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现在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的应用了后浇带技术,但其引发和遗留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具有多种优点的超前止水后浇带开始被广泛应用,超前止水后浇带是考虑到现场地下水丰富时能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减少降排水难度,还能保证后浇带两侧不均匀沉降避免对混凝土造成变形裂缝。而超前止水后浇带是所有后浇带构造中最难施工的一种,施工如何做好是很关键的一步。本文以高层建筑为例,来对超前止水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工艺;影响因素;控制分析
1 超前止水后浇带
1.1 超前止水后浇带概念
超前止水后浇带是指在后浇带位置,先于后浇带浇筑而做的止水带。在使用超前止水后浇带技术时,基础完工后即可进行外墙防水和土方回填等后续工序,并且,在主体完工后,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1.2 超前止水后浇带的工艺特点
城市地下工程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是一种新型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设计,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专利技术。该技术是依据水浮力、水土压力、地基反力、建筑物荷载和现场情况,对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实施超前止水的一防水做法。利用橡胶止水带的柔性在基础底板和地下外墙的后浇带位置,通过局部构造处理预设一道伸缩变形缝,对基础底板局部构造处理采用在后浇带下沉加厚部位沿纵向中线底部预贴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并可在下沉加厚部位截面中部增设中埋式止水带,以达到双止水的目的;对于地下外墙则仅在外墙外侧加厚部位截面中部再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来达到外墙止水的目的。下沉加厚部位底板可与基础底板同时进行浇筑,对厚大基础一般先浇筑下沉加厚部位底板,并在顶面预留止水槽或安膨胀止水胶条,解决下沉加厚部位底板与基础底板结合部止水问题;外墙外侧加厚部位则与地下墙体同时进行浇筑,这样,基础底板和地下外墙止水和后浇带留设都可兼顾到。采用该项技术,不仅节约地下水资源,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减少因降水对周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超前止水效果可靠、调节变形能力强、不用下挖垫层、工程量小、施工简单、节省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等。
2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技术控制
2.1 基础底板的超前止水做法
基础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这一建筑构造包括两大成分,即基础底板与后浇带,快易收口网(钢丝网)与见水膨胀止水带被统一安置于后浇带侧端上,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基础底板底端有超前止水带存在,并且在这一超前止水带中间位置预留了宽度约为 30 ~40 mm的伸缩缝,将塑聚苯板添加进伸缩缝内,橡胶止水带在中间位置安设,钢筋结构架可以被视为衔接底板与超前止水带的纽带。首先进行的是对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这一施工工序,在超前止水后浇带顶面后浇带的两侧留 50×100 mm水平止水凹槽,在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顶面中间位置留一条混凝土凹槽作排水槽,排水槽最浅处 50 mm按 0.5 %的坡度由中间坡向两端;排水槽两端各设置一个小集水坑,放置小型水泵。在基础工程完成后,对外墙实施防水施工工序、土方回填等施工流程也是不容忽略的。在主体建设完成以后,便可以对后浇带开展浇筑施工作业了,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是浇筑的最后一道工序。
2.2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做法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对混凝土垫层实施找平举措,继而将防水卷材及空铺卷材添置于附加板带下端,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砌筑基础底板外段设置挡墙装备以及铺设找平层这一工序。防水卷材与基础底板也应该被设置在挡墙设备上,此外防水层也应该被安置于砖胎模侧端上,然后施工人员对附加板带开展施工作用。为确保基础底板的牢固性,砖胎模在其外端的设置也是极为有效的对策,继而对找平层的土方进行回填,确保砌筑基础底板顶端挡墙与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大于5.0 m。防水保护层敷设于地下室上,防水材料也应该被设置在挡墙内部,达到构建挡墙防水保护墙的目标,最后使其水位适当地降低,对基础底板与地下室结构采取后浇带施工工艺,确保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外墙外侧防水层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挡墙内侧采取土方回填的施工措施。
2.3 施工技术要点
1)超前止水后浇带钢筋工程:基础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钢筋绑扎应在底板钢筋绑扎之前进行。基础墙体超前止水后浇带钢筋绑扎应在墙体钢筋绑扎之后进行。
2)留置伸缩缝: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预留伸缩缝或沉降缝。若后浇带为伸缩后浇带,缝宽40mm;若后浇带为沉降后浇带,缝宽3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留缝可采用挤塑聚苯板填充,橡胶止水带上下分别放置。
(3)橡胶止水带施工;橡胶止水带位于加厚部分混凝土中间,橡胶止水带宽度为30mm。施工应加强对止水带的保护。
(4)后浇带模板施工:底板或墙体模板侧模可采用成品“快易收口网”,也可以焊接钢筋梯子。
5)外墙导墙模板考虑外墙钢筋不能断开,模板不易支设。采用导墙与外墙之间留一道20mm宽隔离缝,隔离缝采用挤塑聚苯板。
6)底板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到后浇带部位时,应先浇筑后浇带加深部位混凝土。超前止水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从伸缩缝两侧均匀下料,振捣时对称进行,防止伸缩缝变形、破坏。
7)基础结构完成、地下室外墙隐蔽工程验收后,立即进行外墙防水、土方回填等后续工序的施工。停止降水时间应根据上部荷载大于地下水的浮力确定。
8)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宜低于后浇带留设时的温度。后浇带在浇注混凝土前,必 须将整个混凝土表面按照施 工缝要求进行处理。
9)安装止水条: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中间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应粘贴牢固,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防止止水条遇水膨胀失效。
10)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后浇带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后,进行二次压光,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毛毡,对该处膨胀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3 施工质量控制
3.1材料要求
1)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要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要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混凝土应有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配合比,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应为抗渗混凝土。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限制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质量要求
1)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要固定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偏移或破坏,失去防水作用。
2)后浇带施工质量要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的相关规定。3)后浇带混凝土要求结构表面无湿渍,符合地下工程防水的要求。
4)补偿收缩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龟裂、收缩裂缝等现象。
4 效益评价
1)与通常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相比基础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技术可以缩短基坑降水时间,降低施工费用;
2)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采用了多道防水构造措施,能保证混凝土的防水效果、防水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3)基础后浇带超前止水技术可以在基础完成后,及时进行基础外墙防水、室外土方回填,降低因地下室暴露期间昼夜温差产生结构裂缝的概率;
4)同时,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后,可以进行砌体等后续工序的施工,更加合理的进行工序穿插,缩短工期;
5)采用基础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技术,基础完成后立即进行外墙防水、土方回填工序,消除了深基坑带来的安全隐患;
6)基坑及时回填增加了主体施工的施工场地,为文明施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7)节能环保:基础后浇带采用超前止水施工技术,降水时间大大缩短,抽水量大大降低,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节约了降水的动力能源。
5 结语
采用后浇带超前止水的做法,不仅能能够确保地下室后浇带无渗漏,而且还能在封闭后浇带前就能停止基坑降水,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进而大大地降低了工程的施工成本。因此采用后绕带超前止水的做法对提高地下室防水质量,减少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在提高绿色文明施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论文作者:张国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超前论文; 底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外墙论文; 止水带论文; 地下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