分地沟通,确保项目符合企业自身的建设水平。而尤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要不断完善施工图的细节,改进设计的方案。一般来说,工程的具体建设均是按照图纸来进行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到最终的造价。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项目周边工况进行考察,避免由于设计漏项或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所造成的成本超支。

(三)强化核算工作

严谨的核算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项目的造价,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核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但笔者发现,目前建筑企业的核算工作大多是“马后炮式”的总结反思,对于建筑企业造价工作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是由于造价工作通常具有独立性,各项目的造价之间缺乏联系;另一方面造价人员对数据信息价值的挖掘能力不足,没能及时地总结经验。笔者建议,造价人员应该基于核算工作提升造价预测和控制的能力,不断地提高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首先,要以细致的核算工作对项目施工落实形成约束和指导。同时,还需要积极地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造价控制的实践措施。

结语

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造价的动态控制工作已显得十分必要。这种造价理念不仅需要实现承建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妥善处理好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造价人员应该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保障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志铭.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与降低工程造价的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51-52.

[2]虞嘉.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分析[J].科技风,2017(24):98.

[3]武顺有.浅析材料价格波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62+64.

论文作者:傅武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论文_傅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