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和CT诊断比较及影响因素论文_黄璞嘉

浏阳市集里医院 湖南 410300

摘要:目的:观察及比较MRI与CT在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间我院接诊的经治疗后复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32例患者为双侧血肿,57例患者为单侧血肿。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观察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并总结及分析患者血肿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MRI检查的诊断确诊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存在脑萎缩、双侧血肿、脑组织回弹速度较慢、术后血肿残留量较多是术后血肿复发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在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更加优秀,而年龄、存在脑萎缩、双侧血肿、脑组织回弹速度较慢、术后血肿残留量较多则是患者复发血肿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CT;MRI;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价值;影响因素

为了分析MRI与CT检查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总结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抽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间我院接诊的经治疗后复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2012年10月~2015年8月间我院接诊的经治疗后复发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相关临床检查明确诊断[1];(2)均行钻孔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且治疗后复发;(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9例;其中年龄最小者44岁,最大者91岁,平均年龄(69.16±7.26)岁;其中32例患者为双侧血肿,57例患者为单侧血肿。其中58例(72.50%)患者具有头部外伤史。

1.2 检查方法

本组80例患者均于术前1d~3d和术后拔管后1周左右行CT检查与MRI检查,具体措施为:(1)MRI检查:仪器选用1.5T超导型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该仪器进行MRI检查,参数设置:SESS T1WI TR/TE 300/16;FSE T2WI TR/TE 5000/102;PDWI TR/TE 5000/2。(2)CT检查:仪器采用GE全身螺旋CT扫描仪,常规行头颅CT平扫,扫描范围自患者,设置扫描层厚为7.0mm,设置层间距为7.0mm,以标准头线圈常规进行扫描。

1.3 治疗方法

本组80例患者均行单孔钻颅无负压外引流术进行治疗,部分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中选用硅胶管进行引流,且连接上无菌引流袋,于常压下进行引流,引流管连续留置3d~5d,在对双侧血肿患者进行治疗时也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80例患者均常规给予补液、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措施主要为: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局部麻醉,待麻醉满意后常规施行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按照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检查图像于其血肿最后位置之上的头皮处作一手术切口,然后于此处钻一直径约为1.0cm~1.5cm左右的的小孔,将硬模切开,直至见到有暗红色的血肿液流出为止,手术过程中给予温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自制清亮为止,手术完毕后常规行闭式引流处理,连续进行3d~5d的引流,最长者通过不会超过10d,对于具有大块胶冻状的血肿施行开路血肿清除术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收集及对比两组患者的CT检查与MRI检查等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血肿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患者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进行分析,单位以率(%)表示,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患者血肿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当显示P<0.05时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比

CT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现18例患者出血,其中1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率为(83.33%),术中有3例患者发现属于成熟期血肿,非再次出血,剩余62例患者均未发现出血;MRI检查结果显示,T1WI混杂信号及高信号组共发现血肿患者30例,其中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率为(46.67%),其中行引流治疗者13例,行开颅手术治疗者1例,剩余16例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贼出血症状。T1WI非高信号组患者中共发现血肿患者50例,其中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率为(8.0%),均行引流治疗。可见MRI检查的诊断确诊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肿类型、脑萎缩、脑组织回弹速度、术后血肿残留量、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或阿司匹林、引流时间等指标作为自变量,并分别赋值为X1、X2、X3、X4、X5、X6、X7、X8,然后将患者的复发情况作为应变量,且赋值为Y,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患者的年龄、存在脑萎缩、双侧血肿、脑组织回弹速度较慢、术后血肿残留量较多是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的高度危险因素,而与性别、引流时间、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或阿司匹林等药物无关。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颅脑外伤患者总数的1.0%,约占颅内血肿患者总数的10.0%左右[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依然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其中又以血肿复发最为严重,对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通常需再次行手术治疗。临床经验表明,术后合理的跟踪随访检查,对于判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及时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3~4]。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的诊断确诊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这提示MRI检查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更加优秀。相关研究显示,头颅MRI检查在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尤其是多次反复少量出血患者的血肿性状中的价值明显优于CT检查,与本研究结果保持一致[5~6]。同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存在脑萎缩、双侧血肿、脑组织回弹速度较慢、术后血肿残留量较多是术后血肿复发的高度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在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更加优秀,而年龄、存在脑萎缩、双侧血肿、脑组织回弹速度较慢、术后血肿残留量较多则是患者复发血肿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黄兴,朱东,杨钟熙等.1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诊断及CT影像学表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03-3104.

[2]宋志旺,祁震宇.慢性硬膜下血肿196例诊治[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1):91-93.

[3]袁绍纪,王小刚,吕学明等.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7):434-436.

[4]王星,蔡洪.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9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3):88-89.

[5]闫志海,李计成,戴如飞等.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和CT诊断比较及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69-70.

[6]戴琢,刘军.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CT表现与复发的相关性[J].当代医学,2011,17(13):104-105.

论文作者:黄璞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和CT诊断比较及影响因素论文_黄璞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