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观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观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美学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它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进行的一场带有根本意义的体制革命。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努力培养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引起了大学生观念意识方面的深刻变化,再一次实现了思想大解放。如果说,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成为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那么,这次观念更新则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大解放,也是大学生理想化人格得到充分显现的时代。

但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其一般的内在规定是客观存在的,它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的一般原则。商品进入市场交换,就是为了营利,所获利润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只要不违法,不违背职业道德,逐利思想在市场行为中应该说是合理的、积极的。但如果任其膨胀,扩大到非经济领域——高等学校,成为社会的一般价值取向,就不能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消极作用。因为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一致。大学里对大学生所进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用哲学语言说,就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问题。为人类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作为这一理想的人格化身也应当是真善美的统一。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借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更新观念”,说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唯利是图”,是“一切向钱看”。还说市场经济竞争,“投机”是竞争求胜的要诀,钻钱眼是“奔小康”,是发家致富的同义语,等等。最近一项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表明,“80年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是以我为中心,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更令人注目的是在申请入党的学生中,竟有42.1%的人把谋取个人利益和自我实现作为入党动机。”①可见以我为中心的“自我”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了人的思维和真善美,窒息了人们在现实中对真善美的创造,否定了人生的本质属性,亵渎了自己的人格,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我们经济目标、审美目标同步发展的步伐。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的素质(即理想人格)提出了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途径之一。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促进观念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观念意识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旧观点,正在被摒弃,出现了许多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有或较为淡薄的新观念,诸如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公平观念、时间观念、信息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人才观念、开发观念、服务观念等等,正竞相出现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并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是,这些观念在社会生活中流传的时候,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它们的内涵和产生的效果是很不相同的。观念的变革毕竟是十分艰难的事。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有助于开阔眼界,站得高,看得远,不为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在转变与更新观念的过程中,始终站在社会的前列。

第二,能推动精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许多大学生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他们不再相信“贫穷就是社会主义”,“‘大锅饭’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不相信“致富”、“冒尖”就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所引起的一系列变革,正在把大学生的视线引向现代化,引向世界,引向未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按照美的理想振奋起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能使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理结构等各个方面,体现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多样的精神色彩,使开拓精神、创造活力、竞争意识等,真正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主旋律。

第三,能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引起了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更高、更多的需求,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这种革命力量,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技能,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能为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打下一个基础,从而使他们形成一个有益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心理机制:新的方法,新的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冷静的分析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浪漫的想象能力等等,使大学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和力量。

二、尊重大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要求

人是万物之灵。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自由和创造,只有在自由和创造中,人才能感受到欢乐和幸福,才能感到自己的价值。因此,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爱美之心也就愈强烈,愈高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有制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同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功能结合起来,即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从而取得了生产持续增长和社会各个方面相对均衡发展的辉煌业绩,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美学的角度看,这正反映了人们向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心理愿望。处于美的感受性特别敏锐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已从凝固的观念向更新的观念转变,他们爱美、渴望美的享受和美好的精神生活。他们从市场经济反馈来的信息中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需要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学习观念上,他们由过去只注重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培养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力和创造力。在课外,他们往往能自发开展各种审美和创造美的活动,如探讨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之美,举办交谊舞晚会,开展书法、摄影、服饰大赛和组织郊游等等,这既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受到积极的、有益的教育,陶冶了高尚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又抵制和防止那些不健康的或低级趣味的活动的入侵和滋生。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变化,他们追求美的生活、美的享受是正当的。爱美、审美、创造美,不仅为每一个正常的人所需要,而且也是与一切文明的东西相联系的,也说明了人们在按美的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在“左”的思潮横行时期,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甚至成了修正主义的同义语,不仅审美教育被打入冷宫,而且连正当的娱乐活动也被横加阻挠,造成了校园内文化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美的禁区终于被打开了,特别是最近几年,美育有很大的进展。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1994年颁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把美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确立美育的地位和作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文件都强调了“要重视美育”,认为“学校的美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切实加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审美教育,尊重大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要求,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和评介各种思想意识,以达到使他们不仅能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能够正确地运用“美的规律”——真善美益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来律己、律事、律人,并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不仅要尊重大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要积极培养、激发和强化这种要求,使爱美求美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使爱美求美之心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伟大实践活动,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这是按美的规律塑造具有健康的心理、敏锐的思维和感觉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内容。

三、在思想教育中发掘协调和谐的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整个社会实践形成的一种精神现象。审美化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协调和谐的审美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利益关系、基本价值取向、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的变革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注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指出: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愈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简单沿用过去的灌输教育方法,必然会显得势单力薄,收效甚微。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实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加强美育教育,发掘审美因素,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陶冶人,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升华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即从美学角度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体地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真诚性。“真”是最重要的美学因素之一,历来的美学家们都十分强调“真”的审美价值。法国著名作家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美,它不会使人失望,而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人诚恳,赤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是一,二是二,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审美化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会使一些人为追求金钱、利润而不择手段,欺哄吓诈,坑蒙拐骗,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等等,无奇不有。从美学角度来说,这是违背了审美规律中的真实性原则的,必须摒弃。

二是情感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摧化下,这种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思想政治工作要在高层次上了解和把握人的心态变化,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用美的语言,体现“情”,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用愉快、亲切、和悦的情感语言,对方才会产生良好的反应,对方的心理越兴奋,思想感情就会越接近,对于所讲的道理就能听得进、感受深,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因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要富有“人情味”。只有这样,才能使原来对立的双方变为至爱亲朋,使原来隔阂很深的人变成知己,造成宽松和谐的气氛。那种高高在上,僵冷说教的态度,那种忌讳“人情味”,强调“火药味”的做法,都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的风格背道而驰的。

三是愉悦性。所谓愉悦,就是一种审美愉快,使人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既能给人以快乐,又能给人以教育,并且有吸引力。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无论是表扬鼓励,还是批评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使人欢乐、愉快、振奋、昂扬。特别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讲究愉悦性尤为重要。要运用艺术形象的优美性,对话交流的活泼性,工作方式的生动性来激发他们的喜悦和欢乐的情绪,使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但为什么有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常常会弄得自己千言万语,句句在理,说得“口干舌燥”,而听者却无动于衷呢?我们认为这些同志除了在感情上与工作对象不相通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思想教育中缺乏愉悦性。愉悦性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是工作中一时的愉悦,或即时的愉悦,而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长期愉悦。

四是熏陶性。指通过感染和疏导,使受教育者在毫不感觉强制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就是熏陶。由熏陶而形成的人的良好品质和思想信念大多具有坚定性和牢固性,经得起风浪的波折。特别是通过美学方面的熏陶,如启发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成立各种文学创作、电影评论、摄影等社团组织,开展美术、雕刻、书法艺术等活动,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受到积极的、有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趣味,从而既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又抵制和防止那些不健康的或低级趣味的活动的入侵和滋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和陶冶,起到不能为其它意识形态所能代替的教育作用。

五是形象性。就是通过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使人感受、欣赏、理解美的事物,引起一种直觉性的反应,从而达到感染、陶冶、教育人的目的。如一首好歌,一出好戏,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位具有崇高品德的英雄模范人物,能经常在人的头脑中萦回,使人终身难忘。有的英雄人物甚至成为某些大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品德和崇高精神常常靠着这些生动感人的美的形象而得到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因为这种教育方法最容易为他们所接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打上市场经济的烙印,看不到这一点,就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观念,把爱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上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连的,感受到求实、创新、开拓、进取、自强、勤奋、奉献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品质美的一种表现,从而更好地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王殿卿:《对80年代大学生观念变化的分析》,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标签:;  ;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观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