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中双方角色分析_校企合作论文

校企合作共建中双方角色分析_校企合作论文

校企合作共建中的双方角色定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中论文,校企论文,角色定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高校而言,实行“校企合作”,是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的崭新路径,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长期以来,“校企合作”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出现这种状况,与“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与高校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新形势下,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既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本文以校企合作共建为研究视野,对企业与高校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了如下的分析与研究。

一、当前校企合作共建的障碍分析

1.企业“校企合作”意识有待加强。现如今,高校对“校企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然而,与此相反的是,企业却对此较为冷漠,与人们期望的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部分实力型企业对高校不够信任,认为“校企合作”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投资,不能创造应有价值,也不能满足自身利益需求,在有些情况下,还可能成为自身累赘,影响其健康发展;其次,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取廉价的劳动力,既不考虑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校企合作”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与价值,最终以合作失败而告终。可见,当前“校企合作”遇到了“一冷一热”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将“一冷一热”转变为“两头热”,是“校企合作”中应当重点解决的内容,也是关系“校企合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2.“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受认识不到位以及合作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校企合作还缺乏健全的合作机制。在实际中,合作机制不健全问题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领导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共建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其次,校企合作平台未搭建或搭建不合格,使校企合作共建失去了坚实的保障;再次,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较为传统,滋生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成果保密、利益分配、风险投资等等;再次,校企合作共建缺乏长效机制,根本无法保证合作的长久性、稳定性与持续性;最后,校企合作共建的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资源浪费问题严重,高校与企业之间很难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1.进入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进入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和管理与校园的管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例如笔者了解浙江的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如某机械有限公司与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学校为某机械有限公司提供了免费的厂房,某机械有限公司将定期选取部分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和参观,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运行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这种双赢式的合作模式,既能满足发挥出高校培训基地丰富的优势,学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也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帮助企业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也解决了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差的问题。除此之外,开展校企合作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同时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充分的掌握,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种方式的结合,让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对企业运行管理和生产流程有更深刻的认识,真正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产学结合的局面。

2.探索“订单”式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招生与就业同步、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连为一体。所选理论学习内容以企业产品为基础,进行汇总、分类;专业技能训练以企业为平台,以企业产品的生产为手段,也就是理论学习以及考试的内容与企业产品密切联系,除基础理论课外,按照企业产品来排教学过程,开设本企业所需的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时可以考虑企业中的主要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到院校授课,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互聘。除了企业中的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走进院校的课堂,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同步走进了企业,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对口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3.校企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校企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在进行教学方案策划的过程中让企业参与到方案的策划当中,由企业为学校提供全部的实习基地、设备等,在人才培养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某学院与当地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校企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在学院内部开设了惠发商学院,在经过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讨论下,教师大都为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以及一些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组成,这部分人员主要任务就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的教授等等,学生的理论知识是由学校教师教授,而一些实践经验以及动手能力是由企业中优秀的员工进行教学。

企业中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能够到高校中进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现了校企之间的双方互聘。除了企业中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能够到高校中进行教学,高校中的教师也能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学习交流,对一些实践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高校教师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企业员工可谓是一次重大的进步,使得员工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即提高了自身的技能又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价值。既能解决高校实训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新鲜的血液,进而达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赢。在对这宗校企合作加以肯定的同时,也要充分认清这种模式存在的制约因素,就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水平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否合格,能否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与企业参与的技术人员的能力有莫大的关系。总之无论采用哪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只要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只要是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一种好的模式。

三、校企合作共建中高校的角色定位

在校企合作共建视域下,高校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做出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并发展壮大自己。

第一,高校是企业决策的智囊团。在区域范围内,高校是知识最积聚的地方,也是最大的知识产业集团。与其它主体相比,它们有明显的信息、学科以及人才资源优势。凭借这些优势,它们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具体而言,高校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中长期目标、企业重大事务决策等等,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调研分析,为企业提供可行性报告,真正发挥起智囊团的作用。

第二,高校是企业发展的服务者。企业发展事关重大,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高校理应在社会发展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服务企业发展,就成为它的一项重点课题而且,企业发展与高校发展休戚相关,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角色转型,在很大程度上要仰仗企业。而只有企业真正地发展壮大了,才能有资本和精力去招揽高校人才,为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高校为了自身利益着想,也应当扮演好企业发展服务者的角色。

第三,高校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高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力推动者。高校将自身的技术实力加以转化,使之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政府资金与政策的支撑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寻求新的合作开发项目,努力营造一种共赢局面。此外,高校要以特色产业及优势产业为导向,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四、校企合作共建中企业的角色定位

合作共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除了高校应的角色之外,企业也应当认真定位自身角色,进而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事业发展。

第一,企业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发展的方向。在现实中,企业承担着为企业及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而这些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要看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正因如此,在实践中,企业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

第二,企业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者。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作支撑。而这笔资金单纯依靠高校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获得企业的大力支持。除了资金以外,还需要企业为其提供是够的实践场所。当今社会需要实践性人才,而实践性人才需要企业为其创造实训或活动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可见,高校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标签:;  ;  ;  

校企合作共建中双方角色分析_校企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