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阶段以来,很多学校兴起“当堂达标”活动,我陆续搜集学习了一些资料,并一直在实践和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把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当堂达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合作学习、促进课堂的互动和活跃,又力争在有效活动中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组活动;课堂达标;有机结合;矛盾;融合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6-115-01
反观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追问自己:课堂达标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而小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基本的组织方式,它在课堂上的活动幅度、水平状态与课堂达标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一、小组活动与课堂达标的矛盾分析
根据观察和调研,许多老师虽然认同小组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但在追求较高达标率的目标牵引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淡化小组活动。不可否认,小组活动不是课堂的全部,也不是唯一有效或者每一节课必须具备的要素。但是,当这一方式在课堂上常被淡化、简化时,它的意义和作用也就相当有限了。多数老师主 要的忧虑可能在于:小组活动放开了,恐怕达标效果不理想。这方面,潍坊广文中学的经验值得注意,该校提出了“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赵桂霞校长在听课中发现:凡采用“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尤其是小组运行自如、规范有序、合作高效的课堂,当堂达标率往往比较高;虽采用此模式但小组运行尚待完善的课 堂以及仍脱不了“满堂灌”方式的课堂,当堂达标率明显低下,学生在调研中表示喜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课堂。这告诉我们,问题本身不是小组合作好看不中用,而是如何组织才能使之发挥更切实的效用,而在于如何妥善把握小组合作与课堂达标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师来说,无疑需要在亲身实践中不断加以探询和 总结——才能累积有效经验、形成科学认识。
二、小组活动与课堂达标融合的策略探讨
根据对目标教学的有关学习、研究和理解,近期我在教学实践中开始着意于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的尝试与探讨,力图结合自身与学生、教学实际,有选择 地试行并予调整、改进,以形成对本班级学科学习比较有效的框架体系,而小组合作与当堂达标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刚开始,我也在犹豫和担心,害怕自己一旦真正地放手搞小组合作,就会影响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达成。然而,经过一个阶段的试验,我发现小组合作与课堂达标并不矛盾,如果切切实实地把小组合作搞好了,课堂达标效果将更为理想。
(一)导学学案的设计
在课文品读、专题研讨、阶段复习、综合学习等课型中,我以导学案为载体,按照“立题导入——个人自学——小组研讨(穿插练习)——集体交流——达标测评”的思路进行了课堂实践,直接针对目标导向,把时间、学习习得过程、讲评权放给学生。刚开始这种模式受到了多数学生的欢迎(初读课文、自主阅读等课型不适用),实效性有增无减。但是,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有待深入思考、加以改进。导学学案内容要精当,不能贪多偏全;活动环节清晰明了,时间规划上要有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组合作状态的提升
在备课时还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既要有对自学内容的交流,更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突出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小组合作要要在讨论时限内追求最大实效。
目前看,运行规程有待完善,有些地方的要求还不具体。诸如,组内分工不明,“吃大锅饭”和组长等少数独控话语权现象依旧存在。部分学困生处于貌合神离状 态、组内差异观照度及由此应采取的导学策略研究不够。小组合作仍存在“合而不作”(表面凑在一起但无作为、有的明显落后于他组)、“作而不合(各自为政未 形成合力、或者做了一些事情但偏离了中心要求)、“合久必分”(随着时间推进有些组员注意力开始分散)等现象。组间互动范围、程度、时间诸方面也未有深究。
针对学习目标、自学结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进行小组交流,此时的交流也具有一定的检测意图。因此,小组交流时还要有一定倾向,应该多鼓励学习层次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主动质询与表达。对于小组合作环节,还要根据具体的课型进行设计和研究,如新课学习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复习总结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共同规程和不同要求,以体现针对性。
(三)时区划分与时间分配
合作时间太短,达标效果就不会太高;合作时间太长,就可能影响全体的研讨交流、个人的自学巩固,达标时间恐怕不足。因此,在45分钟的时区划分和时间分配上还要精打细算、恰到好处。
(四)达标习题的优化设计
要进一步研究确定能够让学生“当堂达标”的教学内容。内容太难、太高、太多,就不能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内容太易、太浅、太少,就很难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最终也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所以,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情的内容,对于“达标”作出适切定位。达标习题要适量、优质、灵活,有一定选择性、层次性。特别是不要给学困生累积包袱。如果学困生因一刀切而屡不达标,久而久之对其而言,恐怕也就“无所谓” 了,非但无所促动,反而形成负向的评价反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差异,依据学习目标编制达标检测,可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面。必做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 习,选做为拓展性练习,包括所学课题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作为语文学科,除了通常的书面习题之外,还可以适当采取即时背诵、口语表达、片段写作等方式进行。
(五)讲练关系的把握
力求少讲多练、精讲精练,切忌多讲少练、光讲不练。现在有的老师倾向于光练不讲,如上一节课就发上一张练习让学生去做,可算痛快,这样做教师确实很省事,却不尽可取。课上得如此“实用”,时间一长,弊端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学生容易生发厌倦之意。
针对学生在自学和研讨中的带有共性的突出疑难,教师要抓住关键进行点拨,注意方法规律上的引点,引导学生作出总结提升。教师的点拨讲评要“自控”,形成约 束督导机制。如果不进行自觉约束,在有意无意中就可能占用较多时间,但是作用未必明显。因此,应该最大程度减少单纯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减少无效劳 动,对于和当堂达标无关的言行——特别是作为主导者的教师的言行要进行“有意自控”,该出手时出手,该收手则必收手。
参考文献
[1]孙贞锴.小组活动与课堂达标的关系[N].教育时报,2010-08-18,(T03).
[2]许秀华.有效引导“小组合作”,发挥“小组合作”功效[J].科普童话,2016,(15):10.
论文作者:车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小组论文; 课堂论文; 时间论文; 有一定论文; 当堂论文; 学生论文; 目标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