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特色小镇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论文_孙玲丽,黎娟,陈露,李福林,熊贤

成都市特色小镇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论文_孙玲丽,黎娟,陈露,李福林,熊贤

成都市 西华大学 610039

摘要:近几年中国特色小城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发展态势,成都市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国际化大都市,特色小镇数量庞大,但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促进作用有限。本项目通过对成都市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现状分析,指出小镇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知名特色小镇的成功开发经验,依托成都市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新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探索差异化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推动特色小镇品牌化、产业化、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国家级;特色小镇;产业化

一、成都市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现状

(一)国际创客小镇—菁蓉镇

菁蓉镇位于成都市郫县德源镇,在国家双创政策的背景下,以“互联网+”思维为依托,已形成大数据、生物医疗、文化创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国际创客小镇。

1、低成本打造双创最优环境。菁蓉镇将闲置楼宇巧变创客空间,已形成众创空间112.50万平方米、聚集新兴产业项目1970个、聚集创客21580余人、以及推进“蓉漂”人才计划,建成624套创客公寓,为双创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2、完善全要素双创产业链,助力新经济腾飞。菁蓉镇在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发展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推动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增长,促进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支持、完善配套、平台共享、垂直产业链孵化,加快聚集人才、项目等全要素双创生态链,实现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局面[1]。

(二)百年安仁,馆藏中国—安仁古镇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是保存完好、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每年旅游人数超过400万人次,小镇依托刘文采庄园和建川博物馆,在国内享有中国博物馆小镇的美誉,是极具历史文化风情的文明古镇。

1、提升安仁旅游大配套功能,形成全时段旅游格局。安仁古镇着力打造旅游度假区,项目总占地约320亩,总投资约12亿元,致力于将古镇定位于融民国风情、水系湖泊为一体的水上古镇,从而形成以慢生活为主基调的全时段休闲旅游度假区。

2、全力发展文化会展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会展经济,弥补旅游产业化短板,是安仁古镇的发力点。利用会展的集聚性,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文化人才,助力文博小镇的打造。利用安仁古镇自己原生的资源,汇聚会展产业荟萃,延伸古镇的产业链条,多元化发展古镇的产业经济。

(三)西部最美水乡—三道堰镇

三道堰镇整体的建筑风格以川西古老民居风格为主,小镇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人们誉为“西部第一水乡”。城镇规划是以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目的是要突出小镇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为一体的建设理念,打造独具水乡特色的最美小镇。

1、依托水乡特色,打造水乡旅游镇。三道堰镇目前的城镇发展总体战略体现为“一城两河三线”,其主要是重点培育以亲水、运动等休闲旅游产业为主,联合房产地产开发小镇的商业和住宿,着力打造以古蜀水乡旅游为特色的新一代特色小镇。

2、规划城镇功能,提升文化底蕴。三道堰镇城镇目前的重心是对汀沙农民新区、文昌宫片区、罗家桥八步桥农民安置小区等6个片区进行农户的拆迁与改造,致力于建设成为“三纵三横”的城镇道路骨架。振幅先后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用于打造名人介绍碑、改造当地农户的门牌等,增加了城镇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

(四)世界的客家,千年的洛带—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在成都的东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距市中心的车程约2小时,是四川省在旅游规划中提出打造“两湖一山”,其中的龙泉山区域内就包括了洛带古镇,是省、市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其次,洛带古镇的原住民90%以上的都是纯正的客家人,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哦集聚地,当地的民风民俗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古镇极具历史、文化、建筑、科学价值。

1、立足客家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洛带古镇全面推进客家民居建设,总规划用地面积412.8亩,助力提升客家文化内涵。其次,建设酒吧一条街和女子街等,丰富产业门类,培育新型客群。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重视生态农业,利用地域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洛带古镇被誉为“中国水果之乡”,地处成都郊区,山坡与平原交错,客家人利用天然的地理与文化资源优势,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创新农旅发展新模式,让洛带成为了成都东边客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因此洛带古镇又被称为“成都后花园”,享有极其崇高的美誉。

二、成都市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探析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挑战,同样,现有的特色小镇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同质化问题严重

比如成都龙泉驿洛带古镇,其商铺商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创新力,其与大多数特色小镇大同小异的商铺与建筑风格以及狭小的消费者选择空间使得旅客的重游率大大降低,导致其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产业链不够完整,加上产业形态方面也趋向同质化,没有使小镇的发展空间无法向更广阔的区域拓展。

(二)与IP相匹配的品牌运营不够完善,品牌建设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安仁古镇一般的博物馆典型特色文化,菁蓉小镇的创客文化,都是成功将特色文化运用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典例,将特色文化转化为小镇的IP,建设独具一格的品牌,最大化发挥品牌价值以反哺小镇建设。在成都市的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文化运用方面普遍存在跟风抄袭的现象,没有建设起独具风格的IP,不善于挖掘并且发挥地区特色文化品牌价值。洛带古镇虽致力于打造以客家文化为特色的小镇,但是小镇却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对于客家文化的挖掘缺少深度与广度,未曾将客家文化作为真的文化核心对小镇进行深度打造。

(三)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生态破坏严重,小镇居民、店铺商家以及游客环保意识差,对古镇本应存在的优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小镇容貌。

如洛带古镇,商家肆意排放污水,三道堰镇乡村旅游业餐饮行业排污对徐堰河、柏条河造成的污染。在新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一直都是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标,也是评判一个特色小镇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环境的治理、保护、改善无法与产业同步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带来了不可逆的生态破坏[2]。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整个成都市的特色小镇建设中,除了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外,其他大部分小镇对于生态建设缺少更多的关注。

(四)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大体上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公共服务体制不够完善,因此不利于小镇积聚人气,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

吸引人流量是小镇经营的重中之重。对于地处较城区较远的特色小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则可以帮助吸引更多的人流量。如三道堰镇这类地处郊区,人流量不够密集的的特色小镇,不光要通过自身IP的影响力吸引游客,更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来吸引游客,并最大程度的留住以游客,而恰好,这也是三道堰镇现在应该做好的[3]。

(五)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不够明确,缺少创新。

缺乏如安仁古镇的“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明确的小镇发展理念。多数特色小镇陷于商业化的泥潭,其制定的发展模式也与小镇文化核心背离,导致其发展空间狭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三、浅析成都市国家级特色小镇未来开发策略

成都市在打造特色小镇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打造更好的特色小镇,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特”,我们将分析特色小镇的区位特色,探索小镇的地理优势;分析小镇的产业特色,探寻小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分析小镇的功能特色,探讨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一)振兴乡村振兴,增强创新意识,多样化打造特色小镇。

成都现有的一批特色小镇在开发和打造时大都大同小异,游客在特色小镇旅行中没有感受到独特的体验,这就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为了增加特色小镇的独特性,成都市在打造特色小镇时要依靠创新,依托技术,结合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如建筑本地特色,产业唯一性特色,投资和管理特色等,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多样化的产业模式,就会产生非常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成都边缘的德源小镇由原先单纯的地产开发区转化为双创孵化区,成为一个创客天堂就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

(二)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着力特色小镇品牌建设。

成都市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效应,应该重视市场的作用,将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注重引进国企和大中型民营企业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管商,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4]。以

市场为主导,结合现有IP资源,发掘出独特的文化资源、地域优势、产业效应,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比如安仁古镇依托博物馆典型特色文化,积极打造出“文旅互动”的品牌,更好地结合了市场需求,具有独特性。

(三)加强政府机关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动态监测、强化要素保障作用。

特色小镇在运营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问题,出现人为破坏。成都市为了更好地打造特色小镇,政府要加强动态监管,确保特色小镇良好运转,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像洛带古镇、三道堰镇一些商家乱排污水的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惩戒力度,同时制定出规范化的管理规章,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特色小镇产生循环效应。

(四)加强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制。

特色小镇是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等因素,通过产业集聚来带动人口集聚发展旅游业,并支撑小镇的城镇化发展,带动小镇居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当地政府的发展,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基础,好的特色小镇可以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吸引企业和商家入驻,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5]。成都市建设特色小镇可以带动当地发展,吸引人流进入偏远地区,拉动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玉.德源镇(菁蓉镇)新型城镇化政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7(02): 167-168.

[2]吴袁幽,陈学丽,王林燕,单琦玥,王凌.基于“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为例[J].乡村科技,2018(21):35-36.

[3]李玫,余柄志,周洋,衡芮.三道堰镇乡村旅游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影响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04):443-446.

[4]杭宇.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J/OL].中国商论,2018(36):173-174[2018-12-31].https://doi.org/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8.36.173.

[5]时浩楠,杨雪云.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03):39-44.

论文受西华大学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支持,项目号201810623031。

论文作者:孙玲丽,黎娟,陈露,李福林,熊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成都市特色小镇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论文_孙玲丽,黎娟,陈露,李福林,熊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